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同屬儒家文化圈的中日兩國幾乎同時住入劇烈變動的歷史轉型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躋身列強行列,而中國卻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二戰之後,日本走向「國際化」,中國卻在相當一段時期依然「閉關鎖國」。中日兩國現代化的歷史和命運何以大相逕庭?
本書以文化作為視角,從中日兩國攝取西方文化的異同比較入手,揭示其中的發展進程,探索兩國現代化過程的緣由。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是中日兩國化攝取西方文化,實現現代化最具決定性的歷史時期。在這短短30餘年間,發生了中國「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歷史大事。
在中國,清王朝在太平天國和英法聯軍的隻重打擊下,其統治岌岌可危,為了修補業已糜爛的「天朝」大廈,清政府只好依賴洋務派發起了以攝取西方「器物」文明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這樣,中國在付出沈重的歷史代價後,邁出了現代化進程艱難的一步。而就在此時,日本列島上發生了亞洲近代史上意義最為深遠的歷史性變革─「明治維新」。1868年1月3日,睦仁天皇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經過討伐幕府的「戊辰戰爭」,推翻了統治日本長達200餘年的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建立明治新政權,在「求知識於世界」、「文明開化」口號下,掀起大規模的攝取西方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