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是中國語言哲學思想發展的高峰期,荀子是先秦語言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書以“邏輯行動主義方法論”為工具,從先秦諸子關於名實關係和“言意”關係的爭辯入手,探討荀子的名稱理論,較為系統地考察荀子名稱理論的基本觀點,辯證比較荀子的名稱理論和現代西方哲學家克里普克等人的因果歷史命名理論,凸顯了荀子名稱理論的優勢;同時,揭示荀子的概念分類特點和概念分類方法的獨特之處,探究荀子的“言意”理論,分析荀子的“言意”理論與老莊、孔孟的“言意”思想,彰顯了荀子“言意”理論的特色,為當代語言哲學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借鑒。
余多星,男,安徽六安人,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現為山東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金牌副教授,山東省邏輯學會副會長,系教育部“統編三科教材”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培訓團專家。曾在《雲南社會科學》《理論學刊》和Philosophical Practice and Counseling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作為核心作者參與編寫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課《邏輯與思維》等教材4部;主持省部級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一般項目5項。曾獲山東政法學院師德標兵和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