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種食物烹製法》全書共分七編。第一編總論,簡介飲食應具之常識,餘六編分論,詳述粥飯、葷菜、湯類、蔬菜、麵食、點心等六大類共五百種食物的烹製法。
作者認為飲食是家政重點,若全部交由傭人負責,又或凡遇請客都外出上館子用餐以示闊綽,都有失家庭幸福之意義。所謂「民以食為天」,食物是維持生命必需品,一如空氣與水,選取食材,必須考慮家中各人體質寒熱、胃臟強弱、年齡老少,總以易於消化、富於營養、適合口味為宜。本書內容一重實用,二重經濟,材料豐富,對於二十一世紀主持家政之讀者有極高參考價值。
本書特色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遍及亞、歐、非等諸國,極之廣遠。其中包括種植、選料、刀工、烹煮技法、調味、火候、器具、品嚐、禮儀、風俗等,又有與中醫、養生結合,「藥膳同功」的「食療」,更有與佛教、修行結合的「茶禪一味」的「茶禪」(茶道)。飲食文化,由日常生活所需,進成技藝,再進昇華至合於「道」(《莊子‧養生主》:「道也,進乎技矣。」):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說博大精深。
現代城市人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很多傳統上製作工序繁多、耗時較長的飲食文化正日漸被人遺忘,瀕臨失傳,更奢談其中境界的領悟了。民國初年,因石印、鉛印的印刷技術開始普及,出現了大量傳統飲食文化題材的圖書,是保留傳統上製作工序繁多、耗時較長的飲食文化的珍貴文獻;也有結合了西方的食材、食譜、營養學、醫學衛生等的新式飲食文化書籍。不過,時至今日,坊間都基本難得一見了。
為令這時期的珍貴飲食文化圖書,不致湮沒,心一堂特搜羅以民國初年為主(兼收清末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飲食文化圖書,以最新數碼技術清理版面精印,輯入《心一堂‧飲食文化經典文庫》,重現人間,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