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我們又將生活在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時期,有人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人說是工業40。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蒸汽機的發明相聯繫,始於18世紀晚期英國紡織業的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大規模的生產———發力於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的美國,伴隨著大量的創新發明,包括電、內燃機、化學工業和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的發明,如電報、電話、收音機、錄音機和照相機。第三次工業革命,可追溯到二戰結束,儘管其真正的加速發展是近幾十年的事。儘管這場革命比前兩次都更加具有多樣性,但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和蒸汽機及汽車一樣標誌性的發明———計算機。當前,我們期待著新發現、新應用的累積會逐漸帶來一種質變的集合,從而引發第四次和更多次革命。沒人知道那時什麼東西會扮演蒸汽機、汽車和電腦這些曾經是主角的角色,但是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日益明顯的貿易自由化趨勢,交通通信工具的驚人發展,國際經濟合作規模的迅速擴大,眾多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使得各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國際經濟活動,以從來沒有過的規模與速度向前發展,國際經濟關係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各國經濟互相聯繫、相互依賴的程度大為提高,閉關鎖國已難行其道,開放,再開放,是我們時代國際經濟關係發展的大趨勢,各國經濟在相互合作和競爭中共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求得較為持續、較為順暢的發展。
一個國民經濟在這樣的國際經濟背景下運行,既需要對國內外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更需要理論上的指導,際經濟學因此受到日益普遍的重視。
國際經濟學教材的編排結構有兩類,一類是以時間為軸線,將不同時代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等國際經濟活動以及國際經濟關係串起來,也就是較為嚴格地按照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係交互發展的先後時間順序來編排,將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國際經濟關係混合在一起,比較真實地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儘管這種編排方法有其優點,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結構鬆散,較為雜亂,學習的難度也增加了,更何況,如前所,國際經濟學雖然也要尊重歷史,但它畢竟是一個相對獨立和自成體系的經濟學分支學科,有其自身的分析框架和邏輯體系, 因此,我們放棄了這種編排方法。
本書採用第二類方法,既注意歷史性,也注意系統性和邏輯性,本書共分為三篇九章,先講國際貿易方面的內容,再敘述國際金融方面的內容,而國際經濟關係則讓其單獨成篇,放在最後。第一篇為國際貿易理論,含三章。國際貿易理論所要說明的是國際交換得以產生的原因。自重商主義以來,對國際交換原因的探討從未停止過,可以說是見解各異,眾說紛紜,國際貿易理論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劃分為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現代國際貿易理論和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絕對成本說、比較利益說、國際相互需求方程等都包含在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之中,是為第一章。第二章則囊括了其後的所有國際貿易理論,如資源禀賦理論、列昂惕夫反論、新要素理論、產業內貿易理論、政策貿易理論,等等。國際貿易政策工具也放在國際貿易理論這一篇中來講述,作為第三章,含有關稅政策、出口補貼與進口配額政策、重商主義、保護貿易理論、「辛-普-繆論證」等。
第二篇為國際貨幣金融原理,含三章。在第一篇分析了國際商品交換的原因之後,這一篇主要討論與國際商品交換相對應的貨幣金融問題。假如我們可以將國際商品交換理解為商品的國際流動的話,那麼,由於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符號,我們就可以將國際金融交易理解為價值的國際流動,只是,價值國際流動的方向正好與商品國際流動的方向相反。需要指出的是,嚴格說來,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在等價交換過程中,能夠轉移的不是價值而只是使用價值,如果價值也發生了轉移,那只能是不等價交換。這一篇的第四、五、六章分別為外匯市場與匯率、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貨幣體系與匯率制度;其中,第四章闡述外匯市場和匯率理論,第五章主要涉及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第六章用於分析國際貨幣體系與匯率製度的歷史變遷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三篇為國際經濟關係,也有三章。其實,第一、二篇闡述的也是國際經濟關係,即各國之間的商品交換關係和貨幣關係,但這一篇與上兩篇不同,帶有綜合的性質,也更抽象一些。戰前商品資本的國際循環與貨幣資本的國際循環,加上戰後跨國公司所推動的生產資本的國際循環,促進了資本國際總循環運動的形成和發展,這是戰後國際經濟生活和國際經濟關係所出現的最為重大的變化。由於各國經濟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對於各國經濟來說,國際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那就不僅僅是機遇而且還有挑戰,世界經濟發展顯得極不平衡,南北關係中充滿了矛盾。第七章闡述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包括資本流動與對外直接投資的一般理論、勞動力國際流動及其政策含義、技術的國際轉移及其理論模型,要素國際流動與引進外資,等等。第八章為國際傳導機制,主要分析國際非均衡傳導的途徑與機制,宏觀經濟的內外失衡與治理,以及泰國金融危機的案例剖析。第九章為國際經濟一體化與國際經濟秩序,對國際經濟關係中的一些重大現象進行了闡述,這些現象包括國際經濟集團化、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秩序以及南北經濟關係等。
在書的最後部分,我們列了參考資料,這是我們在編寫本書時參考過的著述,但不是全部,而僅僅是我們參考過的一部分。列出這個書目,首先是為了表示我們對著作者的謝意,另一層意思,則是在學習國際經濟學時為同學們提供一個閱讀書目,要理解和把握好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讀一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