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界中體形最龐大的動物——鯨,一直令人類生出無盡的驚奇和敬畏。由於能親眼一觀其真身太過難得,圍繞鯨產生的各種猜測和幻想也層出不窮。鯨究竟該被歸為何類?是龐大的魚類還是海洋哺乳動物?幾個世紀以來,動物學家們一直未能撥開籠罩著這種非凡生物的迷霧。
自新石器時代起,人類已經開始捕鯨,但直至17世紀,人類對這種動物的瞭解才初獲進步。捕鯨活動帶來了豐富的產品,催生了繁榮的貿易活動,也逐漸成為一項真正的產業。直至20世紀人們不得不限制捕撈數量、制定捕鯨配額,甚至實施嚴格的捕鯨禁令以彌合捕鯨業造成的巨大創傷。
與此同時,鯨的象徵意義也發生了變化。它從忠誠于惡魔的駭人怪獸、水手的頭號敵人,如赫爾曼·梅爾維爾筆下兇猛的白色抹香鯨,逐漸變成令人憐愛的動物,甚至是因人類的貪婪與邪惡而無辜受害的生靈。今天,可愛的鯨魚已然成為兒童書籍的主角之一,同時也成了象徵岌岌可危的地球的標誌。
作者立足鯨在歐洲特定社會背景下的文化內涵,從神話傳說到現實生活,漫談鯨的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