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趙陽 文學的愛與希望
文學的愛與希望
這是一份秋天的禮物,捧在手中,沉甸甸的。十六萬字的背後,是來自校園的孕育和收穫,字?行間凝聚着生活的觀察、年輕的思索、人生的體悟、未來的憧憬、豐富的情感,我既感慨於校園文學創作生生不息的活力,更欣慰於這些文字,將文學的愛與希望真切地遞到萬千讀者面前,為新時代的香港文壇增添寶貴的青春亮色。
在我看來,「校園文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與校園有關聯的創作都應納入它的範疇,可以是校園中人對外部世界的藝術構思與再現,也可以是外部世界對校園題材的發掘與展現。從本書作品來看,既有〈非日常的日常脫序〉對「平白書寫」等技巧的大膽嘗試,也有如〈初雪〉〈旋火〉〈死河〉這類的作品中對「隱喻」、「象徵」等技法的嫻熟運用;既有〈巴黎宏寶萊〉與〈緘默法則〉?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年輕人不同生活的交相輝映,也有兩篇〈迷路〉帶來的同題之下迥然不同的命運結局。尤其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唐睿老師、曾繁裕老師,香港都會大學梁慕靈老師、邵棟老師,嶺南大學陳曦靜老師,香港大學佩琪.理查茲老師,香港教育大學鄒文律老師、施偉諾老師,他們熱心推薦作品、扶掖新人,更在百忙之中欣然命筆,為部分作品撰寫了精彩的推薦語;感謝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陳帥先生傾力相助,促成香港和內地青年作家在這個秋天以「校園文學」為紐帶的悠然心會、健筆相逢。
本作品集還特別遴選了香港中學生的佳作:香島中學、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作品,以香港道路、屋邨為主題,我手寫我城,讓我們這本校園文學作品集散發出濃濃的港味,也讓我們看見了當下香港青少年對「故鄉」的情感認同;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的學生作品,對香港的人與事進行了文學想象與再現,別具一格。感謝陳佩琴老師、許美玲老師、蔡一婷老師、陳志堅老師、吳俊賢老師推薦學生作品。
或許本作品集中,有些文字還稍顯稚嫩,但無一不洋溢着校園文學鮮明的特徵:勇於表達,敢於創新,將青春的活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傾注於文字、流淌於筆端,讓人們感受到文學的力量,並透過文學看見明天與希望。
感謝《香港文學》對校園文學創作的關注、重視與支持,本作品集從策劃、組稿到出版,《香港文學》全體同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付梓在即,再傳喜訊:由招商局香港青年聯合會主辦、《香港文學》協辦的「香港少年作家班」已經開班,首期150名學員來自香港十四間中學,游江先生、四川大學中文系王紅教授和我共同擔任導師,我相信,當我們用心用情播種愛與希望的種子,必將收穫更加美好的文學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