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俱舍論頌講記(共三冊)的圖書 |
$ 1425 | 俱舍論頌講記(共三冊)
作者:演培法師 出版社:天華出版社 三民網路書店 - 宗教命理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本書完全用現行的語體文,將最艱深難懂的佛理易成最淺近的文字說明,流通暢達,嘉惠初學者不淺。俱舍的著述,出於梁陳和唐代人手筆為多;有宋而後,不復在見。本書是繼唐人而後的唯一學術性通俗作品,可供有志者研究。
演培法師
「演培法師,近代中國法將之一也。初就觀宗講寺,受天臺教觀。次遊閩南、覺津、漢藏諸學院,習奘什性相,兼聞藏傳中觀之學。」
演培法師年輕即出名,也曾與主修唯識學,而肉身證道的慈航菩薩共同弘揚佛法,一生主要是研究唯識,他終生的志願是往生彌勒菩薩的淨土,此師圓寂於民國85年,荼毗後得五彩舍利子一千多粒。
演培法師生平<佛教弘誓雙月刊 82期 2006/08 發行>
演公原籍江蘇揚州,1917年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年十二舍俗出家,禮常善和尚為師。具戒之後,曾住上海法藏寺,後到浙江寧波觀宗寺弘法研究社從寶靜法師受學。
1936年入閩南佛學院。不久,又到蘇北親近大醒法師。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他隨慈航法師到香港。1940年,從香港經過越南,遠赴抗戰大後方重慶漢藏教理院學習。1941年夏,被太虛大師派往合江縣籌辦法王學院,任教務主任。三年之後,受聘於什邡羅漢寺華西佛學院任教席,僅半年而學院停辦,乃又應聘于成都十方堂講學。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回到上海,不久,任杭州武林佛學院教席。1948年經福建到香港。
1952年由香港至臺灣,曾任臺北市善導寺住持。其後即弘法于海外,曾應邀赴越、老、柬、泰、馬和美國弘法。1963定居新加坡。
演公在新加坡,除講經說法外,還開始修建弘法道場和興辦社會福利事業。1967年重建了原慈航法師主持的靈峰菩提學院,改名靈峰般若講堂。1981年組建佛教福利協會任主席,同年開始興建福慧講堂。這個講堂的建成,既是演公弘法利生的道場,亦是佛教福利協會的永久會址。現在其中辦有慈恩林安老院(現收養貧苦老人百余名)和托兒服務中心。福利協會還發起捐血運動,舉行過捐腎研討會,號召社會人士死後捐獻腎臟,以挽救腎臟病患者的生命,並舉辦過保護腎臟健康展覽會。由於演公慈悲濟世,興辦社會福利事業成績卓著,
1986年和1992年曾先後兩次被新加坡總統授予公共服務勳章和公共服務星章。演公在弘法事業上,幾十年來,還勤於著述。
一生以僧伽教育、從事選述和到各地弘法為最大心願。平時,他都堅待每週說法兩次。師的著作以講經論為多,有《解探密經語體釋》、《俱合論頌講記》、《成唯識論記》、《入中論頌講記》、《維摩詰經講記》等,譯(日)述的,有《大乘佛教思想論》、《小乘佛教思想論》、《天臺性真思想論》等;論述思想的,有印度部派佛教思想觀》、《人間佛教》、《佛教的緣起觀》、《唯識法相及其思想演變》等,總計八百餘萬字,出版《諦觀全集》三十四冊,《諦觀續集》十二冊。
演公生前生活儉樸,從不浪費施主的一分錢。因此就有人批評他“孤寒”,捨不得。但是遇到弘法事業上需要時,他就會義無反顧地盡其所有奉獻出來。印順老法師在《平凡的一生》中對演公有過公正的評價。印老說:“他(指演公)熱心,為了印《印度之佛教》,他奉獻了僅有的積蓄(1),預約、出售《大乘佛教思想論》(2)的餘款,樂助為福嚴精舍的增建費。他節儉,但並不吝嗇於為法,或幫助別人。”印老的這些話,我自己也有親身的感受。
演公為了佛教事業,甘心情願無償服務,依法應得的報酬,也可分文不取。如1991年,他被新加坡長老廣洽法師推薦為光明山普覺禪寺住持,經過反復協商,他才同意,但是他提出四個先決條件,否則他就不擔任。四個條件中有三個是關於錢的問題,即他擔任光明山住持,一不受薪,二不要津貼,三不領車馬費(3)。由此可見他出任光明山普覺禪寺住持,完全是為了一個道場的興盛。這種大公無私的風格,怎不令人敬佩呢?
演公的健康一向很好,每年都作體檢,並無任何疾病。1996年11月10日下午2時30分,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難,旋即昏迷,心臟停止了跳動。他走的是那麼突然,沒有遭受任何病痛的折磨,堪稱無疾而終。他在圓寂前不久,經常對徒眾表示,他活到80歲,已心滿意足,釋迦牟尼佛也只活了80歲;他要做的事都已完成,無任何牽掛,隨時都可以走。他的突然去世,終於應驗了他的預言。
農曆十月初六日在新加坡福慧講堂為法師靈柩舉行起程儀式,奉送至光明山普覺寺火葬場荼毗。荼毗後,上千粒彩色舍利子供眾瞻仰。師在世為法為人,不辭辛勞,弘揚佛教,作出眾多福國利民慈濟事業,深得教內外人士贊仰;師道業輝煌,堪為僧界模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