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夏娃害亞當被逐出伊甸園,童話裡的白雪公主有個陰險凶殘的繼母,希臘神話中蛇髮女妖梅杜莎的目光會讓人變成石頭……為何古今眾多傳說都少不了壞女人的角色?這是女人的原罪?還是男人的構陷?
作者透過人類學的角度,探討男人對女人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厭女」(misogyny)這個觀念根植於各個時空中的男性心理,從未開化的新幾內亞高地,到高度現代化的美國,男性的厭女行為模式竟然如出一轍。作者提出實例並逐步推論,認為這種心態不單只是環境因素造成,背後一定有其精神性的肇因。
本書分為十二章,首先介紹美拉尼西亞以及亞馬遜部落各種厭女現象與儀式習俗,以及西方世界等其他地區的類似觀察。接著除了專闢章節討論主要宗教與聖典如何強化女性的負面形象,還以社會結構為主體來分析男性的厭女情結。除此之外,作者也審視了西方美學與知識界的厭女傳統,並引用心理學、結構主義、唯物主義等學術理論,試圖解釋男性的厭女心態。最後作者推論,厭女現象其實源於男性高度依賴與需要女性的心理,當依賴與需要的程度過高引發了焦慮與恐懼,反而演變極度貶抑與憎恨女性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