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牛津科學博士與英國聖公會牧師亞瑟.皮卡克博士在台灣的演講論文集結。皮卡克博士在科學方面專研DNA。書中以深入又開放的方式探討科學研究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聯。
在本書的六篇精闢演講中,我們可以清楚理解皮卡克的中心思想。首先是他的「批判實在論」:科學家和宗教家都相信他們皆在探討真實的東西,同時他們發現他們的知識是片面的呈現在各種模式和譬喻中。其次,他肯定知識是進展式的,而非已經完成的產物。因而在科學與宗教中我們必須經常尋求更深刻的理解。第三點,皮卡克對上帝和上帝與宇宙之關係有著深刻的想法。他明瞭上帝具備深不可測的豐富性,祂包含一切、滲透一切而不為之所盡述。也深知我們的知識是多麼地有限,必須開放心胸從其他宗教的經驗中學習。第四個特點,皮卡克主張一個奠基於物理、生命和社會科學、基督宗教以及非基督宗教貢獻之上的真正批判性的神學。
本書所呈現的六篇演說為從2003年12月6日至11日在不同地點的六場演講:
包括在淡水真理大學之宗教系發表的<人類探索的終點:從科學通往神的道路>、 在高雄文澡學院發表的<智慧與科學事業>、 在台北輔仁大學發表的<科學與批判性宗教思想的未來> 和小型座談會<生發、心智與神的行動:科學層次與人類身體、心智與大腦的關係>、 在臺灣天主教男女修會會長聯合會發表的<自然猶如聖事> 以及在國立政治大學發表的<歡迎「偽裝成敵人的朋友」:達爾文主義與信仰>。
這些文章整體表現出皮卡克博士對於科學與宗教關係的深刻反省。為了科學與宗教各自的完整性以及二者對於人類福祉與繁榮的貢獻,這個對話在目前有急迫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亞瑟.皮卡克
在1962年於牛津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其專長領域為物理生物化學,並且參與過早期DNA之物理化學方面的研究。他於1971年在(英國)聖公會的傳統下受命為牧師且於1982年在牛津大學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其著作和演講等身,包括發表過班普頓講座(Bampton lectures),於1979年出版:《創造與科學世界》。並且於1993年在舉世聞名的基佛(Gifford)系列講座中發表演說,並於同年出版成書:《科學時代下之神學》。他於2001年獲得坦普頓宗教進展獎(Templeton Prize)。
譯者簡介
蔡怡佳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宗教研究博士。曾任輔仁大學科學與宗教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目前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暨民族文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