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脫胎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葉煒教授在北大通選課、慕課平台講授的中國古代史公開課的講義。該課程在2019年被評為國家精品在綫開放課程,2020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全書介紹了中國從史前到明清在政治制度、軍事法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大勢、階段特點與具體情況。既注重中國古代史內在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又緊抓每個階段的主要問題及時代特點;既呈現史學界的經典及前沿觀點,又保證語言風格精當明快;既適合有文史基礎者深入提升歷史認知,也合適歷史新手準確搭建史學框架。
作者簡介:
葉煒,北京大學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南北朝隋唐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代表著作有《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與羅新合著,中華書局,2016年)。
作者序
導言
人類文明史長達幾千年,但若將其放在地球演化的歷史中,不過是很短的一瞬。演化生物學家科因(Jerry A. Coyne)說:人類是這個舞臺上新近登場的角色,我們的種系與其他靈長類分化於大約七百萬年前,如果把整個地球的演化史壓縮到一年之中,最早的細菌大概出現於3月底,而人類直到12月31日早上六點纔姍姍來遲。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臘黃金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春秋後期,則發生在下一年的新年鐘聲敲響前的三十秒。這告訴我們,從地球史的尺度上看,人類的文明史不過是滄海一粟,古代與今天並沒有那麼遙遠。在人類文明史中,中國歷史處於何種地位?對比世界上先後出現的各種文明以及它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明發展的最主要特徵,在於其首屈一指的連續性。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中國的歷史傳統和現代發展尤其密不可分。
19世紀開始,中國被迫捲入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潮流之中。在此背景下,有一種學說是將傳統與現代分開,認為傳統與現代勢不兩立,甚至必須消滅傳統纔能進入現代。現在看來,這個觀點已經過時了。傳統和現代不僅難以割裂,而且它們之間還有著複雜、辯證的關係,傳統中孕育著現代的因素,現代中也包含著傳統的成分。歷史傳統影響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不同國家走向現代的道路。正因如此,我們瞭解和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現實的意義,雖然不能說瞭解歷史就一定能理解現代,但是可以說,如果不瞭解歷史,或許也難以深刻地洞悉現代。這也是我們今天重溫中國古代史的意義之一。
歷史包羅萬象、色彩繽紛。大家喜歡歷史,往往關注歷史上各種各樣的政治鬥爭,但這並不是本書關注的重點。政治鬥爭爾虞我詐,每個時代都不少見,我們更想關注的是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它的大分大合、大彎大折,歷史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關注諸如制度演進、民族凝成、版圖形成等重大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介紹,使大家對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有所瞭解。在學術界,目前學者們也越來越重視政治制度在中國古代發展中具有的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代史領域,我們傾向於更加關注制度史、政治史。
錢穆《國史大綱》開篇有言:“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回顧歷史,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質疑我們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世界;思考歷史,也有助於我們保持謙虛的態度,對歷史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評判,也對歷史多一些敬畏,至少不盲目地認為當下是一切歷史的頂點,也不自大到覺得衹有自己的文化纔是人類歷史的關鍵。
葉煒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導言
人類文明史長達幾千年,但若將其放在地球演化的歷史中,不過是很短的一瞬。演化生物學家科因(Jerry A. Coyne)說:人類是這個舞臺上新近登場的角色,我們的種系與其他靈長類分化於大約七百萬年前,如果把整個地球的演化史壓縮到一年之中,最早的細菌大概出現於3月底,而人類直到12月31日早上六點纔姍姍來遲。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臘黃金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春秋後期,則發生在下一年的新年鐘聲敲響前的三十秒。這告訴我們,從地球史的尺度上看,人類的文明史不過是滄海一粟,古代與今天並沒有那麼遙遠。在人類文明史中,中國歷史處於...
目錄
導 言/iii
第一講 青銅文化與禮樂文明:多元的古代社會/001
一、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的新認識 /002
二、迷霧中的夏文化 /013
三、商代青銅文明 /016
四、西周禮樂制度 /024
五、夏商周三代關係 /031
第二講 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變動/037
一、經濟:從井田到小農 /040
二、政治和軍事:從爭霸到兼併 /046
三、政治制度:從宗法分封制到專制官僚制 /053
四、社會:從世襲到流動 /057
五、學術:從貴族到民間 /058
第三講 秦始皇及其遺產/063
一、“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 /065
二、“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的統一事業 /074
三、“海內為郡縣, 法令由一統”:大一統帝制之創建 /077
四、“天下苦秦”:秦國的暴政和速亡 /081
五、“天下之勢,方病大瘇”:漢初王國問題 /085
第四講 漢代從無為走向全盛/095
一、從無為到全盛 /096
二、儒表法裏統治思想之確立 /110
三、東漢政治與豪強士族 /114
第五講 從統一到分裂/121
一、豪強士族與中央集權政府之矛盾 /122
二、東漢的瓦解和三國鼎立 /127
三、秦漢以來的民族問題 /135
四、西晉的短暫統一 /140
第六講 門閥政治及其解體/149
一、南北政治大勢 /150
二、東晉南朝皇權的變態與回歸 /156
三、漢化胡化與北朝主流論 /168
第七講 隋唐:回歸統一帝國/183
一、新統一之重建 /184
二、唐代政治大勢 /190
三、承上啟下的隋唐制度 /201
第八講 唐代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215
一、唐代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216
二、唐朝文化在東亞之影響 /224
三、唐朝文化的西傳 /233
四、唐代的外來文明 /238
第九講 祖宗之法與宋朝制度/245
一、五代十國與北宋的建立 /246
二、“祖宗之法”與防弊之制 /252
三、從學校、科舉看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發展 /261
四、宋代的經濟發展 /269
第十講 騎馬民族國家:遼、金、元/275
一、遼代的二元體制 /277
二、金朝之入主中原 /283
三、元朝漢化的遲滯與早衰 /289
第十一講 明代的政治與制度/303
一、小明王與大明皇帝 /304
二、朱元璋與明初政治、制度 /307
三、內閣制度與宦官專權 /315
四、邊患:南倭北虜 /321
第十二講 清代統一多民族國家之形成/327
一、滿族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 /328
二、清代完成統一的過程 /330
三、鞏固統一的民族宗教政策 /344
第十三講 專制文明之巔/349
一、君主集權制度的發展 /350
二、漢化與民族特色 /363
三、盛世的隱憂 /368
第十四講 元明清時期的經濟與社會/375
一、元朝的經濟與社會 /376
二、明清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383
三、明清社會階層 /389
部分圖表信息/396
導 言/iii
第一講 青銅文化與禮樂文明:多元的古代社會/001
一、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的新認識 /002
二、迷霧中的夏文化 /013
三、商代青銅文明 /016
四、西周禮樂制度 /024
五、夏商周三代關係 /031
第二講 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變動/037
一、經濟:從井田到小農 /040
二、政治和軍事:從爭霸到兼併 /046
三、政治制度:從宗法分封制到專制官僚制 /053
四、社會:從世襲到流動 /057
五、學術:從貴族到民間 /058
第三講 秦始皇及其遺產/063
一、“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 /065
二、“六王畢、四海一”: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