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本兼容並蓄的文化寶典
文化,是人類歷史的高度與底蘊,也是承先啓後與繼往開來的關鍵,其包括語言、文字、工具、生活樣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不同的人群在不同地理環境下,自然形成不同文化。臺灣不僅地理位置特殊,加諸近400年的移民文化,多元族群在不同時代融合與孕育多面向且豐沛的文化厚度,乃發展出今日自由民主滋養的多元且包容並濟的開放社會。
國立臺灣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自1914年成立至今百餘年,不只是藏書與閱讀空間,更是終身學習、社會教育、文化傳播與涵養美學的重要場域。因此,本館於2022年接下編印並出版「認識臺灣文化」補充教材重任,歷時近2年,終促成這本30餘萬字的《臺灣文化文化關鍵詞101》問世。
本關鍵詞由顏綠芬總編輯率同「認識臺灣文化」補充教材編輯委員會,經多度反覆討論與推敲增補,終定出全書計10領域101則豐富內容的詞條架構:其中「風土地理」17則詞條,介紹臺灣地貌與物種(玉山、淡水河、臺灣鮭、石滬等);「族群文化」8則詞條,介紹各時代背景下移民文化(原住民族、客家移民、荷西入臺、轉型正義等);「信仰年節」13則詞條,介紹不同信仰與風俗民情(王爺、義民廟、基督宗教、中秋節等);「傳統戲曲」9則詞條,介紹各式戲曲種類(布袋戲、車鼓戲、藝陣、臺灣唸歌等);「文學」9則詞條,介紹不同文學之演變(皇民文學、反共文學、鄉土文學、客語文學等);「音樂」10則詞條,介紹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特色(原住民傳統歌謠、日治時期新音樂、禁歌、70年代校園流行歌等);「視覺藝術」10則詞條,介紹不同時空背景裡的美術運動(社會寫實、畫會時代、美術館時代、攝影等);「表演藝術」6則詞條,介紹精彩且饒富蘊味的表演(戰後戲劇、小劇場、現代舞、電影等);「空間映象」8則詞條,介紹人與空間相互依存的關係(老街風華、摩托車、社區營造、科學園區等);以及「生活樣態」11則詞條,介紹各種生活與轉變的不同文化(棒球、辦桌、臺灣美食、便利商店等)。
本書封面書名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杜正勝院士題字,用以展現臺灣文化豐厚的內涵,並以臺灣知名現代水彩畫家和美術教育家馬白水教授的畫作「玉山寫生」(現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作為主視覺,藉以剖劃兼具地理風土與人文精神的意象,在讀者心中融合藝術與知識性,勾勒出臺灣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
感謝教育部向來的支持,讓本館與編輯委員會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經歷並深刻體驗這場深具啟發的文化之旅。在此由衷感謝顏綠芬總編輯帶領的編輯委員會11位成員,分別為何信翰委員、李川信委員、林修澈委員、林淇瀁委員、郭瑞芬委員、陳麗華委員、張純寧委員、潘桂芳委員、戴寶村委員、鍾榮富委員,為本書貢獻智慧與心力;同時並藉此感謝本館由參考特藏組曾添福前主任、張燕琴主任、館員陳怡臻及陳雨彤組成的編輯工作小組,矢志完成方方面面行政與協調的任務,成就本書依限付梓。
為讓更多國人、甚至是想認識臺灣文化的外國朋友有機會閱讀本書,繼而將臺灣文化發揚光大,亦製作電子書放置於本館與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網站以供瀏覽。與其說《臺灣文化關鍵詞101》是一本提供學校教學使用的補充教材,倒不如說它更是一本薈萃臺灣人文歷史的文化寶典來得更貼切,歡迎諸位細細品味箇中蘊含的精華。
國立臺灣圖書館長 曹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