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國人說「夢熊夢羆」便是生男的吉兆;伊努伊特人相信披著北極熊的熊皮便會擁有牠的力量;俄羅斯民族流傳因為對熊不敬而長出熊頭的故事。現在我們懷裡抱著可愛的泰迪熊或維尼熊,爭相跑到動物園看無尾熊或貓熊,還會聲援柏林動物園可能要遭到安樂死的小北極熊。
在人類的演進史上,人與熊的互動頻繁:人類因為畏懼熊的力量而崇拜牠;因為必須與熊爭奪資然資源而殺害牠;因為貪饜珍饈而食用牠;因為獵奇有趣而豢養牠;最後甚至將牠擬人化、卡通化,變成大眾消費商品。
作者從他自己的夢境出發,以輕鬆活潑的語調但考證豐富的資料,為我們鋪陳一部有趣的熊的故事。
作者簡介:
伯恩特‧布魯納,Bernd Brunner——
1964年生,柏林自由大學與柏林經濟學院畢業。曾在柏林與西雅圖任職電視編劇。目前為獨立研究員、自由作家與非小說編輯。
譯者簡介:
杜子倩,杜子倩,台北市人,輔仁大學德文系學士,德國Aachen大學英文及德文碩士,荷蘭Oss成人大學荷文班結業,現居荷蘭,專事德、荷文翻譯。翻譯作品:德文書《為什麼羊從樹上掉下來?-快速記憶完全攻略》《寶貝你在想什麼》﹝合譯﹞《打開哲學家的大門-走進經典的16把鑰匙》荷文書:《永遠在一起》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推薦、德國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這是一本兼具科學事實、文學筆觸與歷史趣味的關於熊的故事。
得獎紀錄: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推薦、德國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這是一本兼具科學事實、文學筆觸與歷史趣味的關於熊的故事。
章節試閱
第二章
人與熊在北半球某處的第一次相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也許是一個獵人在藏身處,觀察著一頭熊如何豎起後腿站了起來。人也可能很訝異,熊居然可以靈活地用爪子來抓取果實。他大概也覺察到熊爪和自己的手有何不同:熊沒有大拇指,牠所有的「手指」似乎都長得一樣。這時,人可能會聯想起他之前總是在森林裡見到的足跡。或許熊的面貌也讓他覺得眼熟。然而,直到他將熊殺死並剝皮之後,他才發現:熊身明亮的色澤以及修長許多的軀體,和他自己神似。
不知什麼時候,人發覺到熊所吃的食物和他自己的營養來源是相同的。他們同樣會採擷漿果、挖掘樹根和獵捕各種小動物。此外,人和熊有時還會看上同一個洞穴。因此,隨著時間過去,人不僅將熊當作與自己相近的生物,而且逐漸認真地將熊視為競爭對手。後來甚至演變為一場領導權的爭奪戰。雖然人所擁有的武器很簡陋,力氣也遠不及對手,人還是成為勝利者。
不論在北歐、西伯利亞或北美,只要在人和熊曾經共同生活之處,人與熊的關係總存在著矛盾:熊雖然被驅趕、被捕獵、被殺死,牠們也因為與人類的相似以及擁有強大的力量而獲得人類尊敬。
讓我們理解到這件事情的人是美國民族學家哈洛威(Irving Hallowell),他在《西半球的熊儀式》(1926)一書中,針對西伯利亞民族與北美印第安人的慶典進行研究,進而發現雖然儀式的過程因地而異,然而起源卻是相似的:熊被視為林中之王,或最高統治者之子,而牠的任務是維持正義。
根據哈洛威的研究,即使是彼此相距甚遠的地區,流傳的風俗都以相同的假想為基礎,亦即被殺死的熊會重獲新生。哈洛威彙集了各文化對於熊的描述,其間的相似性顯示,說出「熊」這個字被認為是對命運的挑戰,因而成為一種禁忌,致使人們必須假借其他角色來指涉這種動物。阿本納其、奇西亞與塔爾坦族的印第安人稱牠為「表哥」;佩諾布斯科特族印第安人稱牠為「祖父」;克里族印第安人稱牠為「四腿人」;西伯利亞的歐斯亞克族稱牠為「毛爸爸」、「白指甲」或「漂亮動物」;北俄羅斯的撒莫耶德族稱牠為「老爹」;愛沙尼亞人稱牠為「寬腳」;烏克蘭卡帕特的胡蘇族稱牠為「小叔叔」或「長毛巨人」;拉普蘭人稱牠為「穿皮外衣的老人」;瑞典的原住民稱牠為「老人」、「金腳」或「如十二個男人般之強者」。
只要想想,北半球大多數人知道類人猿這種動物不過是近幾世紀的事,我們便不會對於許多傳說或童話中對人熊血緣的臆測感到驚訝了。畢竟在當時,熊是看起來最像人的動物。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將母熊視為母性象徵的故事:美麗的精靈卡麗絲托違背了貞節的誓言,和天神宙斯相戀。當她懷孕的消息傳開之後,憤怒的狩獵女神雅提蜜絲將她逐出狩獵的隊伍,而嫉妒的天后赫拉則將她變成一頭母熊,不過她所生下的兒子仍然是人,被取名為阿卡斯。阿卡斯在與母親分離的狀況下長大,幾年之後,阿卡斯在打獵時碰到了母熊卡麗絲托,他當然不曉得她就是母親。正當他要舉箭射殺她時,宙斯決定拯救卡麗絲托,將她變成星空裡的「大熊星座」。在「大熊星座」尾巴(或稱為斗杓)的延長處,我們可以看見由阿卡斯變成的特別明亮的大角星。
俄羅斯弗特亞克族的分支菲諾格族也有人變成熊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已婚的著名魔術師,在夜裡睡覺時,突然像熊一樣呻吟起來。「你為什麼會呻吟呢?」妻子問他。「沒什麼,」魔術師回答,「我到院子裡來回走走就沒事了。」說完他就走出去,脫掉衣服放在儲物間旁邊。他的妻子悄悄跟在後面看他要做什麼。結果她看到丈夫裸身走入森林,爬上一棵花楸樹,然後再頭朝下地往下爬。在這段時間裡,他變成了一頭熊。他的妻子查覺到丈夫並非常人,大驚失色跑回家,收起丈夫的衣服,然後躲進儲物間裡。不久之後那頭熊回來了,他找不到他的衣服。他敲門並發出熊的聲音,請求妻子將衣服還給他。那女人嚇得說不出話來。他怒吼著走回森林。就這樣他永遠變成熊了。
根據一則愛沙尼亞的傳說,熊的冬眠源於以下事件:秋天,在聖米迦勒節那天,一個農婦想煮甘藍菜湯做為晚餐。她從花園裡摘來幾顆大甘藍菜。因為家中沒有木柴了,所以她的丈夫去森林撿柴。他撿著樹枝,離家愈來愈遠,最後迷路了。他找路找累了,看見了一個熊的洞穴,走進去休息,以便隔天繼續找路。他睡著了,當他醒來時仍然是夜晚;於是他翻過身去繼續睡。到了早晨他醒來了,也找到了回家的路。他的妻子不認得他了,只覺得他的聲音聽起來很熟悉。這個男人餓壞了,問妻子昨天煮的湯是否還有剩。他的妻子驚訝地望著他。「妳昨天晚上沒有煮湯嗎?」男人問道。原來他離開了一整個冬天,春天與「向瑪麗亞報佳音節」(三月二十五日)也已經過去了。自那時起,熊便在聖米迦勒節那天進入洞穴冬眠。
第十五章
十九世紀時,大部分歐洲人對熊的認識皆來自古老的童話及寓言,其中熊的外型受到真正的熊所影響,雖然虛構的角色其實和真正的熊幾乎沒有共同性。尤其在道德化的動物故事中,動物代表了各種人類的典型,這些故事有許多源自希臘文學家伊索。熊常常和聰明、愛捉弄人的狐狸相對照,熊自己既笨拙又容易受騙。到了十九世紀的童書,仍舊保有寓言的成分:熊以不同的人類角色出現,有時寂寞、做沉思狀,有時甚至以老師的外型出現,此外,牠始終是站著「走」的。
一八九四年,「巴魯」(Baloo)出現了。在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叢林奇譚》中,這頭著名的熊是小毛克利(Mowgli)的朋友。毛克利是一個被老虎「邪漢」(Sher Khan)拖入叢林的男孩。還好在熊「巴魯」和黑豹「巴希拉」(Bagheera)的協助之下,他學會了叢林的生活之道。吉卜林的父親所繪製的巴魯畫像,既簡單又符合現實中存在的動物形象。數十年之後,迪士尼公司將此書改編為電影。在這部卡通影片中,巴魯看起來相當笨拙、肥胖,但牠是個快活的傢伙,不讓任何事情干擾牠的平靜。
熊在玩具市場上也掀起了幾場小革命。自一八八○年代起,市面上可見到套上毛皮或皮革的機器熊,它們多由法國製造。除了會繞圈子、頭會向四方來回擺動的「可愛小狗」、「對我們咩咩叫的山羊」和「會打毛線的貓」,現在又加上了「會低吼及問候的熊」,它們還會跳舞、喝酒、甚至抽煙,教師希德布蘭特(Paul Hildebrandt)在一九○四年的著作《孩子生活裡的玩具》中如此寫道。在他書中有一篇標題為〈自動的藝術品〉,裡面提到一個玩偶屋的洗衣間,七隻小白貓在裡頭一面隨著音樂鐘的轉動,一面清洗、烹調、洗碗盤及梳理,直到一個不速之客突然來到:「牠嚇了一跳,然後開了門,一個打扮成清理煙囪工人的熊正要走進來,那隻聰明的小貓迅速將門關上,那個壞蛋只得留在門外。」
在人們意識到熊的表現方式被一股可愛化潮流席捲之前,熊大概得先從森林裡消失。二十世紀初,雕刻家理察•史戴夫(Richard Steiff),也是著名的玩偶製造商瑪格麗特•史戴夫(Margarete Steiff)的侄子,設計了一隻毛茸茸的安哥拉羊毛製玩具熊(「PB55」*)。一九○三年,PB55在萊比錫玩具博覽會中展出。最初市場的反應冷淡,但是後來紐約商人柏格(Hermann Berg)一口氣訂了三千隻,接著在同一年又銷出一萬兩千隻那是一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那天的《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則漫畫,帶給布魯克林的雜貨商米德姆夫婦(Rose & Morris Michtom)一個新的生意點子:漫畫中是喜愛獵熊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與另一個手裡抓著一頭小熊的獵人。羅斯福要求那個獵人不要射死小熊。熊應該要有保衛自己的機會,就這樣射殺一頭毫無防衛能力的動物是很可惡的:「假如我這麼做的話,我便再也沒有勇氣直視我的孩子。」羅斯福如此說。
米德姆夫婦當天便以布料縫了一個內填木屑的熊頭,兩個靴扣做為眼睛。他們在一塊小牌子上面寫下「泰迪熊」(Teddy’s Bear),將自製的熊和漫畫剪報一起放在櫥窗裡。沒多久即有十二個人表示有興趣買下這隻布娃娃熊。自米德姆夫婦那裡獲得一隻布娃娃熊的羅斯福總統,允許他們將這項新產品命名為泰迪熊。雖然米德姆夫婦的產品遭許多其他玩具製造商模仿,但是這些仿傚者卻完全追不上米德姆夫婦生產泰迪熊的速度。很快地,米德姆夫婦便創立了理想珍奇品玩具公司(Ideal Novelty and Toy Company),直到一九七○年代,這間公司仍由家族成員經營。
第二章人與熊在北半球某處的第一次相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也許是一個獵人在藏身處,觀察著一頭熊如何豎起後腿站了起來。人也可能很訝異,熊居然可以靈活地用爪子來抓取果實。他大概也覺察到熊爪和自己的手有何不同:熊沒有大拇指,牠所有的「手指」似乎都長得一樣。這時,人可能會聯想起他之前總是在森林裡見到的足跡。或許熊的面貌也讓他覺得眼熟。然而,直到他將熊殺死並剝皮之後,他才發現:熊身明亮的色澤以及修長許多的軀體,和他自己神似。不知什麼時候,人發覺到熊所吃的食物和他自己的營養來源是相同的。他們同樣會採擷漿果、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