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中國金融制度選擇的經濟學(簡體書)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是作者繼《中國金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經濟變遷中的金融中介與國有銀行》之后專門研究中國金融制度問題的第三部力作。在與既有研究取得的總體邏輯一致的前提下,作者試圖基于制度選擇視角對中國金融制度的演進路徑和變遷機理進行深入分析,以求豐富和擴展已有的研究框架和結論。 本書首先關注一國銘制度特別是銀行制度的決定因素,進而在宏觀層面分析中國的高貨幣化現象與銀行制度的內在聯系。接著從微觀角度剖析向國有銀行注資的金融政治經濟學含義以及國有銀行制度存在的理由,并通過一個真實案例提出中國金融制度變遷過程中存在的市場化悖論。隨后立足長期視角討論中國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過程、績效和演進,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作者原有研究框架忽略農村金融因素的不足。
張杰,1965年生于甘肅,1980年進入陜西財經學院學習,1993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后在復旦大學做博士后研究。曾任陜西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院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杰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金融制度與金融發展問題的研究,學術論文大都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國內一流學術刊物上,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有《天圓地方的困惑——中國貨幣歷史文化之總考察》、《中國金融制度的結構與變遷》以及《制度、漸進轉軌與中國金融改革》等。曾獲國家教育部首屆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七屆青年教師獎以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第1章 究竟是什么決定一國銀行制度的選擇?——重新解讀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含義
1.1 引言
1.2 社會合作能力、政府因素與制度選擇:一個分析框架
1.3 風險偏好與銀行制度選擇
1.4 項目選擇、偏好沖突與銀行制度
1.5 資本充足率與不良貸款率:因銀行制度而異
1.6 國有銀行改革:監管重于“市場化”
1.7 結論性評論
第2章 銀行制度與中國的高貨幣化之謎
2.1 引言
2.2 “貨幣化路徑”與貨幣化“高差”:證據與問題
2.3 最優貨幣化的決定
2.4 內生貨幣擴張與高貨幣化
2.5 結論性評論
第3章 注資與國有銀行改革:一個金融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3.1 引言
3.2 背景與文獻
3.3 國有銀行存在的理由: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3.4 重要的是資產:一個銀行制度弱相關的觀點
3.5 國家聲譽、核心存款與無形資產
3.6 結論性評論
第4章 中國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悖論”: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
4.1 引言
4.2 一個海南的案例
4.3 理論模型及其分析
4.4 一些引申性討論
4.5 結論性評論
第5章 農戶、國家與中國農貸制度:一個長期視角
5.1 引言
5.2 詮釋農戶:經典理論
5.3 “拐杖邏輯”與中國農戶收入結構的特殊性
5.4 農戶、國家及其信貸聯系:另一視角
5.5 小農家庭的功能與金融偏好:貝克爾理論及其修正
5.6 農貸的供求結構:一種嘗試性解讀
5.7 結論性評論
第6章 注資博弈與中國農信社改革
附錄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