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二十一世紀交替之際,我把所有多餘的錢都花在藝術品,而不是車子、衣服或是夏日度假別墅。某次造訪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Astrup Fearnley Museum)時,我發現一張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1989年的作品——〈無題 牛仔(Untitled Cowboy)〉。當時的我對於作品本身,以及有位挪威同胞竟能購藏到如此傑出的作品印象深刻。那是個決定性的瞬間:如果阿斯楚普(Hans Rasmus Astrup)都可以買到這樣的作品,那麼我應該也有能力收藏好藝術。
不認識任何一位國際當代藝術圈裡的人,成為我當時最大的挑戰之一,但我很快地發現,雖然很多畫廊給人傲慢冷漠的感覺,但那只是表面看起來如此而已:他們其實渴望認識任何有錢可以花、又有志成為藏家的人。
我用50,000美元購藏了我第一件重要的作品〈俏護士(Surfing Nurse)〉,藝術家是——沒錯——普林斯,這件作品是我在參觀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之後不久,與畫廊主阿特勒•格哈德森(Atle Gerhardsen)在美國紐約一間畫廊發現的。當時,正好一些美術館和偏好時下流行藝術的藏家們也開始尋找護士系列的作品。四年後,我用500萬美元售出了該件畫作,雖然我仍然喜愛它,但我更愛鈔票;即便我討厭賣出任何作品,但賣掉那一件,足以讓我再買進更多。
這筆橫財並非來自我個人的聰明才智,我只不過是跟著接下來在這本書裡提及的藝術收藏原則走。許多專家認為普林斯是他那個世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評論家與策展人都熱愛他——他的作品也收錄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典藏裡頭——但他的價格卻一直落後於他的成就,我單純只是受惠於後來普林斯走紅且隨之趕上的價格攀升罷了。但我若期待這類事情頻繁發生,那就太過天真了。
多數當代藝術藏家與那些真正有錢的藏家存在著天壤之別:在這百分之0.001的金字塔頂端,若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分別有亞倫(Aarons)、阿布拉莫維奇(Abramovich)、艾倫(Allen)、阿諾(Arnault)、阿斯楚普⋯⋯。然而過去十五年來,我也一點一滴地累積關於當代藝術收藏的知識。正如我收藏普林斯的經驗所顯示,即便預算羞澀,還是有可能領先那些超級大藏家。
要當一名成功的藏家,你必須學習順從自己的直覺,同時觀看、傾聽、閱讀、購買,以及甚或試著賣出越多作品越好。你必須第一手地去經驗藝術世界,然後學著建立自己的觀點。有些時候你應該跟隨市場,也有的時候你必須反抗、或甚至忽略市場趨勢。身為藏家,我認為我最大的才能就是好奇心,以及願意作出決定。
藝術並不民主:有些作品就是比另一些作品更好、更重要。用最經濟實惠的價格購藏高品質的藝術,是一位藏家唯一在乎的成就,然而要如何定義我這裡所說的高品質藝術,卻是相當困難的工作。這就像要我解釋為何喜歡特定一首曲子一樣複雜,我可以形容它很感人,有挑戰性,讓人不適,難以解釋,吸引人,美麗,獨特,有趣,變態,強勢且古怪,但這些都只是一些詞彙,只能描述一部份藝術的質感。我認為高品質的藝術像一本好小說:當中有些事情有被提到,有些則沒有,還有一些事情到最後都不會被解釋。作為一名藏家、出版商與探險家,我幾乎都是選擇遵從自己練就的膽識與直覺。
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避免在收藏之路遭遇一些挫敗,也希望你至少可以記住這點唯一的真理:建立一套收藏就像活過一次人生,或像寫一本自己的傳記,他非常地個人。因此,對我來說有效的方法,對你可能不會同樣有效:如同梵文Svamarga一字 -—你必須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高爾夫球或性愛當中,即使表現遠低於標準,我們有時仍然會認為自己是贏家。一位醫生的過失多半都埋沒在墳墓裡頭,一位律師敗訴的案子,則會進到監獄裡面;然而收藏當代藝術就不一樣了,你所經歷的所有過失,到頭來,也不過只是掛在你家牆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