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序
外交係政治之一部,與國防互為表裏。昔義大利之統一宇土耳其之復興,均有賴於外交活動,而德意志於歐戰遭致失敗,抑以不重視外交故也。吾國古代,列賓覲於五禮,習於橫於揣摩,儀固尊隆,學亦深遂。秦漢而後,聲威加於四夷,域外無對等之國,而外交之真義全失。自歐人東來,五口通商,主外交者,非疆吏,即廷臣,其所以達情款通語言者,則必賴通事。通事毫無學識,惟以口舌得官,當過渡之時期,竟寖假以主持外交。於是,喪權辱國之事,史不絕書。其後辦理外交者,出身雖不盡由於通事,然技術之媮拙,學識之淺陋,則略無差異。故論者謂吾國有交際而無外交,蓋壇坫上僅知周旋應酬之術,殊乏折衝樽俎之才。若夫研究各國政情,內度其勢,外料其敵,以樹立根本大計,豫籌肆應之策者,則更無論矣。自東北事變以來,我國受日俄侵略之厄,作民族興亡之爭,抗敵擇交,決機勝敗,國人始憬然知外交之重要,以研究國際關係為亟務,而大學中遂有外交科系之設。顧新興之學,取資端賴異籍,議論恆違國情,修身之節,𡣭事之分,亦往往貌合神離。殊不知吾國古代行人之制,與夫孔門教士之則,言詩言禮,典章昭垂,蓋歷久而常新,比之西洋專門學科,其足以啓迪後人,訓練通識者,未為多讓焉。吾友黃新渠先生,績學士也,所著中國歷代行人考一卷,為章五,為節二十有六,為文約八萬言,自行人之職掌修養待遇操守以及春秋戰國兩漢三國行人之事蹟,無不繁徵博引,源流畢貫,讀之不惟益人神智,且可以為今時外交學之例證者,亦不一而足。如子貢一出而存魯亂齊破吳強晉伯越之事,已極盡外交家之能事。燭之武以鄰厚君薄之說說秦穆,遂退秦晉聯軍,不惟以均勢存其國,且縱間以憊其讎,誰謂弱國無外交乎?惟弱國始可借外交而抗強權,補國防之不足。觀本書所述事功彰著之行人,曷一不出於當時之弱國?其中最令人景仰者,則莫藺相如若。相如以弱趙而挫強秦,完璧全尊,其事至難,其功甚偉。葢非有愛國之熱誠,明敏之機智,寧靜之修養,犧牲之精神,不克完成使命,凡此皆外交家所必備之風格也。至於蘇秦張儀之流,以詐欺自私,持寵炫世,不特合從連橫之說不可信,即誠有之,其才智視陳軫田文輩猶有遜色,又焉能望端木賜藺相如之項背?新渠不隨流俗之見,特舉錢氏之考辨而申之,何其卓躒而閎遠耶?至是書組織之謹嚴,文辭之典雅,乃餘事耳。余喜其發絕學,闢新業,足以嘉惠士林也,因書所感以為序云。
民國三十九年六月蕭一山於臺灣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