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嗎?78個親子故事告訴你,如何破除愛的迷思。
◎2007年行政院新聞局第28屆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文學語文類
■以親子事件為主軸,具體陳述事件背後所主導的力量;這個力量有時是尊重接納,有時是信任賞識,有時是鼓勵讚美,當然也不乏摻入放任、批判、寵溺、否定、交易毒素的愛-正是這些元素在點點滴滴形塑一個孩子的人格特質。
■在「如果打電動像彈鋼琴一樣」故事中,作者提出一個值得父母省思的問題:「一樣都是廢寢忘食,一樣都對功課沒有胃口,打電動和彈鋼琴,卻在媽媽的價值天秤上出現兩極化的評價。」
■這個價值判斷差異,無非在挑戰所謂的主流價值--彈一手好琴強過電玩打得嚇嚇叫;功課一級棒絕對勝過琴藝一把罩。
■當主流價值在判斷上出現偏執,家長無法欣賞一個有獨立性格、具備審美能力卻功課不如人的子女。我反而要為這樣的孩子喝采,因為一個具備審美能力的孩子,往往比別人更容易發現快樂,連康德都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
■全書簡潔扼要,字裡行間充滿親子過招的幽默與智慧,讀來明快溫馨,是一本難得不見教條的教養新秘笈。
作者簡介:
侯素香
一九五一年生於台北
資深文化記者
親子專欄作家
廿歲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短篇小說「北大武的春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秀姑巒溪悲歌」(上)、(下)短篇小說;曾擔任三年雜誌主編、廿五年日晚報記者,常應邀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幼稚園作親子專題演講。
著作有「跪向沈落的花季」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