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一次坐計程車經過新北市永和區,司機突然嘆氣說永和的路沒有一條是直的,時常讓人搞錯方向。然而,為何台北東區的路卻是東、南、西、北,方方正正,非常整齊?道理很簡單,台北東區是先有都市計畫之後,房子才根據道路的規畫才蓋出來;而永和卻剛好相反,因為是老城區,都是已經蓋了房子之後,路才根據既有狀況修出來的。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唯有事先做好規畫,才能夠獲得期望的結果。退休這件事也是一樣,唯有事先已經規畫好將來的退休生活,事先做好財務規畫,再按計畫實行,退休之後才有機會實現夢想的生活。
我從50歲開始退休,我當時敢在50歲就退休,就是因為退休前我就用Excel表,做了一個退休後的財務規畫,確定未來現金流量是足夠的,我用那張Excel跟太太商量,反覆協商後才做出退休的決定。退休至今已經10多年了,我的退休生活過的比規畫前還要充實,主要退休財務早已規畫好,已經無後顧之憂,就可以全力衝刺自己的夢想,將自己所學分享給年輕人。
本書作者是位專業的退休理財顧問,有多年經驗,除了強調未雨綢繆非常重要之外,也告訴我們退休金並沒有想像中多,可以不用過度擔憂。當然,每個人希望的退休生活都不一樣,有些人只要粗茶淡飯,主要追求悠哉的過完餘生,也有人強調餐餐美食且每年要出國幾次才過癮。但不論是哪一種,如果沒有詳細規畫,一切都只是夢想。作者對每一項退休後所需之道的細節,也都有鉅細靡遺的解說,相信對讀者會有很大幫助。
尤其是醫療費用及長期照護時,該如何做才能提供實際上的財務保障?退休規畫的重點之一就是萬一生病怎麼辦?其實,面對不可預期的突發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保險來規避財務風險。退休後人的身體本來就會愈來愈虛弱,醫療及長照的需求自然增加,該如何規畫好保險需求,也是退休規畫的重要議題,作者在這方面也相當重視,用了相當大的篇幅討論相關議題,值得大家參考。
國人對退休規的目前正處於起飛階段,年輕世代也已經開始重視退休金的準備,至於實務上該如何做,相信本書可以作為退休規畫之藍圖。
財經專欄作家怪老子
前言
「蚱蜢看到螞蟻整個夏天都在勤奮工作、蓋房子和收集食物準備過冬。蚱蜢覺得螞蟻太傻了,牠寧願夏日都在陽光下玩樂,有什麼就吃什麼。等到冬天來了,螞蟻待在她蓋好的窩裡,既舒適又有充分糧食。沒有準備的蚱蜢則挨餓凍死。」──《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螞蟻與蚱蜢〉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員工福利研究中心(EBRI)一項最近的調查指出,85歲以上過世的美國人之中,20.6%在死亡時沒有房產,12.2%沒有任何資產。加拿大沒有類似的調查,但情況可能相去不遠。
有2個觀點可以用來看待這些數據。乍看之下的結論是這些20.6%或12.2%的人是典型的蚱蜢,沒有對退休做好充分準備,在臨終時得到報應。如果這是我希望你們看到的觀點,那麼本書將只不過又是一本規勸你增加儲蓄的退休書籍。
可是,還有一個觀點可以詮釋相同的事實。以不到7成的美國人或加拿大人擁有房子這點來看,只有20.6%的人死時沒有房產其實是很了不起的。有人或許窮到買不起房子,所以終身租屋,但這並不可恥。其他人或許像李爾王(King Lear,編按: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之一,由於2位女兒阿諛奉承,李爾王將自己的產業分給了她們,造成了悲慘的後果)一樣,早早便把房子給了成年子女,也有人或許賣掉房子以支付晚年的長期照護,但是,將近8成的人死時擁有房產。同樣令人訝異的是,85歲以後才死掉的人將近88%還沒有花光他們的財產;其中許多人應該沒有料到他們會活到那麼老。
我對這點的看法是,我們並不像有一些人希望讓你以為自己沒有做好退休準備。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在準備退休,可是,無庸置疑的是,我們可以在累積退休基金的過程中做得更好,而且更少痛苦與不確定性。
如果我們再看一遍《伊索寓言》,或許真正的寓意比表面上來得深奧。沒有腦筋正常的人想要承受蚱蜢的命運,然而螞蟻的生活真的很吸引人嗎?當白日漫長、陽光和煦時,螞蟻年輕時沒有時間享樂,儘管牠或許在人生的冬天過得舒適,但彼時牠已經年老體衰,早就玩不動了。反之,蚱蜢在夏日陽光下享受人生,沒錯,牠後來確實凍死了,但至少牠有歡樂的回憶作為寒冬迫近的慰藉。
這不是要跟你說不必為了退休做財務準備,但有助於你調整準備退休的心態。你正在閱讀本書,就表示你比較可能是螞蟻,而不是蚱蜢。事實上,統計數據與故事趣聞均顯示,加拿大人大多是螞蟻(美國人顯然比較少)。身為螞蟻,你容易過度儲蓄、對退休前景感到莫名的焦慮,對宣稱舉國即將陷入全面退休危機的新聞報導都照單全收。
在本書中,你將會發現許多證據讓你對自己的退休前景感到比較安心。你將會看到你的退休收入目標不如你被引導去相信的那麼艱鉅;政府的年金財源不會在你需要時就被耗盡;如果你有合理的努力儲蓄,你很可能發現財務是你退休時最不需要煩惱的事。問題是,你可能很難相信這些證據,理由有以下3個:
1.作為螞蟻,你天生便容易相信悲觀預測,並且十分懷疑好消息。
2.我要說的好消息,雖然我應該提醒說這不完全算是好消息,跟你在報紙上讀到的絕大多數報導正好相反。人們很難改變想法,這讓我們聯想到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讓人們相信謊言的一個可靠方法是不斷重複,因為大家不容易分辨什麼是他們熟悉的事,什麼是真實的事。」
精明的讀者會指出,縱然康納曼說的沒錯,單是不斷重複並不會讓一項說法變成錯的。這仍然無法解釋我們的退休焦慮是否沒有依據。
3.你會發現很難對退休有正面展望,因為大多數的佐證是統計數據,而反駁的案例往往是偶發事件。可惜,我們的大腦構造使得偶發事件比統計數據更有分量,即便後者不過是集結前者而來。「一個人死了是悲劇;數千人死了則是統計數字(據稱出自史達林(Stalin),《史達林時代》(The Time of Stalin, Portrait of Tyranny),作者為安東・安東諾夫-奧夫謝延科(Anton Antonov-Ovseyenko))。」
我自己便曾多次遇到這種現象。有一次一名女士告訴我,她從來不繫安全帶,因為她的一位叔叔發生一場車禍卻幾乎毫髮未傷;他當時沒有繫安全帶,幸運地被「安全彈出」(我一直不懂這是如何辦到的)。我告訴她,不繫安全帶而受重傷的機率高出50倍,也無法改變她的看法。事實上,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分男女,任何統計數據都比不上一個簡短的故事來得吸引人。我希望讀者不是這大多數人。
假如讀者有疑問的話,作者本人屬於螞蟻。是的,我後來的退休儲蓄多過我實際上可能花用的。我為自己提出的辯解是,那是出於我無法預估的偶然狀況。我的工作生涯後期發生的一起事件大幅改善了我的財務狀況,當時已來不及井然有序地「去化儲蓄」(un-save)。順道一提,我們習慣傾向謹慎,不只是因為我們比較像是螞蟻,而不像蚱蜢。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如果未知風險很高的話,我們必須保護自己,但是我們不能只是因為可以預見到更多未來發展,便什麼都不做。
如果你也有同感的話,我希望本書的資訊可以紓緩你對未來財務的焦慮,但不至於讓你變成揮霍無度。如果你碰巧是看到本書的稀少蚱蜢之一(或許是別人送的,或許是在牙醫候診室無聊之餘順手拿來看的),我希望可以減少你一直以來感受到的罪惡感,並幫助你修改你的做法,但不致於基本上改變你這個人。
本書並沒有宣稱是「入門手冊」,但在同時也避免專業術語。雖然我們探討的一些概念很複雜,我打算平鋪直述地加以說明。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貼近美國人與加拿大人的日常。因此不會太仔細地談到退休工具或稅務策略,我很樂意承認市面上有很多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本書的目的是要解決常年的退休問題,例如你需要多少儲蓄和你花用這些儲蓄的速度。這些重大的退休問題是跨越國界的。
最後,讀者或許猜想本書標榜的逆向思考是否可在內文裡得到證明。針對一些不斷被問到的問題,我的結論或許和這個領域的許多其他人很不相同,幸好,一些我敬重的專家所提出佐證,增強了我自己的信念,如何能以不呆板生硬的方式向各位解釋我是如何得出那些結論,這將是一項挑戰。我是否挑戰成功,將交給讀者來判斷。
佛瑞德列克・維特斯(Frederick Vett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