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然與人生
什麼是「自然」?自然是不假外力而形成的表現,自然就是「道」,無法言說,有如飲水冷暖自知,道的流行在自然萬物萬象中,道在人身上,人能藉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欣賞大自然之美景、天籟、萬物之奧妙等之餘,去了解萬物生長之道,天地生生之德,而用心去意會自然,例如走進大自然,看到山明水秀的美景,是否覺得絕對不是人工可以創作之美?舉出下列例子去體會自然:
一、宇宙現象的自然
如四季變化、日月運行、晝夜循環……等現象。我們每天感受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及晝夜交替的變化,都是由於地球自轉所造成的;同時地球以逆時鐘方向,繞太陽公轉及自轉軸傾斜23.5 度,使太陽的直射點總是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於是產生了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循環的交替現象。形成地球、太陽、月亮,三者有一定的相對位置,一定的軌道,循環運行不已,定時而有規律的自然變化。在變化中,有不變的法則,就是「常而不變,變而有常」常就是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不是任何人為可以改變的自然現象。
二、動物現象的自然
自然萬象,各依其道,如候鳥遷徙避冬(圖1、2)、如鮭魚返鄉的生命旅程、如海龜(圖片3)洄游產卵……等自然現象。
鳥類隨著季節變化進行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候鳥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
例如夏候鳥於春夏期間於某地區繁殖或避暑,通常為由南方遷徙至北方,例如臺灣的夏候鳥八色鳥(圖片4);冬候鳥於秋冬期間在某地區避寒的鳥類,例如臺灣的黑面琵鷺(圖片4、5)來自北方的棲地,飛到臺灣的蘭陽溪口、關渡、大肚溪口、曾文溪口,尤以曾文溪口數量最多,每年12 月中下旬族群數量到達高峰,到隔年的春季(3 月底、4、5 月)再陸續北返,在臺灣過冬至少半年以上。所謂「越鳥巢南枝,胡馬依北風」不離本然,是萬物的天性。
產於北美太平洋的鮭魚,一到秋冬就要泳渡一千兩百公里的路途,逆游九十多天,千辛萬苦回到淡水出生的故鄉。無論中間的水流是多麼的湍急,地形多麼的險峻,雌魚產完卵,體力耗盡而死亡,而雄魚也在一週後相繼死去。鮭魚為了繁殖牠的下一代,生生死死,綿延不絕,這種不忘來時的天生本能,完成逆洄之旅的自然,是多麼令人感傷。
海龜是壽命最長的動物,最長可達一百五十二年,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水海域,以肺呼吸,在繁殖季節時,多數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不管路途多遠,牠們也能找到當初出生地在海灘上產卵,埋在沙中孵化,幼龜再到大海中。
三、植物生長現象的自然
如植物向陽的自然、依時節花開花謝的自然、種子散播的自然……等現象。
宇宙自然充滿無限的能量,萬物的生長都需要陽光的能量,植物沒有陽光,就不能行光合作用;沒有太陽照射,就無法刺激植物裡面的激素,去推動植物本身的能量;若遇上植物要開花結果,更不能沒有陽光,這是植物的向光性,也是大自然之向陽能量維他命,普潤萬彙以維持自然界平衡,例如:向日葵、蓮花向陽的自然。
花開花謝的灑脫自然。花落能再開而且不因人的讚賞而散發芳香,不會受人為的影響,這是植物生長的自然法則,所謂「芝蘭生於幽谷,不因無人而不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人類表現的自然
如人呼吸的自然、母愛表現的自然、人率性的自然……等現象。
人的生命活在一呼一吸間,人之吸氣(取)、呼氣(捨),自然而不自知。人呼吸的取捨自然,一旦無法自然,例如空氣污染(圖片6),造成呼吸系統障礙,就要藉助人工呼吸器(圖片7),才能維持生命。
母愛是萬物之母的天性,自然流露、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的下一代。各種動物及人類都一樣,尤其人類的母性,懷胎十月,胎兒離開母腹,哇一聲,呱呱落地以後,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呵護,母愛似太陽、似雨露、似春風,親情是只付出不求回報的自然。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導師有言:「天之命就是道,此道於人之身上,稱為『性』。」性心身一貫的流露乃自然也。所以道出自於理天,在天未命於人之前曰理,既命於人之後曰性,道德乃自性中所具五常(仁義禮智信)之德,所以人的身體來自父母,人的自性來自天賦,性即無始自然清淨本源;人之本覺,有性才能生心,心動識引,識自本心,心才能率性,性心身一貫流暢,就是人率性的自然去實踐五常。聖人就是率性自然的典範,聖人之行仁而忘仁,有仁而無仁,聖人所生發之心很自然,發而皆中節,聖人心的自然有如日月普照大地無有私照;凡夫不覺「道」在身上的自性,其心熾慾,為名、利、愛、地位,自然縱慾放肆,正如有些人講「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就是隨緣放肆失禮。所謂聖人無常心即聖人無造作之心,有如嬰兒赤子之心,不思善不思惡,哭笑天真無邪。《道德經》觀玅章第一:「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要自然無欲才能見到(性)妙;自然有欲,動心不違背天理,隨心所欲而不踰矩,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才能見到徼(發而中節之德)。人自性中,具足仁義禮智信之五常,智仁勇三達德等萬善萬德;所以,人明理(禮)流露五常之德,三達德,就是率性的自然,例如人的天性(自性)自然流露就會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
《詩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以鳶鳥高飛與天相
接,魚跳躍在深水裡,所展現的生命力,就是譬喻人與萬物皆
具有率性自然的天性。
三國魏何宴《無名論》:「自然者道也!」孔子對山水風光景色,有極佳的體會;他將山水景物,以「道」連結起來。
《中庸》、《易傳》論及道與物或道與自然的關係。「道」是超越視覺、聽覺、觸覺等知覺的真理,「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道的造化流行之謂德,出現在現象界。萬物隨性,象中有氣,氣中有理,理氣象一貫流行。導師有言:若用心靈去意會「在前之象便是道」自然能夠聽得見,看得見「道」的顯象在人間,不悟者千里覓佛無蹤影。進入大自然的氛圍中,親近大自然、用心觀察大自然的萬物萬象,去感受綠意盎然!四季的植物各有其生長條件,每一棵樹每一種植物,葉子翠綠,桂蘭飄香,玫瑰花紅,都是自然生成,大地萬象的各種顏色是來自於反射太陽光七色中的成分;清涼山風徐徐,白雲瀏覽群峰,溪澗潺潺流水輕聲吟唱;聽風聲、水聲、蟲鳴鳥叫聲等天籟之
音:魚躍于淵,鳶飛戾天,認識自然界萬物萬象的變化。大道流行各俱所有,自然玄妙是智巧所不能及,因此「自然」指的是萬物萬象的自然法則;靜觀萬物之生長,可得知四時之序,不論是植物或動物均遵循自然界週期性四時之序的運作,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序,得以孕育生生不息,周而復始,這是天地真理。
「自然」如同老子的「道」,離開言語文字、形相,可用心去悟而無法言傳。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聖人為了讓人明瞭生天生地生萬物之總元素,勉強曰「道」。三國魏何晏《無名論》:「天地以自然運,聖人以自然用。」「自然」勉強用文字陳述即非人為的,不造作、非勉強的、不受干預,如日月運行晝夜、四季循環不息,萬物萬象按其自然的規律發展變化,不約而不違。
老子「尊道貴德」思想,教導世人: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與人和諧相處。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是生萬物的,德是養萬物的,道生德畜之後,成了眾物之形,由形而用之於各種。勢就是「道」的作用,出現在現象界,自然的力量,支配現象界的自然必然的傾向、動向。所以萬物沒有一項,不尊道之生,不貴德之畜。道是生萬物的,所以最尊高的,德是養萬物的,所以最貴重的,講到道德二字,是沒有比他的命,再自然的了。天地日月運行,日往月返,東升西降,四時流轉,寒往暑來,秋殺春生,無不循環,無不陰陽消息,萬物化育皆依照自然之道,此理萬古不變,千年不差。
在天地間有天時,此「天時」隨「自然」運轉,天地不時不象,導師有言「知天時應天時,順天也;知天時不應天時,逆天也。」現今人會發明時鐘,即因人心遠離自然,無法體會大自然所顯現徵兆,因上古之人善於觀天象、觀物象,知道天時,看到什麼就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而現今人不會,故需
要靠時鐘方能知時間。
現今的人,每逢假日,都想要離開市區的塵囂喧嘩,向大自然靠近,湧向市郊大自然的懷抱;可見,大自然有股不可抗拒之親和力量,人心思歸大自然,乃是一種自然而然之趨勢,由此可以體會聖人與萬物無距離。
人體會大自然規律,才能懂得順天之道,與天循齊,尊重大自然的一切、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萬物生命、保護大自然。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及價值,人不能離開自然界萬物而獨自生存。另外人離開了自然,以為坐禪即是修道。坐禪之靜是以人工方法使心念暫時不起,不是自然一心清淨。聖人不用坐禪自然能靜,無論何時所發出之動念都是清淨的,所謂「發而皆中節」因此人工禪定只可看成養生之法。
什麼是人生?人出生於各種國家、種族、家庭的環境,富、貴、貧、賤不是每個人可以自己選擇的,誠如佛家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臺灣俗諺:「一樣米飼百樣人」,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表示人有八萬四千種心,每個人因不同的父母、家庭、親友、教育、文化……等成長歷程,而有不同的解讀:有的人認為人生是苦海,做人很辛苦;有的人認為人生就是來享受(福),甚至有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認為人生是有使命的……等。但唯一可以被大家認同的人生是:每一個人只有一條命,這條命的長短隨著因果,隨著個人一生的際遇而不同,這就是天理、公道;人的生命長短不一,但卻能有不一樣的格局。所以天命謂天理,天之能長且久,唯有天命;人之頂天立地,守天理,不違天時,才能完成人之使命。另外每個人的人生盡頭都是一樣的,人生自古誰無死。須知真正長壽即內心的神安,安於道,安於天命,則人安,合家平安。俗云:「死生也,有輕於鴻毛者,有重於泰山者;有萬世留芳者,有萬載遺臭者。」人之生命是小命,使命才是天命,唯有天命才能夠決定人生命之價值。人之生命價值,在人之行,順天命而為留名青史,或逆天命而行遺臭萬年,各有不同價值,無條件的為人乃是菩薩,私心為己則是眾生,上天的公道,凡是心境到哪裡,靈的歸宿所得的天爵就到哪裡,此是自然真理,非強取可得。天爵是天賜給高尚道德修養的人的爵位,即中國古代哲學家所指的聖人。上天之封誥,皆以人生之德行大小論定,例如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顏回是復聖,曾子是宗聖,子思是述聖,司馬遷是史聖,關羽是武聖、關聖帝君,張飛是桓侯大帝,劉備是昭烈大帝,莊子是南華帝君,岳飛是巡天元帥,鄭成功是開台尊王,林默娘是天上聖母,陳靖姑是順天聖母,賈誼是光照大仙,范仲淹是龍圖大仙,施耐庵是耐庵大仙,韓世忠是忠義大仙,周永年是儒藏大仙,句踐是句勵大仙,文種是文勵大仙,范蠡是蠡勵大仙,班昭是漢姑仙真,梁紅玉是良玉仙姑,花木蘭是花花仙姑……等。
人生於世不過數十寒暑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且人身難得。人必須藉著親近大自然之造化,體悟大自然而能明白道德體用真理,依循天地間自然法則生存,找到安心立命之道,讓自己身心合道合理,生活才能安然自在,身心靈健康,成就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