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人類文明史長達幾千年,但若將其放在地球演化的歷史中,不過是很短的一瞬。演化生物學家科因(Jerry A. Coyne)說:人類是這個舞臺上新近登場的角色,我們的種系與其他靈長類分化於大約七百萬年前,如果把整個地球的演化史壓縮到一年之中,最早的細菌大概出現於3月底,而人類直到12月31日早上六點纔姍姍來遲。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臘黃金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春秋後期,則發生在下一年的新年鐘聲敲響前的三十秒。這告訴我們,從地球史的尺度上看,人類的文明史不過是滄海一粟,古代與今天並沒有那麼遙遠。在人類文明史中,中國歷史處於何種地位?對比世界上先後出現的各種文明以及它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明發展的最主要特徵,在於其首屈一指的連續性。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中國的歷史傳統和現代發展尤其密不可分。
19世紀開始,中國被迫捲入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潮流之中。在此背景下,有一種學說是將傳統與現代分開,認為傳統與現代勢不兩立,甚至必須消滅傳統纔能進入現代。現在看來,這個觀點已經過時了。傳統和現代不僅難以割裂,而且它們之間還有著複雜、辯證的關係,傳統中孕育著現代的因素,現代中也包含著傳統的成分。歷史傳統影響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不同國家走向現代的道路。正因如此,我們瞭解和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現實的意義,雖然不能說瞭解歷史就一定能理解現代,但是可以說,如果不瞭解歷史,或許也難以深刻地洞悉現代。這也是我們今天重溫中國古代史的意義之一。
歷史包羅萬象、色彩繽紛。大家喜歡歷史,往往關注歷史上各種各樣的政治鬥爭,但這並不是本書關注的重點。政治鬥爭爾虞我詐,每個時代都不少見,我們更想關注的是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它的大分大合、大彎大折,歷史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關注諸如制度演進、民族凝成、版圖形成等重大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介紹,使大家對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有所瞭解。在學術界,目前學者們也越來越重視政治制度在中國古代發展中具有的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代史領域,我們傾向於更加關注制度史、政治史。
錢穆《國史大綱》開篇有言:“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回顧歷史,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質疑我們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世界;思考歷史,也有助於我們保持謙虛的態度,對歷史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評判,也對歷史多一些敬畏,至少不盲目地認為當下是一切歷史的頂點,也不自大到覺得衹有自己的文化纔是人類歷史的關鍵。
葉煒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