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內容簡介

從城市到玉里,尋找生活的溫度
一場短暫的移居,意外開啟了深刻的鄉野體驗

  三年前因疫情而遠離城市,作者譚玉芝從上海回到台灣,又從台北來到花蓮玉里,住進金牌朋友設計的老宅。她在這裡看天光變化,與田間的風為伴。從最初的陌生,到逐漸熟悉這裡的步調,她學會觀察農田裡的植物,記錄市場間的人情,品味每一道來自土地的食物,感受小鎮的文化底蘊與家庭記憶,日復一日,玉里成了她心靈的歸屬。

  書中十餘幅插圖以淡雅筆調,捕捉下玉里的風景與食物,讓這場旅居的生活,有了更溫柔的色彩。這不僅是一本飲食散文,更是一趟心靈旅程。如果你也嚮往慢下來的日子,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尋找心靈的出口,且跟著譚玉芝的腳步,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靜謐時光。

  ▍全書共分為四大篇章:

  輯一、「神山之韻」——從台北來到玉里,每一個晨霧、每一次稻田翻耕,都有故事。
  「記得六月底的時候,一期稻穗正成熟,金黃飽滿的稻穗長滿整片稻田,一束束翠綠的稻葉刺向天空,筆直的,毫無懸念的,像哨兵一樣警覺的立正站好,我學它們兩手上舉,伸向天空,那因為終年不當使用而歪側的脊椎,在無邊無際的田野中,得到適當的舒緩,肩頸拉直,返回自身位置。」

  輯二、「植物之香」——學習如何用當地的作物入菜,認識這片土地的四季流轉。
  「架起了鍋,把果子跟砂糖混在一起炒,鍋裡的果子釋放出水分,跟紫色的果皮融和後,成了鮮豔的玫瑰紫,我怎麼看都像小時候喝的感冒藥水,心裡覺得很刺激,是對陌生作物的實驗感,我像個煮湯藥的女巫,不停攪拌鍋裡的汁液,果漿裡起了好多泡泡,澎起又澎落,手不能停,怕一停,就黏底了。」

  輯三、「記憶之味」——一碗四寶冰,連結的不只是味蕾,還有年少的記憶
  「一個人,從頭吃到尾,乾乾淨淨,毫無懸念,冰入嘴裡,腦門一陣緊,眼睛都瞇起來了,乾涸的身體吸允著冰水,快速地吃著,一口接一口,彷彿回到少年時光的天高地遠,吃完了拍拍褲子,走出戶外,不但精神回來了,同時間彷彿見證了魔法,擡起手來撫著臉頰,發現牙齦都安穩回到原來的位置,平淡一如以往。」

  輯四、「生態之美」——山林、溪流、動植物,構成了一場無聲的對話。
  「當視覺無能辨認事物,嗅覺便起而代之辨認的工作,有時,留在記憶中的不是面對瞬息萬變五色令人狂的雙眼感受,反而是記憶之香。而這清冽的香:「這就是扁柏的香味!」

本書特色

  ✔ 文筆溫柔細膩——譚玉芝以細緻的觀察,寫出玉里的日常光景,從晨霧繚繞的山麓,到菜市場裡的喧囂對話,每一頁都是風景。

  ✔ 味覺與記憶交錯——不只是「玉里麵」,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家族、四季時令與生活哲學的飲食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 圖文交織,情感豐沛——書中搭配的十餘幅插圖,筆調恬淡,讓讀者在閱讀之餘,也能沉浸於這片美好土地的靜謐與溫暖。

  ✔散步地圖,來玉里走走——跟著作者的腳步:百年老樹,九日咖啡,神社,協天宮,溫泉……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來一趟悠閒寧靜、心靈豐沛的美好旅程。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畫序)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吳鳴|作家,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
  木下諄一|作家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
  韓良憶|作家、廣播主持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譚玉芝


  喜歡四處遊蕩,寫字看書
  每到一地居住都能激發靈感
  喜歡山林跟植物
  雖然不是綠手指

  寫小說也寫散文,文章散見報紙雜誌
  跨界編劇
  得過兩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

  著有:《台媽在大陸》《台媽在上海》
  合著:《食在四方》
 

目錄

推薦序

故事還沒結束,生活依然前行│古碧玲
他鄉偶然成原鄉│吳鳴

自序

輯一  / 神山之韻
心靈原鄉
我的金牌朋友
植人計畫書
異次元小路
鄉野異語
山中潑猴
一起去做某件事
冬日暖泉
到神山腳下來找我

輯二  / 植物之香
土中藏金
仙女桂花茶
心頭魔力果
艷紫春日飲
穀雨後的月桃
辣椒青紅時
野地菜場

輯三 / 記憶之味
譚家麵
大小姐的青椒牛肉
安樂廚房
無筍我的愛
隨喜菜
冰釋
不是只有玉里麵
湯圓滾了
春雨潤無聲

輯四 / 生態之美
留花
捻花是禪
城傾橋斷
寂靜溪蝶
生命之樹

玉里散步地圖

 
 

自序

  日劇《初戀》的女主角剛開始學開車,在旭川的圓環裡差點撞上前車,直到正式上路執業,也是在圓環的車道,初戀男友在另一輛計程車裡看到她,想追上她,但是那車卻從另一個出口隨著車流流走,失之交臂。

  那圓環常出現在劇中場景,我們玉里,也有。

  騎車到鎮上,要從光復路往中山路時,必須跟著圓環繞行才能到中山路,圓跟緣同音,那個圓環象徵著一個緣分,我常想,人跟人的緣分,很多時候,只是失之交臂的距離而已。

  而我跟花蓮玉里的緣分似乎早就定下了。

  二○一七年我們以鳳林為根據地,將行李放在住宿處,以輕裝的方式走花蓮,每天背著簡單必要的行囊,往南走,走到光復,吃完飯搭火車回鳳林,第二天搭車到光復,繼續往南走,到了瑞穗,再搭火車回鳳林,第三天依樣畫葫蘆,一直到最後一天大雨滂沱中,在三民的公車站牌等車到玉里,一上車不知道為何遇到心情不好的司機,被他爆氣的罵了一下,我不知所以的看著窗外,一片陌生的景象。

  公車到了玉里總站天色已晚,我的腳因為舊傷加上淋雨受寒,筋膜炎復發,加上那日走得疲憊,身體又累又痛,多走一步都不行,眼看旁邊有餐廳,想趕緊吃完飯坐火車回鳳林休息,哪知友伴全不體會我的心情,還想為了美食繼續追下去,忍耐痛苦已久的我瞬間理智斷線,這是我跟玉里的第一次遭遇戰。

  吃了一個炒麵(也是吵面)就離開玉里了。

  失之交臂的瞬間可以只有一秒,也可以是四年。

  二○二一年四月底,一個口頭的邀請與約定,我們想要躲避因為疫情而改變的城市生活,人類日漸稀少的臺北街道,縱有行走的人也是全副武裝,連靠近都不能的末日景象,這個邀請,不啻是上天給的禮物。

  臺北人緣田而行,發現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黃髮垂髫,怡然自得,那裡人不知有漢,不論魏晉,我覺得,居住之地有水源淙淙流過,從山上流下,依地勢往下流入田裡,每天沿著水圳巡田,就是一日幸福之事。

  老天眷顧,縱谷裡的天氣特別美好,經過一夜醞釀,霧氣在太陽出來前攏聚在大地上,待太陽出來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吸收夜裡水露精華的穀子又得到茁壯的機會,園裡的黑土肥沃,沒有特別照料的果樹們,只消除去多餘的果,包果後也都長得甜美豐碩,一棵老叢芭樂樹就讓我們吃了好多天,還有免照顧的樹葡萄,瘋長到枝條爆滿,送人綽綽有餘。

  更別說住在金牌朋友福康設計蓋好的祖厝裡,挑高堅固,通風又方正大氣,幾次大地震都堅若磐石,鄰居們都是自家親戚,勤勉樸實,承蒙他們包容,我們不在時還會幫忙修枝剪葉。

  那些時日玉里也並不好過,二○二一年雙十節前的一次颱風尾,大水淹沒結穗的黃澄澄稻子,二○二二年九月十八日發生六點八級的大地震,兩次災害我都不在玉里,但是看著新聞上的玉里,卻感同身受,回去看看鄉親們的臉色,快樂不起來,可是沒多久,大家都慢慢地回復到以往認命踏實的樣貌,彷彿《亂世佳人》裡的郝思嘉所說,明天一切都會好的。

  農家都是老年人留守,其實鎮上的返鄉青年,或移居到玉里的人也不少,明忠結合在地青年重新創作飲食文化,除了自家咖啡甜點,還有阿美族的德盛種植有機四季檸檬,發展的海鹽檸檬汁,住在卓溪部落會辦桌的布農族嗡嗡,以及長濱來的深夜餐酒館,這批年輕又努力的青年們,讓玉里有了更多的活力與生氣。

  觀察植物給我許多靈感,我常在沒人的田間蹲著看稻穗,農夫們應該也習慣這個傻氣的外地人,在「異次元小路」上觀察沒人注意的野花野草、蜻蜓鳳蝶白鷺鷥的生態之外,以植物入菜,易地而居,更勾起了我對家族傳菜的記憶。

  飲食,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史,且以個人的書寫,拉開一扇窗,那裡有自己的山景。

  感謝《上下游副刊》總編輯碧玲邀稿,讓我可以把鄉居時光的觀察,無論是家裡的桂花還是鄉野間瘋長的月桃花,發展成飲食寫成文章,結集成了這本書三分之一的作品,尤其每次給主題後,總編讓我自由發揮,給我很大的寫作空間,她對作者的信任與大度,是作者的幸福。

  謝謝吳鳴老師,除了是我花蓮豐田的「老鄉」,每週一堂的書法課,寫毛筆字之外,談談文學音樂,筆墨紙硯,也聊飲食做菜,增添了生活的廣度。

  最後,謝謝天上的爸爸,地上的媽媽,以及堅實的好伴侶阿薰,主編雪如與親友們,謝謝玉里,謝謝天。

推薦序

故事還沒結束,生活依然前行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齒頰生津地讀畢《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這本散文的作者譚玉芝為了躲避疫情,從一位標準的都會女性,意外旅居鄉村一段時間,領受各種「文化震撼」。繼而在鮮採的蔬果間,從「植物盲」識得不少植物,植物的運用間更有篇篇與人交手的故事。她也是所謂的「芋仔番薯」,在各種口味的洗禮,養成做和吃之間的雷達。都會生活和鄉旅生活的更迭,觸發她升起對生態開始有感的天線。

  寫生活的散文,於不同時代之間,始終有後浪逐著前浪拍撲人的心岸上。

  生活,絕非千篇一律的。生活,也人人皆有一本本自己的書冊,同中大異;但要寫得讓人讀得津津有味,跟著作者筆下鏡頭,彷彿親歷每一個現場,跟著其中所描述的同感人事物,頗講究敘事能力,文字漂亮,未必能抵達心岸,恰恰好的情感釋放,或許更具引力。

  我是散文的重度閱讀者。

  自幼家裡所訂的報紙一來,父親讀頭版、政治版、社會版,我在一旁伺機等著他撇下副刊那一大張,趕緊趁母親忙家事時,搶讀其中的連載小說、方塊短論、小品文。還有些作家描述身旁人事物的文章,有長有短,細細密密地如織繡般敘說著知名者、小人物、日常事,乃至物品的質感與風華滄桑等,像磁石般,讓童年時的自己,無論是眼睛和心神都被它們黏著住。

  日後終於知道這些文章是所謂的「散文」,被視為非虛構文類。本真,是散文創作與閱讀間的最可貴之處,作者如何以真心誠摯的書寫換讀者的真心,勾連起彼此的精神交流。關於「城市鄉巴佬」徙居鄉間的作品多半強調其間的反差,多年前的外版書《托斯卡尼艷陽下》曾暢銷一時,高反差的情節與人物讓讀者的心跟著忐忑;而譚玉芝則是藉各種構面書寫生命各階段的轉換場景,在不慍不火間,心緒和態度隨之變化,我邊讀邊想:「如果我在現場,怎麼面對這種狀況?」

  例如,都市人多半怕黑,因為居住空間窄仄,往往廁所近在咫尺,夜半可無懼地爬起身。但譚玉芝的玉里老厝生活篇,實際所面臨的則是——

  晚上,山裡一片漆黑,家裡除了客廳開燈,其他地方也是黑,剛住時,上廁所時有點怕怕的,尤其到了睡覺時間,我實在沒膽一人去睡,總要等阿薰一起入睡,老夫老妻幾十年了,居然此時感情變好了?

  還有太多無法預期、不知如何應付之事,像是:村裡的阿婆隨時來到老厝,不顧一切就叨叨絮絮起來。山中成群猴子與人毫無距離,雀躍在屋頂上、大剌剌來搶熟果吃,都市人怎能應付?五穀不分、從無種植經驗、被格式化習慣買食材的都市人,該如何分辨老厝原屋主媽媽所栽種的植物,或是自來的隨喜野菜,如何加以利用,並建立起連結——

  後園於我是個結界,那裡萬物滋長,留有阿公阿嬤在的時候,自己種植的果樹與作物,也是一個家庭的食物與財源,甚至是家族綿長的記憶所在,那是土地作物與人的感情的連結……

  飲食在本書裡佔有一定比例,確實如玉芝所寫的:「飲食,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史,且以個人的書寫,拉開一扇窗,那裡有自己的山景。」她從一碗單純不靠做工取勝,又能迅速飽腹的玉里麵,回溯及她那操著揚州鄉音的父親所傳的﹁譚家麵﹂;一鍋道地與否的獅子頭,入口驚動的不僅是味覺,而像似一生對國家家庭朋友盡責的父親,其精神永遠停留在那碗滋味鮮活毫不花俏的麵和丸裡。在她筆下,食物更像破解配合題般,一入口就連到每個人盤根錯節的心事和理還亂的關係,熱熱送進嘴裡,引出滿眼辣辣的串珠。

  以種種小我的敘寫揭幕,終以關注大我的〈生態之美〉落幕,那是玉芝在花蓮生活期間,雖幸運地避開一次大地震和大颱風,卻對環境周遭的生態有了更深的感知——

  透過靈魂之眼,有時候我看見的不是一棵樹,而是整個宇宙在眼前攤開,有時候看見的不只是一個木盒,而是一場生生滅滅。

  在紛擾的末法之世,故事還未結束,生活依然前行。譚玉芝那雙探問世事的晶亮之眼,在她雅逸秀奇的筆下,大愛小愛溢於其間,讀到對世界的熱愛卻不濫情。

  闔上書,似有一抹暗香飄過鼻息間……

推薦序

他鄉偶然成原鄉
吳鳴|作家,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二○二一春天,一個偶然的機緣,譚玉芝來到玉里,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此居住兩年,猶若避秦之桃花源,日久他鄉成原鄉。譚玉芝用手上的筆,記下玉里的山水、風物、人情,有類地志,而尤有勝於地志者。

  臺灣的地志書寫來自兩個傳統,其一是漢文化的地理志與方志,另一為日治時期日本學者之林野調查與博物志,其著者如伊能嘉矩、鹿野忠雄、菊池米太郎等,奠立了臺灣博物志書寫之傳統,當代作家劉克襄即克紹箕裘之最著者。譚玉芝這本《不是只有玉里麵》亦有部分承繼此傳統,然尤著墨於環境文學與飲食文化。

  玉里舊名璞石閣,是八通關古道出口,為花蓮最早開發的城鎮之一,住民多為客家人。八通關古道自南投竹山至玉里鎮,為一八七五年總兵吳光亮率領粵籍官兵修築完成,現存古道有清古道與日治時期古道,以日治時期古道占大部分,東段即今瓦拉米步道。

  玉里位於花東縱谷中段,北上花蓮市與南下臺東市約等距,一般稱之曰南花蓮。玉里往南是富里,花蓮縣的最後一個鄉;富里往南即池上,為臺東縣最北之鄉。近年有關池上的文字、圖像,多如過江之鯽,反倒南花蓮的玉里乏人問津。

  花東縱谷是我心底的迦南地,我故鄉所在的豐田是北花蓮,譚玉芝所寫的玉里是南花蓮,然則兩者均為客家村,地理、居民、住屋、生活多相似。譚玉芝的住屋座西朝東,背面是夕陽落下的中央山脈,正面是迎向晨曦的海岸山脈,與我老家格局相同。玉里附近有安通溫泉,近年熱門的八通關古道東段瓦拉米步道,歷史人文豐富。住屋前是晒穀場(玉里多客家人,名曰禾埕;福佬語名稻埕),譚玉芝於書中云阿嬤稱為操場。住屋邊上有菜園,四周有果樹,木瓜、芭樂、樹葡萄、薑黃、佛手瓜、山苦瓜,以及一棵老桂花樹。譚玉芝曾做樹葡萄醬、桂花蜜、桂花糖,山徑有月桃花、蝴蝶谷,有若人間仙境。

  本書收錄之篇章,包括菜園、果樹,拔草除藤等農活,鄰居之稻田,亦有野遊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紀行。其中對植物之描寫極為細膩,是行家手筆。譚玉芝本身廚藝高明,書中之飲食文化,非僅是玉里的,亦是天涯的,尤融入家族廚房,父親的譚家麵、婆婆的炒米粉,在譚玉芝筆下都令人口頰生香。

  本書融合環境文學、飲食文化與生活日常,譚玉芝的文字猶似電影之跳接,柳岸花明又一村。才寫著玉里,忽爾轉到日本或上海,卻又嚴絲合縫,完全無違和感,簡直是神來之筆。

  本書寫出花東縱谷中段之風土人情、動植物生態、具有深沉的生命感動。在地志與博物志傳統之外,別開生面,人文向度,飲食文化,徐徐道來,引人入勝。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75696
  • 叢書系列:蔚藍文學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3個月減10公斤!無麩質瘦身餐:熱銷2萬本,好吃又好做!IG減重專家的「低醣高蛋白」超效飲食,100天、400餐全圖解
作者:崔善女
出版社:瑞麗美人國際媒體
出版日期:2022-10-13
66折: $ 429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不插電 小學生基礎程式邏輯訓練繪本(全套四冊)
作者:松田孝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17
66折: $ 95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台股超完美風暴後的大榮景:台股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張真卿
出版社:財經傳訊
出版日期:2022-04-14
66折: $ 31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堅持3天,10次學會!基礎日本語文法:三天打魚也學得會,史上最輕鬆的日語學習法!(附 QR 碼線上音檔)
作者:吳采炫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9-29
66折: $ 23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台灣人的民防必修課:從台海戰爭到居家避難,一次看懂(韌性篇+應變篇,二冊套書不分售)
作者:黑熊學院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20
$ 39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這瞬間,兩人不再只是朋友(2)
作者:なつきゆか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寫後銷毀(原創版):沒有其他人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多誠實?
作者:雪倫.瓊斯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3-29
$ 197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被惡魔附身的少女 21【限】
出版日期:2025-03-26
$ 10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5):大清風雲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作者:肥志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01
$ 38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PASSION (6)
作者:유우지 YUUJI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6
$ 31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