推薦序
學習越南人用越南語創作越南文學的精神!
蔣為文
我和作者越南詩人陳潤明結識於2015年在越南舉辦的亞太文學論壇盛會。當時他送我一本他的詩集。讀完他的詩集後我對他的作品印象深刻且讚嘆不已。由於他親身經歷過越南對抗外來政權的民族獨立運動,作品充滿了對故鄉越南的愛、人生的哲理與戰爭的反省。這樣的優質作品絕對值得台灣讀者細細品味。因此我們特別挑選了他的37首詩,翻譯成中文及台文,期待這本詩選可以帶動台灣與越南兩國之間更多的文學交流。
雖然台越之間的經貿往來相當頻繁,然而文學交流卻仍然相當有限。許多台灣人不懂越南文學,甚至誤以為越南文學為中國文學的支流。同樣地,不少越南人也不認識台灣文學,誤把中國文學當作台灣文學。有鑑於此,我們特別規劃出版這本獨特的越、中、台三語詩集以拋磚引玉促使更多人從事台越文學交流。
越南於1865年發行了第一份的羅馬字報紙《嘉定報》。該報紙由精通27種語言的世界級越南文豪張永記擔任主編。台灣也於1885年發行第一份的羅馬字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這兩份報紙分別促進了越南和台灣的白話文運動,遠比1919年中國五四白話文運動還早!
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使用台語為母語。然而,蔣介石政權於1945年戰後佔領台灣並以獨裁的殖民統治手段逼迫台灣人學習中國北京話及中國文學。導致不少台灣作家失去以台灣母語創作的能力。在這本詩選裡,我們特別將作品翻譯成台文還有一個很重大的意義,就是學習越南人用越南語創作越南文學的精神!並呼應台文筆會的主張:台灣文學必須用台灣母語創作!中國北京話不是台灣母語!
最後,感謝詩人陳潤明及越南作家協會、國立成功大學、台越文化協會、台文筆會、台灣羅馬字協會、樂安醫院、亞細亞國際傳播社等單位出錢出力才能促成這本全台第一本越、中、台三語詩集的誕生!願在大家的協力合作下台越二國的文學交流將日益熱絡!
蔣為文
國立成功大學
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灣文學系教授
作者序
陳潤明
敬愛的讀者,您好!
我出生於1944年,在越南的北部三角洲海洋省南冊縣國俊鄉田池村。因此,包括空間與時間,和我同時代或早我一二十年的人們一樣,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見證了充滿戰火、整個世界都在動盪的20世紀。直到現在,這段時間雖不算長,但猶如經歷千年滄桑的加總。那些動盪毫不留情地打擊、直接影響到這世界上所有人的命運。跟隨著殘酷現實的是世界文學中的人文主義,出現在東方包括中國、台灣以及越南。其深刻地影響到我個人,逐漸地在我心中形成了一個對於人們的不幸或人民的痛苦的創作傾向。那些心聲從不停止,糾纏了我一生的創作。
在〈火〉長篇詩歌中我寫了這句:
「也許我死了之後,積成整塊的心聲仍在……」。
加拿大的文學評論家阮德松體會到這一點,當他介紹我的詩歌給西方讀者時,寫道:「什麼時候,讀者可以將自己的不幸、信心或知識跟別人分享,同時對人生仍保持著熱情,那時候讀者們還是繼續閱讀你的詩歌。」可以是這樣嗎?我多寫人們的不幸因為確信的是其需要被分享,也相信幸福一定正在來到這世間,來到你我的生命中。在我心裡,這信念從未被毀壞或動搖。
非常感動與高興,當我一部分的「心聲」如今藉由詩選的方式接觸台灣的讀者和人民。能夠有此榮幸,我由衷地感謝在台灣的蔣為文教授、呂越雄主編、蔡氏清水譯者及他們的團隊已經付出了很多心血,從翻譯、編輯到出版等工作,使蔣為文教授一開始的想法,經過3年的努力之後,至今此詩集能夠問世。
雖然我尚未曾來過台灣,但是在過去的70年來我多多少少聽聞及敬重許多台灣文學藝術的精華及豐富多樣的精神價值。我想提到幾位台灣的著名作家如葉石濤、古龍和其他的作者。尤其是瓊瑤作家和鄧麗君歌星,越南人民很早就對她們很熟悉。對於我本人來說,每當聽到鄧麗君的歌聲,我都熱淚盈眶,默默地感謝台灣國家已培養出一位聲音如此觸動人心的歌星。我想,只需要這樣美妙的聲音就足以安慰在這殘酷的世界上多少不幸、坎坷的命運了。
在這詩集中「女歌星和花斑狗的故事」(Chuyện cô ca sĩ và con Đốm Trắng)這首長詩的女歌星的形象是我從一個台灣的民間故事再創作,這正是出發於我從鄧麗君不朽的歌聲以及聯想到的想法:
「她唱歌時將所有的都忘記,只剩下淒涼的歌聲......」
或者:
「一直唱讓天地都為之動容,讓她的名聲響徹雲霄、家喻戶曉......」
即使你們知道,我詩中台灣民間的這位女歌星的再現與著名的鄧麗君歌星她們之間一點關係也沒有。
最後向台灣讀者、台灣人民致上我真誠、深刻的感謝。
陳潤明
於越南下龍灣
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