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茶人用他細膩的心、銳利的眼觀察半世紀臺、港、星馬以及大陸的茶事變遷……
百首敘事詩,但說不可言的人間茶事;卅篇論述文,道盡說不清的茶事陰翳;一本書穿越台灣茶事,半世紀的歡喜與哀愁。
作者簡介:
何健生
從過軍、經過商、開過茶館、當過黑手、也做過自由撰稿人。
所有的頭銜對他而言只是鏡花水月般的幻影,在世俗的眼光裡都無非是一種斜槓人生。
以一個八十歲的老人而言,說「失敗的人生」太感傷,
說「泡壞了的茶湯」更像是一首詩; 裡面有太多不可言說的話語
等待著被讀懂的狂喜。
作者序
自序
我不是一個詩人,也不想成為詩人,就某種意義而言,我自認也並不具備任何成為詩人的特質。那為什麼還要「以詩之名書寫茶事」呢?這要從頭說起了:
在臺灣茶書市場上,大部份不是以製造科學技術內涵或從歷史脈絡中爬梳,就是從實用生活美學的諸多面向下筆,這樣的書寫方式和內容雖然大大地滿足了社會上許多一心想要踏進茶的世界的莘莘學子,成為坊間茶書市場的主流和長銷,但這種以茶的通識教育為基調和從生活美學中學習的模式,在茶人進入另一個層次後,一定會遇到需要其他思維方式做為處理千變萬化錯綜複雜議題參照的時刻。放眼浩瀚的臺灣茶書市場,就單一議題做深層論述尤其是需要辯證時,常涉及概念、邏輯、甚至哲學問題,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可預期的市場不大,因此也缺乏吸引個中能人投入這個領域的誘因而一直處於虛位以待的局面。
我是從1980年代初踏入茶界並開始了一段實驗與體驗之路,其間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個茶藝家。也許是個性使然,在冥冥中一腳進了觀察大小茶事背後幽微之處的不歸路。有觀察就有心得,有心得必有想法,想法匯集成論述,進而成文。當一個男人在不能立功立德的遺恨之餘,如果把自己對茶的觀察心得集結成冊分享茶友或許也能堪稱「立言」吧!但是你突然發現臺灣甚至整個華人世界,在茶的領域裡每個人都是說茶的「道家」;那些不帶圖片的純論述在別人眼裡最多只是一種「囈語」。如此我似乎已全然落入「眾生喧嘩」的境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情呢?
1980年代初「臺北陸羽茶藝中心」直接帶動了臺灣第一波風起雲湧的全民茶學運動。如果把「陸羽」當作一個傳播茶學知識的「中心」,所有茶學知識及觀念,在當時都由這個中心向四周幅射傳播,這種傳播很快地把「茶學」變成一種全民「通識」,也就是說社會上已經普遍地對茶的相關知識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幾乎就在同一時期,臺灣從頭到尾紛紛出現了所謂的民間自發的「茶道教室」;由一位資深茶人主持並教授茶學基本知識技藝。這是第一波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說「陸羽」這個「中心」之外又產生了許多小「中心」,讓茶學知識枝開葉散更加深入民間。
2000年後出現了一種新的茶學傳授模式;由一位具有某種人格魅力特質的茶人(通常是女性)帶領一批追隨者遊戲人間穿越古今,在吃喝玩樂間,既汲取了茶學較嚴肅內涵又能將其轉化落實在生活中成了一種茶的「應用學」,也就是把在茶會中,茶席上獲得的高標準規範落實於無所不在的日常生活美學裡,影響所及,在服裝、茶器、空間、美食和藝術鑒賞等都能看到它們在質上的深化。這是第二波的去中心化。
直到2020,在社會某個階層累積了巨大的「茶學能量」後,無數個新興的,更機動更富彈性的「微中心」又陸續低調出現在各個茶空間裡,以最廉價的網路隨機隨時地傳遞出各種有關茶不同屬性的主題,吸引著聞香而來的受眾,幾乎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著民間茶學的第三波「去中心化」。
在這三波去中心化教育中成長的許多茶人,在跨世紀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都把自己訓練成一個「茶的詮釋者」;在茶的領域裡各種議題都各自握有相對的話語權。換句話說當所有茶的知識都變成了通識,茶學都將自我扁平化,人們也失去了辨別高低優劣的能力。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想要以冗長的論述敘事回應臺灣和兩岸四地華人間的大小茶事並以此行走書市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詩,也許是個解決之道,它和論文不同;論文是一種理性、邏輯、鈙事和線性的書寫文類;詩歌則正好相反,它除了有可以興、觀、群、怨等功能,更有曖昧、陌生、故意說不清楚和「詩的邏輯」的特有屬性。如果把詩與論文或散文並列,一實一虛相互對照,不但能彼此辯證滋生趣味,更能軟化純論文閱讀上的沈悶感,同時獲得詩與論文交織而成的跳躍和節奏感。更重要的是有了詩的參與,那些不同邏輯之間調性的差異,也許可以讓讀者,一如本書主題所隱喻的那樣,「在泡壞了的茶湯裡從容不迫地咀嚼那些不可言說的話語」了。
茶學在臺灣重新受到重視已近半個世紀,其間因緣際會又發展出不同面向的活動,落實在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與中原大異其趣的茶文化。我有幸參與也觀察了其中許多活動與事件。它們何其精彩,又何其動人,有了本書的出版,它們好像都突然間活過來了。無論是那些事件本身或是曾經參與其中的茶友,要是知道,在每個秉燭夜讀時刻,那怕只有一人深受感動和啟發,對他們和作者而言都會是一種福份。
書中一個重要元素──「詩」,因為在調性上的需要,我選擇儘量以「敘事詩體」而少用「詠嘆調」,有時會只「嘆」而不「詠」,更不能也不會用強說愁式的浪漫書寫茶事。不過這一切都是新的嘗試和實驗,所謂新手上路,還請方家指正。
2020庚子春月于臺北 三芝
自序
我不是一個詩人,也不想成為詩人,就某種意義而言,我自認也並不具備任何成為詩人的特質。那為什麼還要「以詩之名書寫茶事」呢?這要從頭說起了:
在臺灣茶書市場上,大部份不是以製造科學技術內涵或從歷史脈絡中爬梳,就是從實用生活美學的諸多面向下筆,這樣的書寫方式和內容雖然大大地滿足了社會上許多一心想要踏進茶的世界的莘莘學子,成為坊間茶書市場的主流和長銷,但這種以茶的通識教育為基調和從生活美學中學習的模式,在茶人進入另一個層次後,一定會遇到需要其他思維方式做為處理千變萬化錯綜複雜議題參照的時刻。放眼浩...
目錄
自序
第一章重返茶會現場
*農禪水月茶會
*一場無法歸類的茶會
*風雨歸舟
*聲音的旅程
*聲音的腹語
*香江茶會裡的聲音美學
*赤崁夕照
*赤崁夕照茶會
*2019臺灣梅花茶會廿載──演繹茶與花的流變
*忍不住的春天
*姍姍來遲
*府城重生早餐會
*最後一場茶會
*關於那場最後的茶會 2008//12/12人澹如菊「飲 影 隱」茶會后記
*什麼是「劇場概念」茶會?
*致野村一郎課長
*仲夏夜之夢
*2002臺北自來水廠包種VS巴洛克茶會
*巡塘往事裡可有茶的印記?
*上海金秋茶宴
*春天的剩餘
*時間的裁縫師
*春餘紅頂美人茶宴
*「重返繁花」茶會
*變奏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雅集千年變奏
第二章 茶湯啟示錄
*泡壞了的茶湯
*馴服
*五斤茶的時間
*熟悉與陌生
*用五斤茶的時間辯證茶湯
*現形
*茶湯的靈魂說
*你來告訴我
*誰成就了誰
*喃喃自語
*茶湯的甜度
*給我一個理由
*質問
*解構
*讀懂妳
*等待果陀
*別怪我的嘴唇
*記憶的山城
*佈施
*七情六慾
*茶湯的盡頭
*大約在冬季
*面目模糊的音符
*科學家與藝術家論「美」兼談茶湯美學
*從消費面看臺灣高山茶的茶湯美學
第三章 與茶俱老
*老茶\青春\往事\歲月
*老
*老茶的救贖
*一半的一半
*老茶人不死
*老茶:穿越時空的療癒屬性
第四章 泡茶比賽
*潘朵拉的盒子
*2019第二屆深圳工夫茶沖泡決賽
*第十二屆雙杯式泡茶比賽總檢討
*臺灣泡茶比賽裡的茶湯評審
第五章 燈光裡的秘密
*燈光裡的秘密
*上朝
*神話與傳說
*五月榴火紅
*千年之約
*常玉的聯想
*瓶花
*小獅爺在上
*西窗燭
*指點江山
第六章 臺灣茶事
*向陳阿蹺師致敬
*臺北西城故事──變調的紅粉金黛
*變調的紅粉金黛
*新芳春夢回大稻埕
*紫色大稻埕
*大稻埕茶與酒的演繹
*衡陽路的茶風景
*在吧檯遇見妳
*一個茶館的消失
*逝者如斯
*眾人微醺只因水紅
*誰發明了珍珠奶茶?
*從「誰是臺灣第一位詩人」看「誰發明了珍珠奶茶」?
*茶桌上的人類學家
*一本茶書的誕生
*茶與花的雙修之路
*究竟需要多少個偏執的味覺才能造就一個品種的消失?
第七章 四海遊蹤
*京腔賣花女
*北京是個無處掛鳥籠的城皇
*夜訪左君
*夜遊鼓浪嶼
*不真實的夢幻之島
*大隱於市的上海茶空間
*北京蹭茶記(一)
*北京蹭茶記(二)
*從艦隊街到金融街
*小院風情
*造訪北京──給我一個理由
*千年南音尋古韻
*草地音樂家
*蘇州平江路上評彈演唱家的服裝美學
*包包的旅程
*一個觀光客的凝視
*觀光客的「中介迷離症」
第八章 華人工夫茶與它們的原鄉夢
*臺灣工夫茶四百年的流變及形塑之路
*異鄉人
*一個異鄉人眼裡「華人世界的工夫茶壯遊之路」
第九章 兩個男人的戰爭
*兩個男人的戰爭
*兩個男人的品味戰爭 「本覺坊遺文。千利休」觀影記
*千利休的最後一碗茶 「一代茶聖──千利休」觀影記 四百年的不老茶魂
*「本能寺」的聯想 「本能寺大飯店」觀影記
*2+1個男人的戰爭 「花戰」觀影記
第十章 雙杯自述
*雙杯自述
*雙杯品茗在臺灣
*雙杯品茗的返鄉之路
*被遺忘的杯子遊戲
第十一章 茶席的盡頭
*茶席的盡頭
*追憶2009臺北故宮文創茶事
第十二章 下一站永康
*臺北永康街可能蛻變成紐約「雀爾喜」區嗎?
*從未消失的地平線
*三古不務農
*今天不串門
*人走留下風
*王者之風
*淘氣的客人
*一朵春蓮
*藏書罐
*等閑人止步
*朕知道了
*salon裡不賣酒
*在巷弄裡遊山
*院藏
*五個中國人
*小樓聽私語
*好一間小樓
*永康街的一天
茶與咖啡
茶與咖啡(續)
永康街的吧檯
照起工的進襲
老派的優雅──耀紅
流動的風景
流動的下午茶
茶湯的甜度
梅門德藝天地
昭和町
*永康街消失的一天
「小玩子」終於撤守
我們並未失去「梅門
從此少了一個有關茶的故事
曲水流觴不串門子
第十三章 都是季節惹的禍
*都是季節惹的禍
*賽局
*與武夷共舞
*山寫茶 寫意山水
*老派的優雅 文山包種的茶湯美學
*夢回凍頂
*從消費面看臺灣凍頂烏龍茶的未來
第十四章 為一款茶命名
*為春天取個名字
*別想為春天命名
*取名字是為了記著她的味道
*茶人絮語
第十五章 安撫一種情緒
*喋喋不休
*地老天荒
*匆忙的行腳
*五十個形容詞
*鹹肉粽的伴侶
*無題
*哲學問題
*早課之必要
*雨過天青
*一人一桌
*對與錯
*墓誌銘
後記
自序
第一章重返茶會現場
*農禪水月茶會
*一場無法歸類的茶會
*風雨歸舟
*聲音的旅程
*聲音的腹語
*香江茶會裡的聲音美學
*赤崁夕照
*赤崁夕照茶會
*2019臺灣梅花茶會廿載──演繹茶與花的流變
*忍不住的春天
*姍姍來遲
*府城重生早餐會
*最後一場茶會
*關於那場最後的茶會 2008//12/12人澹如菊「飲 影 隱」茶會后記
*什麼是「劇場概念」茶會?
*致野村一郎課長
*仲夏夜之夢
*2002臺北自來水廠包種VS巴洛克茶會
*巡塘往事裡可有茶的印記?
*上海金秋茶宴
*春天的剩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