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普遍看壞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之際,作者卻獨排眾議地高唱台灣還有明天。作者認為,台灣過去50年來所建立的經濟發展基礎,遠非其他新興國家可以短期追趕上的,雖然自1990年代以來,整體社經情勢發展有明顯偏軌之跡,然作者舉美國在1990年代所締造的經濟繁榮景象指出,美國在此之前,於1980年代時期所遭遇的處境,其實與台灣此刻有某些程度及層面的相似,因此,作者以相當篇幅,介紹美國朝野如何勵精圖志,帶領美國經濟從谷底向上發展,期許台灣朝野各界能摒除本位心態,共同為創造及提升台灣競爭力而齊心努力。
此外,儘管知識經濟儼然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主流,然作者在本書中開宗明義指出,知識經濟的產生乃市場經濟體制與全球化市場趨勢下,產業與企業轉型的必擇之徑。作者強調,在現今及未來的營運環境中,全球化市場早已成為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他國的變化不但會影響本國的態勢(例如:亞洲金融風暴),國際企業更同時會在全球化策略的驅使下,進入各國市場。因此,國際化的營運方式及國外競爭者的加入,已是未來企業在營運時無法避免的課題。
而在國際化的市場經營環境中,「價值」(Value)與「速度」(Speed)將成為企業競爭的基本條件。企業如果無法即時、持續地提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很快地會在全球市場中被汰換。這種現象,早期只限於高科技產業,現在則已擴散到各個產業。
作者認為,「價值與速度」的最終目標為:「提升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而要創造「價值」與「速度」,必須先從企業的「策略」著手,然後再透過日常工作的「流程」去實踐。而有效運用資訊科技,不但能協助策略決定的速度與品質,更能提高日常工作效率,降低直接與間接成本。因此,本書後半部即針對此三大核心要素做進一步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