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對聯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廿五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龍鳳七年(一三六一)受封吳國公,龍鳳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
明太祖朱元璋被稱為布衣皇帝。可這個布衣皇帝卻非常喜愛對聯,每年除夕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他還與小孩子對對子,向民間尋對,撰寫對聯嘉獎大臣,為百姓書寫春聯,為妓院也題寫過對聯,這在歷代皇帝中,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他的對聯水準不凡,有不少妙聯傳世。明太祖宣導對聯,可謂「功貫古今人第一」,故有「對聯天子」之稱號。
(一)只剩尾巴在外
朱元璋小時候替田主劉德家放牛放羊,有一天肚子餓了,放牛的小夥伴周德興、徐達、湯和都說肚子餓得咕咕叫。這個說有一碗白麵條吃才好,那個說真想吃一塊白切肉,還有人說不知道肉是啥味,大家說得流口水。朱元璋說:「現成的肉放在面前不吃,真是呆鳥!」大家眼瞪瞪地望著他,很不明白。朱元璋牽過一條花白小牛,開始用放牛繩捆住小牛的腿。這時大家才明白過來。周德興抄起砍柴斧子,當頭一斧,就把小牛殺了。湯和、徐達幫著剝皮割肉,別的孩子撿枯樹枝,就地生起火來烤牛肉。一面烤,一面吃,不一會兒,一條小牛就只剩一張皮、一堆骨頭、一團內臟和一條尾巴。太陽落山該回家了,有人問:「我們吃了小牛,回去如何見田主?」大家面面相覷,想不出主意。朱元璋拍著胸膛說:「我一個人認了。」說完帶頭把牛皮、牛骨、內臟埋了,用土掩蓋了血跡,把小牛尾巴插到石頭縫裡,統一口徑說:「小牛鑽進山洞裡去了,只剩尾巴在外,怎麼拉也拉不出來。」徐達風趣地說:
牛牯鑽山洞,尾巴在外;
朱元璋心裡非常清楚,「丟」了小牛是要挨田主打的。但他依然裝得沒事一樣,拍拍手上的泥塵,風趣地接著徐達的話說:
老爺打重八,腦殼當先。
(二)猶如惡狗傷人
朱元璋年幼父母兄弟就都亡故了,他只好到皇覺寺出家當小和尚。離皇覺寺不遠有個姓葉的秀才,來到皇覺寺遊玩,高彬法師派小徒弟朱元璋去陪同。二人過溪澗,穿幽林,玩了半天回寺中,葉秀才見池裡荷花已結蓮子,出一對句:
蓮子已成荷長老;
朱元璋隨即對下句:
梨花未放葉先生。
後來因遭旱災蝗災,寺田收不到田租,朱元璋不得不離開皇覺寺去做雲遊僧。他雲遊到合肥農村,一天遇地方官徵糧納稅,如狼似虎。旱災、蝗災,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怨聲載道。一窮書生見了,欲言不能,欲罷不忍,自個兒小聲說:
唉!可歎古今良吏少啊。
朱元璋正好從窮書生身邊走過,接了一句:
嗯!須知世上苦人多哇。
朱元璋雲遊到了汝州(今河南臨汝),恰逢莊主做壽,屋內杯碗撞擊聲、歡笑聲、勸酒聲不斷傳出門外。已經兩餐沒吃的朱元璋,肚子餓得咕咕叫,實在忍不住了,便徑直進屋坐到下席,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喝得半醉的胖莊主,瞧見這個穿著破舊的小和尚,便指著大罵:
呔!爾小子骯骯髒髒,進門就吃,又搛菜,又扒飯,好似饞貓偷食;
朱元璋也不示弱,邊吃邊回答:
呸!你老瞎顛顛倒倒,開口便罵,不通情,不達理,猶如惡狗傷人。
胖莊主聽後火冒三丈,叫打手們把朱元璋轟到門外。
(三)萬年天子坐龍廷
朱元璋率軍去包圍集慶,路上見到一個小孩看守馬驛,感到很驚奇,問小孩多大了。
小孩說:「十歲。」
又問:「會對對聯嗎?」
小孩說:「會。」
朱元璋望著手執馬鞭的小孩,笑著吟出一聯:
十歲兒童當馬驛;
小孩打量朱元璋後,立即對出下聯:
萬年天子坐龍廷。
朱元璋聽了大喜,雙手抱起孩子說:「好樣的,叫我乾爹!」
(四)朱筆點天文
一天,朱元璋微服漫步京城瀏覽市容。看到京城一派國泰民安的氣象,心中無比歡快。他走到集市,見一賣藕農民,便湊上前去,從筐中拿起一枝藕自言自語地說:
一彎西子臂;
賣藕的農民聽後,品味這句話,覺得是一副對聯的上聯,即抬頭看了看陌生人,不知道他是皇上,望著一節斷藕上的藕眼,笑應:
七竅比干心。
朱元璋覺得藕農很有才華,還要與他對對子,藕農也不推辭,只說:「請便吧!」朱元璋沉思了一會兒,又出一聯:
蓮藕入泥,玉管通地理;
藕農一邊賣藕一邊對下聯:
荷花出水,朱筆點天文。
朱元璋很滿意,封他為「祭酒」(古代官職)。
(五)大邦大國大明君
朱元璋便服出訪遇見一位書生,問書生是什麼地方人,書生回答:「四川重慶府人。」朱元璋隨即以書生的籍貫出上聯,要書生對下聯,書生即對。
千里為重,重山重水重慶府;(朱元璋)
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書生)
(六)皇上與軍師對
朱元璋與軍師劉基(字伯溫)下棋,其間要劉伯溫跟他對對子。他出上聯,劉伯溫應聲答對。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朱元璋)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劉伯溫)
西元一三五六年起,朱元璋與張士誠兵戎相見,十年間大小數百戰,互有勝負。到西元一三六五年,朱元璋的勢力壯大起來了,這年九月的一天,朱元璋召集文武官員開軍事會議,商量進攻東吳張士誠。軍師劉伯溫率先到殿,朱元璋立即站起來,把自己寫好的對聯遞給他。聯曰: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 ;
劉伯溫是歷史上著名的軍師,很受朱元璋的器重。他知道朱元璋雖有進攻東吳的打算,但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大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續出下聯,鼓勵朱元璋大膽出兵。聯曰: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
朱元璋審視了軍師的下聯,下定了進攻東吳的決心,得到文武官員一致贊同。
(七)輸棋贈湖
徐達不僅長於馬上交兵、運籌帷幄,棋藝也十分巧絕。朱元璋與徐達同是濠州人,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從軍反元,十分要好。朱元璋常常邀徐達到莫愁湖邊的涼亭中對弈、對句。每次與朱元璋對弈,徐達總是假裝敗陣。朱元璋下定決心,要讓徐達亮出下棋的真本事來。在一個初春的日子,朱元璋又邀徐達去莫愁湖邊下棋,徐達欣然前往。開局之前,朱元璋說:「今天下棋,立個規矩:一、要一邊弈棋一邊對句;二、你若勝了我,我就把莫愁湖送給你。」徐達點頭同意。
開局後,君臣間互不相讓。中途,徐達執一子沉思如何下時,朱元璋眼觀亭外湖邊柳絮紛飛,想起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與黃山谷下棋時所作的對聯,信口吟出蘇東坡所吟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徐達把手中的棋子下到要緊部位時,接上了黃山谷的一句: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這一天,他們從旭日東昇開始布陣,直到紅日西沉,還不分勝負。朱元璋棋興未減,挑燈夜戰。晚上寒風瑟瑟,水波粼粼。總算圍成一局,朱元璋大笑了起來,吩咐侍人備酒,並向徐達說:「這一回,我是真的勝了!」
徐達微笑著說:「這盤棋,還得請主公仔細看來,方知勝負!」
朱元璋聽出徐達話中有話,又見他端坐著不露聲色,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便舉燈照棋,細心觀察,發現徐達下的一百多顆閃亮的棋子,分明排出「萬歲」兩個字,驚歎不已,馬上對徐達說:「從此後,徐達就是莫愁湖的湖主了。」
後來,在涼亭位置建了「勝棋樓」,朱元璋為「勝棋樓」題聯: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
王侯事業,卻如一局棋枰。
(八)文章第一,謀略無雙
陶安是有名的儒臣,很有學問,卻仍不滿足,一有空就讀書,創作詩歌詞賦,研習書法,晚了就在書房過夜。有一天,朱元璋早起來到陶安的府第,徑直步入書房。在書房過夜的陶安,還沒來得及收拾房間。朱元璋微笑著說:
枕耽典籍,與許多聖賢並頭;
陶安聽出皇上這句話是一副精巧的上聯,他瞧見朱元璋手中那把畫著山水畫的白摺扇,靈機一動,即回道: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朱元璋稱吳王,欲任用劉基、宋濂、章諡、葉琛等名士,問陶安對這四人的看法。陶安稱:「臣謀略不如劉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諡、琛。」其謙讓精神可嘉,朱元璋十分讚賞,御製門聯賜陶安,給陶安以極高的評價。聯曰: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九)才兼文武,出將入相
朱元璋書贈徐達一副對聯,給予他至高無上的評價與讚揚,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聯曰: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十)為南京秦淮河大院製聯
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設置妓院(稱大院),還親自為大院題寫對聯。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宣導商賈豪富嫖娼,以增加稅收。可這只不過是皇帝的好意,商人並不領情,倒是引得文武百官和文人趨之若鶩,每天下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樓報到。如此一來,官員每天的公務變成了談嫖論經,那裡還有心思放在政事上?一向勤政的朱元璋自然非常不滿,為此下達了嚴厲的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減一等,若官員子孫宿娼者罪亦如。」
朱元璋為南京秦淮河大院撰寫的對聯是: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
世間多癡男癡女,癡心癡夢,況復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