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中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的圖書 |
![]() |
$ 300 ~ 342 | 琴調的理論、運用與變遷 (POD版)
作者:孫俊彥 出版社:中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出版日期:2025-01-01 ![]() |
|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維基百科
古琴樂調,長期以來一直是琴學研究的探索對象。本書透過歷代古琴琴譜記載的調意與琴曲,借用世界音樂的理論以及音樂分析,透過琴調的理論架構,發現琴調其實是一種整合性的音樂操作系統,其內涵包括調弦法、音階構成、單曲音、慣用的取音手法與旋律型、音樂色彩的布局、終止式等。另外也從明末清初時理論觀點的轉變,探討清代幾種新琴調系統的生成脈絡。
作者簡介:
孫俊彥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音樂學系民族音樂學部門博士,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副教授。曾發表數篇有關阿美族樂器、傳統祭儀音樂系統、當代流行歌曲、歷史錄音等相關議題的研究論文,主要關注於原住民的文化思維與音樂系統,以及當代臺灣社會對原住民音樂認識的建構。二○一一年起,從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吳釗先生習古琴演奏,二○一五年起隨臺灣中生代斲琴家鄭德宣學習古琴斲製,研究領域因此轉向古琴。曾以琴曲傳承脈絡、古代祭禮樂中的琴樂理論與實踐、琴器斲製的現代觀點等為議題發表論文與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