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中國金融制度選擇的經濟學(簡體書)的圖書 |
$ 99 | 中國金融制度選擇的經濟學(簡體書)
作者:張杰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規格:初版 / 169頁 三民網路書店 - 財經企管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從廣義上說,政府、個人、組織等市場主體通過募集、配置和使用資金而產生的所有資本流動都可稱之為金融。因此,不僅是金融業者,有關政府的財政,行業企業的行為、以及個人的理財都是金融的一部分。金融可以看作為資金的募集配置)、以及投資和融資三類經濟行為。
行業企業募集資金的方法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直接融資:不經由金融機構,而是通過出售股票、債券等形式從投資者手中獲得資金。 間接融資:通過金融機構間接地從投資者手中獲得資金。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等等。
維基百科
本書是作者繼《中國金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經濟變遷中的金融中介與國有銀行》之后專門研究中國金融制度問題的第三部力作。在與既有研究取得的總體邏輯一致的前提下,作者試圖基于制度選擇視角對中國金融制度的演進路徑和變遷機理進行深入分析,以求豐富和擴展已有的研究框架和結論。 本書首先關注一國銘制度特別是銀行制度的決定因素,進而在宏觀層面分析中國的高貨幣化現象與銀行制度的內在聯系。接著從微觀角度剖析向國有銀行注資的金融政治經濟學含義以及國有銀行制度存在的理由,并通過一個真實案例提出中國金融制度變遷過程中存在的市場化悖論。隨后立足長期視角討論中國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過程、績效和演進,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作者原有研究框架忽略農村金融因素的不足。
張杰,1965年生于甘肅,1980年進入陜西財經學院學習,1993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后在復旦大學做博士后研究。曾任陜西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院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杰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金融制度與金融發展問題的研究,學術論文大都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國內一流學術刊物上,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有《天圓地方的困惑——中國貨幣歷史文化之總考察》、《中國金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以及《制度、漸進轉軌與中國金融改革》等。曾獲國家教育部首屆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七屆青年教師獎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第1章 究竟是什么決定一國銀行制度的選擇?——重新解讀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含義
1.1 引言
1.2 社會合作能力、政府因素與制度選擇:一個分析框架
1.3 風險偏好與銀行制度選擇
1.4 項目選擇、偏好沖突與銀行制度
1.5 資本充足率與不良貸款率:因銀行制度而異
1.6 國有銀行改革:監管重于“市場化”
1.7 結論性評論
第2章 銀行制度與中國的高貨幣化之謎
2.1 引言
2.2 “貨幣化路徑”與貨幣化“高差”:證據與問題
2.3 最優貨幣化的決定
2.4 內生貨幣擴張與高貨幣化
2.5 結論性評論
第3章 注資與國有銀行改革:一個金融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3.1 引言
3.2 背景與文獻
3.3 國有銀行存在的理由: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3.4 重要的是資產:一個銀行制度弱相關的觀點
3.5 國家聲譽、核心存款與無形資產
3.6 結論性評論
第4章 中國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悖論”: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
4.1 引言
4.2 一個海南的案例
4.3 理論模型及其分析
4.4 一些引申性討論
4.5 結論性評論
第5章 農戶、國家與中國農貸制度:一個長期視角
5.1 引言
5.2 詮釋農戶:經典理論
5.3 “拐杖邏輯”與中國農戶收入結構的特殊性
5.4 農戶、國家及其信貸聯系:另一視角
5.5 小農家庭的功能與金融偏好:貝克爾理論及其修正
5.6 農貸的供求結構:一種嘗試性解讀
5.7 結論性評論
第6章 注資博弈與中國農信社改革
附錄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