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很重要,但無法定義。它不存在於物體,只是對藝術的沉思。
※“牛津藝術史”系列重磅作品問世
“牛津藝術史”系列是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品的權威藝術著作合集,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的出版歷程,均為世界頂尖學者撰寫。配以百余幅高清全彩圖片,兼顧學術性和藝術性,為廣大讀者介紹藝術的各個面向,被譽為“面向新世紀的藝術史入門經典”。
※資深學者講透“美”的發展脈絡
本書由普利茅斯大學藝術史系教授伊莉莎白·普雷特約翰撰寫,引入藝術史與哲學史上重要學者、藝術家、作家的觀點,分析他們對於“美”的不同認識,配以重要藝術作品的講解,讀者“美學”這一令人心曠神怡的學科是如何發展的。
※以發現“美”的眼光觀看藝術,能夠收穫更多
藝術自誕生之初就與美深度綁定,但是圍繞“美”的討論卻遲到了太久太久,由17世紀開始到現在,無數人發表了關於美與藝術之關係的不同見解,但一以貫之的是“美”無需定義、發自內心,同時啟迪人們更長遠、更自由地看待藝術。本書關注的是不斷變化的“美感”觀念與具體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什麼樣的藝術作品是“美”的?我們在稱一件藝術作品為“美”時,究竟指的是什麼?“美”和“藝術”的關係是什麼?
這些問題在當今的藝術討論中常常被忽視,卻關乎藝術的歷史與未來。本書以1750年以來的西方藝術史為基礎,通過分析九位重要學者——康得、波德賴爾、弗萊,等等——的美學思想,梳理各理論與藝術流派之間的觀點碰撞,借助上百件藝術品,梳理美學的發展脈絡,闡明隨時代不斷變化的美學觀念。
“美的獨特之處,正是在於它能夠激發新的討論,啟迪新的思考。我們萬不可斷言:一本探討美的書已經窮盡了它的探索,或者說已經抵達了某種終末。即使藝術史主要聚焦在過去,但它的成功之處恰恰在於它為未來的探索賦予了更多可能性。”——本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