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到這麼多的同仁也願意將他們當時在崗位上的所見所聞,用流暢的文字寫出來,讓世人來欣賞靈醫會仁愛精神的展現,我本人感到相當高興,特別寫下這段序言。
在聖母園地中見證天主是愛
靈醫會秉持神貧、貞潔、服務與仁愛的聖願,於1952 年選擇在宜蘭羅東這個當時醫療極度缺乏的窮鄉僻壤,履行照顧弱小弟兄的天主旨意,並透過醫療傳播福音。這樣無私的奉獻犧牲,讓大家都很受感動,但靈醫會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於不是住在宜蘭地區的人來說,真的難以深刻體會。
我剛來到羅東聖母醫院任職後,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艱難,便是要為這本書寫序。在我的心目中,寫序的人一定是位學養兼具、文筆流暢,且對書中內容有深度見解的專家,或是該領域內的佼佼學者。我自認不符合上述的條件,只得硬著頭皮細細品味每篇文章,才發覺原來是天主的旨意,是聖神的引領,透過寫序的工作讓我有機會細讀內容,因而感受到神父們以身作則,傳承聖嘉民主動的精神、創造的智慧、細心的堅持、服務的效能,以及員工們如何深受感動、因而無悔的付出,認同來聖母醫院服務,就是來學習、來做僕人的謙卑理念。
《有愛就有路》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文章,記載著以行動實踐耶穌教導,使愛在聖母園地中流動的故事。透過作者們的陳述,更能讓人了解靈醫會的神父們為什麼要選擇服務偏鄉,那是因為:「在別人的痛苦中,看見自己的責任。」
從華德露神父、馬仁光修士服務的點點滴滴,將靈醫會視病人為基督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神父說:「巡迴醫療是社會責任,不是施捨,更不是慈善。」「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那裡。」於是神父們克服萬難在偏遠山區建立聖堂、設置醫療站、復健中心、村落巡迴醫療點等,落實堅守照顧弱小弟兄的信念。巡迴醫療服務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神父們告訴山區居民:「不要羨慕別人擁有的一切,因為天主都有安排,祂會給你的。」透過這些感人的話語,也道盡山區醫療的不容易。
「在宅行醫路」系列,也超越我的思想範圍,難怪老師們常說精神科和神經科的醫師是我們醫界的奇葩,腦袋中有許多我們不易了解的三度空間。各篇文章娓娓道盡一段段超乎我們理解、卻又很淒美動人的故事,讓人對文中的主角,多了許多的認知和同理。亦發覺偏鄉醫療的重要,每個環節缺一不可,更從服務的醫護同仁身上見證「天主是愛」。
「十年磨一劍,百年煉一功。」今日的羅東聖母醫院,若沒有前人的播種耕耘,發生普悠瑪翻車那麼重大的交通意外事故,一時間需要大量的醫療救援行動,是無法談笑用兵、且應付周全的。從〈無常,一直伺機而動⋯⋯〉、〈一日急診人,終身急診魂〉、〈這一夜,我失眠了〉、〈職場生涯中最關鍵的一次值班〉、〈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唱一首療癒的歌〉、〈一起繫上黃絲帶〉、〈每個故事的結束,只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等廿五篇由不同角色鋪呈出來的文章,我每閱讀一次,眼眶就不自覺泛起熱淚。
在這次危機中,雖有39 位病人到院,但有263 位員工自發性出勤、來自遠方的支援、主動的加入,人性的光明面展露無遺。當時的徐會棋院長在事發第一時間,更遠從台北驅車直奔急診室,加入指揮救援的行動,並持續領導醫療團隊後續照護,從複雜的搶救現場,到病患一一順利復原、出院。見證充滿關愛、不分彼此的相互合作,珍貴完整的團隊醫療。
我以身為羅東聖母醫院第十一任院長為榮,勇於負擔承先啟後的責任,繼續帶領團隊向前邁進。也希望藉此事件喚起更多醫護魂,勇敢熱忱地投入值得奉獻的園地。
至此,操著笨拙的筆,熱切歡迎有心的人來宜蘭時,一定要到聖母醫院來體驗一趟深度關懷之旅。可參觀記錄著神父們篳路藍縷的史蹟館、看看全台首座美輪美奐的親老大樓,累了倦了,還可在療癒人心的中庭花園漫步,休息片刻。之後,往西可到大同鄉寒溪復健站、四季文化健康站、四季復健站、醫療站南山醫療站,往南可到南澳的天主堂和復健站,以及最需要持續支持的弘道仁愛之家,比起靈醫會會士們遠從義大利來到台灣的無私奉獻,這趟宜蘭關懷之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深刻體認生命的價值。
羅東聖母醫院馬漢光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