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道德經註》是以比較古老的《老子》文本為底本,注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並代表三國魏晉玄學思想,因此是《老子》一書最重要的註釋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樓宇烈先生以浙江書局刻明華亭張之象本為底本,參校數十種重要版本及相關徵引著述,是目前唯一,也是最精審的有關王弼《老子道德經註》校勘註釋本。
作者簡介: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東漢末號稱“八俊”之一、身為荊州牧的劉表。據《三國志‧魏書‧鐘會傳》注引《博物記》和《博物誌‧人名考》、《王弼別傳》等記載,東漢末年大亂中,弼祖父王凱與其族弟王粲避亂荊州,依附劉表,劉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醜陋,非女婿才,將女嫁給王凱。凱有風貌。凱生子業,業生弼。弼為劉 表之曾外孫。 王粲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從曹操徵孫權,病死途中,而粲之二子又坐罪處死。粲絕嗣後而以王業為繼嗣。王粲又成了王弼的繼祖父。王粲是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才學出眾,少年成名。 十四歲至長安受到著名文學家、大學者蔡邕禮遇,即將家藏書籍文章萬卷送給了王粲。裝載數車的書籍,後來全為王業所有。 這對王弼的成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王弼的家庭祖風對王弼的成長也有重大影響。其六世祖王龔,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五世祖王暢為漢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其父王業,官至謁者僕射,再加上繼祖王粲的文學地位,都會對王弼成長產生極大的有利影響。王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何晏曾嘆稱:“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三國志‧魏志‧鐘會傳》,裴注引何劭《王弼傳》)據何劭《王弼傳》載,王弼十多歲時,即“好老氏,通辯能言”。他曾與當時許多清談名士辯論各種問題, 以“當其所得,莫能奪也”,深得當時名士的賞識。王弼為人高傲,“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將軍曹爽擅權,王弼補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殺,王弼受案件牽連丟職。同年秋天,遭癘疾亡,年僅二十四歲。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推薦:
《老子道德經註校釋》作者王弼,他注《周易》一改漢人支離煩瑣的傳統方法,不用像數,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並闡發自己的哲學觀點,在學術上開一代新風─“正始玄風”。王弼的易學觀體系龐大,內容深奧。 王弼綜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莊的思想,建立了體系完備、抽象思辯 的玄學哲學.其對易學玄學化的批判性研究,盡掃先秦、兩漢易學研究之腐迂學風,其本體論和認識論中所提出的新觀點 、新見解對以後中國思想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王曉毅先生給的評價是:王弼在哲學上奏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雖然他像流星一樣匆匆閃過,只生活了二十三個春秋,卻以其不可思議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個時代,指明了魏晉玄學的理論航向”。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推薦:
《老子道德經註校釋》作者王弼,他注《周易》一改漢人支離煩瑣的傳統方法,不用像數,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並闡發自己的哲學觀點,在學術上開一代新風─“正始玄風”。王弼的易學觀體系龐大,內容深奧。 王弼綜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莊的思想,建立了體系完備、抽象思辯 的玄學哲學.其對易學玄學化的批判性研究,盡掃先秦、兩漢易學研究之腐迂學風,其本體論和認識論中所提出的新觀點 、新見解對以後中國思想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王曉毅先生給的評價是:王弼在哲學上奏出了時代的最...
目錄
校釋說明
上篇
一章(一)
二章(六)
三章(八)
四章(一○)
五章(一三)
六章(一六)
七章(一九)
八章(二○)
九章(二一)
十章(二二)
十一章(二六)
十二章(二七)
十三章(二八)
十四章(三一)
十五章(三三)
十六章(三五)
十七章(四○)
十八章(四三)
十九章(四五)
二十章(四六)
二十一章(五二)
二十二章(五五)
二十三章(五七)
二十四章(六○)
二十五章(六二)
二十六章(六九)
二十七章(七○)
二十八章七三()
二十九章(七六)
三十章(七七)
三十一章(八○)
三十二章(八一)
三十三章(八四)
三十四章(八五)
三十五章(八七)
三十六章(八八)
三十七章(九○)
下篇
三十八章(九三)
三十九章(一○五)
四十章(一一○)
四十一章(一一一)
四十二章(一一七)
四十三章(一二○)
四十四章(一二一)
四十五章(一二二)
四十六章(一二五)
四十七章(一二六)
四十八章(一而七)
四十九章(一二九)
五十章(一三四)
五十一章(一三六)
五十二章(一三九)
五十三章(一四一)
五十四章(一四三)
五十五章(一四五)
五十六章(一四七)
五十七章(一四九)
五十八章(一五一)
五十九章(一五五)
六十章(一五七)
六十一章(一五九)
六十二章(一六一)
六十三章(一六四)
六十四章(一六五)
六十五章(一六七)
六十六章(一六九)
六十七章(一七○)
六十八章(一七一)
六十九章(一七三)
七十章(一七五)
七十一章(一七八)
七十二章(一七九)
七十三章(一八一)
七十四章(一八三)
七十五章(一八四)
七十六章(一八五)
七十七章(一八六)
七十八章(一八七)
七十九章(一八八)
八十章(一九○)
八十一章(一九一)
老子指略輯佚
校釋說明
上篇
一章(一)
二章(六)
三章(八)
四章(一○)
五章(一三)
六章(一六)
七章(一九)
八章(二○)
九章(二一)
十章(二二)
十一章(二六)
十二章(二七)
十三章(二八)
十四章(三一)
十五章(三三)
十六章(三五)
十七章(四○)
十八章(四三)
十九章(四五)
二十章(四六)
二十一章(五二)
二十二章(五五)
二十三章(五七)
二十四章(六○)
二十五章(六二)
二十六章(六九)
二十七章(七○)
二十八章七三()
二十九章(七六)
三十章(七七)
三十一章(八○)
三十二章(八一)
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