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記憶,我們將過往和當下連接起來。然而,義憤、羞愧、私利、責任……都可能在有意無意間重構、扭曲記憶。記憶若要可靠,就需經受歷史的嚴格檢驗。從1933年到1945年,第三帝國的野心造成人間地獄,將世界拖入無底深淵。納粹垮台七十年後,歷史與記憶糾纏在一起。人們試圖為不可思議的瘋狂找到解釋。有人在憤怒中指責,凡默許、協助納粹罪行的,都應當算作同謀;也有人在羞愧中掩飾,為自己所做的尋找理由。這些人所做的是出於自願還是迫於高壓,他們該承擔多少責任?對不光彩記憶的重構、修飾和美化,掩蓋了多少歷史的真相?
對種種棘手的問題,《歷史與記憶中的第三帝國》給出了答案。研究納粹德國四十余年的理查德?埃文斯帶著史學家的責任,與過去二十年的學界新成果對話往來,用學者的犀利和謹慎撥開迷霧,穿過層層建構的記憶,探入第三帝國的真實歷史。
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J. Evans)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院長、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因對歷史研究的貢獻而獲封爵士。他自20世紀70年代起從事德國研究,代表作《第三帝國三部曲》以兩千多頁的篇幅分析了納粹興起、掌權、將世界拖入戰爭的全過程,成為納粹德國研究的高峰。埃文斯還著有《在希特勒的陰影中》、《德國底層社會》、《歷史的另一種可能》、《競逐權力:1815—1914》(企鵝歐洲史)等20多部專著,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