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2023年第十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二類得獎作品的合集,禪詩類作者為王怡仁、張宇正、王宗仁、王淑美、伊漁、馬晴、傅嘉正、林淵智等,散文類作者為鄭委晉、賴俊儒、潘秉旻、周盈秀、伊漁、黃春美、陳錦雲、曾稔育。
人間禪詩類首獎〈我們談天空〉,以自然景象為底,和人間的生活連結;〈阿兹海默的佛〉寫失智的母親如佛;〈此刻〉寄情於景,探索自我內心。人間佛教散文類首獎〈第五個季節〉,描述妹妹與自閉症哥哥的互動;貳獎〈養貓人家〉,寫人與貓的互動;叁獎〈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寫家暴陰影下,家人互動猶如雨霧罩頂。
十篇佳作,情真意切,字句篇章皆有可觀。書中智慧之光閃閃,生活中四處有愛,而禪,就在冊頁間,在活潑潑的人間。
作者簡介:
人間禪詩
首獎
王怡仁(Angelica)
華舞金銀工工作室/金屬飾品設計
學歷——
國立臺北商專附設空中商專企管科
經歷
‧曾獲《聯合報》新詩評審獎
‧曾獲菊島文學獎新詩首獎
‧曾獲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組首獎
貳獎
張宇正
室内設計師
學歷——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室内設計系
經歷——
二O二三屏東文學獎佳作
叁獎
王宗仁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顧問(暨刊物副總編輯)
學歷——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
‧曾獲臺北文學獎新詩獎
‧曾獲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閩南語詩獎
佳作
王淑美(王育嘉)
學歷——
銘傳商專大眾傳播科畢業
經歷——
‧曾獲菊島文學獎首獎
‧曾獲梧島文學獎優等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佳作
佳作
伊漁
自由文字工作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肄業
經歷——
‧曾獲臺南文學獎新詩獎
‧曾獲屏東文學獎小說獎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散文獎
佳作
馬晴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躍進路小學
學歷——
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
經歷——
曾榮獲第七屆BS超文全國大學生徵文比賽三等獎
佳作
傅嘉正
Perfect Brake Manufacturing Sdn Bhd,Senior Marketing Executive
學歷——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法律系學士,韓國成均館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經歷——
‧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優異獎
‧馬來西亞海鷗青年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馬來西亞嘉應散文獎佳作獎
佳作
林淵智(江豫)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生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生
經歷——
曾獲中興湖、臺大文學獎等。
人間佛教散文
首獎
鄭委晉
英文教師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經歷——
‧曾獲吳濁流文學獎 客語詩貳獎
‧曾獲屏東文學獎 散文首獎
‧曾獲浯島文學獎 小說優選
貳獎
賴俊儒(MBKBN)
臺北教育大學講師
學歷——
銘傳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經歷——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
‧曾獲時報文學獎
‧曾獲臺北文學獎
叁獎
潘秉旻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專任教師兼註冊組長
學歷——
臺中一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
經歷——
‧曾獲第六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散文佳作
‧曾獲第八屆臺中文學獎 散文佳作
‧曾獲第三十三屆中興湖文學獎 散文叁獎
佳作
周盈秀
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經歷——
‧曾獲二○一一年優秀青年詩人獎
‧曾獲第十六屆臺北文學獎首獎
‧曾獲文化部主辦詩的復興2017詩的蓓蕾獎
佳作
伊漁
自由文字工作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肄業
經歷——
‧曾獲臺南文學獎新詩獎
‧曾獲屏東文學獎小說獎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散文獎
佳作
黃春美
家庭主婦
學歷——
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經歷——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
‧曾獲教育部文藝獎
‧曾獲蘭陽文學獎等
佳作
陳錦雲
學歷——
銘傳大學國際貿易科系畢業
經歷——
‧外貿協會
‧美國華盛頓州駐臺辦事處
‧多年電子業國外業務
佳作
曾稔育
國立成功大學公衛科所專案工作人員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經歷——
‧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
‧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
‧吳濁流文學獎
章節試閱
人間禪詩—首獎
我們談天空∕王怡仁(Angelica)
今天我們談天空
雖然不屬於意料的事
我解開頸項的第一顆釦子
那裡有暴雷的爪痕
妳會傾聽嗎?
內心有烏雲;額頭就會有閃電
除非妳不介意──到山下賣傘
不是所有的水
都能跌倒成讓人驚歎的瀑布
也不是打開民宿或山的眼睛
就會看到彩虹
今天我們談天
但空是談不完的
是啊!光明磊落的雲
終究要釋放抱在胸懷裡的水
靜靜地──霧在說話
夏夜很鬧,秋天會再來
這不是很好嗎?足以讓我們
在後院養三頭鹿、九尾狐
三千朵蝴蝶、九萬匹蟬……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
第五個季節∕鄭委晉
揉合海之靛藍與石之皚白的愛琴海東岸,這座臨海的大城除了綿延的歷史情長,更擁有得天獨厚的空氣陽光水。她都麗的沙灘像絲帶,環繫灣岬,灣岬另一端即是無盡的絕壁,嶙峋迴旋處卻有四十多米高的瀑布傾瀉。
迥異亞熱帶設色與質感的陽光讓我決定辭去穩定工作,負笈此地修習繪畫。
指導教授看過我的作品集後給予高度肯定,唯獨一點,他好奇我為何不太畫自己家人,就算有,也只有父母比較鮮明,畫裡頭似乎有許多「不完整」的角色:吹口琴的貓、魚屍與煙頭遍地的漁港、扭曲隆起的白色沙灘、拉提琴與搖沙鈴的澎澎丁滿(卡通獅子王的角色,分別為野豬與狐獴)、枯色的松柏等。還有一個長髮、倚靠母親腳邊的女孩,她全身除了粉紅色的雙手手腕,其他都是暗色系,畫的邊緣有個藍色或綠色的迷你小男孩,他只有女孩的四分之一大,通常側臉,或把頭放在屈膝而坐的大腿間。
見我怔忡,教授便不深究,只說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偏好。他又問別的問題,問我為何酥綠盎然的地方,會出現枯色的松柏?我佩服他的觀察力,看向窗外,古蹟校園的庭院滿園鄂圖曼式花樹,便知他何來此問。我只回答到枯色松柏有自己的象徵,尚欲補充,他卻連聲稱是,並示意我不用再說。
他說,只要知道作品裡每個角色都有我的寄寓就毋需再問,他怕的是為了畫而畫,整張畫布充斥不知所云的品項。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這樣質疑。高中參加全國美展得獎,評審盛讚我畫功精細。
「唯人物比例失衡,且四季難辨,動植物缺乏有意義的指涉。」
所以我屈居第二,我訝異,原來即使藝術,人仍逃不過比例尺的架量,世間萬物也得永如苦厄的薛西佛斯,無怨無尤分攤著四時。
小時候最愛的季節是夏天,從芒種到處暑,我與哥哥在沙灘堆砌城堡,城堡內住著我飾演的公主,哥哥則是攻擊城堡的惡龍;或用礁石與漂流木權充熱帶雨林,他扮澎澎,鼓撐胸膛四處巡弋,而我是丁滿,學狐獴八方張望。爸媽覺得奇怪,為何空有反派巨龍,卻不見正派的英雄。
我想都沒想:「因為哥哥總是發出奇怪的吼叫,哪有王子這樣的!」
而澎澎,這隻有著碩大胸膛的野豬身手矯健,總是跳顛跳顛地移動,更與哥哥誇大、讓人難以理解的肢體動作相符。
我站在羊毛地毯的高席眺望瀑布,想像此刻台灣海邊的燠熱,畫布上有龍正盤據城堡,相擁的爸媽在城堡旁,我與哥哥一人蹲在沙灘的南北,哥哥小到快看不見,四人共同點都是臉部模糊如打磨前的原石。
哥哥實際住的地方比畫裡更遠,那是家位在山上,擁有四百多名院生的照護機構。四季比平地分明,數年前還曾下雪,那時身穿負重衣的哥哥,用雪捏出好幾排小精靈遊戲裡的光豆,邊發出惡龍的吼叫邊將它們通通吃掉。
◾
愛琴海東岸也會下雪,但人們看到雪相當淡定,只有街上走路時得更小心。據說斑馬線小綠人是台灣的發明,我看到時想起台灣混亂的交通,以及小時候,爸媽牽起我們,叮囑必要緊盯那盡責綠人的語氣。
我慢慢長大,逐步獨立於他們潮濕的手,但哥哥仍得被他們牽緊,仍被呵護,他看小綠人的眼神仍如多年前的夏日,驚懼又帶點興奮的焦慮。我常想,那些LED發光體對他一定有著特殊吸引力,他會像蛾,時時以目標物為依歸,當他開始頻繁地機械式繞屋疾走,他誇張甩動的雙臂和兩腿與小綠人竟別無二致。
離開小綠人沒幾步就是我賃居的公寓,不想作畫與書法之時,我會拿出電動遊樂器專挑幾款古老的遊戲玩,像超級瑪麗和小精靈。
不太在意破關與否,我特別陶醉遊戲裡的特定序盤:比如吃到蘑菇和櫻桃時,瑪利歐與小精靈應聲放大數倍的快感,我和哥哥會以誰吃到最多顆蘑菇,誰吃到最多串櫻桃和光豆為勝敗條件。但一個人玩,有意義的只剩過關與積分,遊戲的網路排名又僅看完成任務取得的徽章,致令無以自遣的我開機時間越來越短,開啟虛擬的遊戲只為一解鄉愁之癮,我每次得到的似乎是更大的,更壟斷性的沉悶。
凡事的意義都取決於和誰做,或為何而做——等待被吃,明滅閃爍的櫻桃、蘑菇、光豆,存在的意義在於被吞噬,否則超過時限,它們將即刻消失。
爸打來,說機構老師傳來好消息,哥哥近來對更多食物有興趣。
正吃著番茄燉羊肉,看窗外雪景的我感到振奮。吃雪光豆的他,彼時病況嚴重,他像活的自閉症教科書,不斷出現書裡羅列的症狀——他開始發出長而尖的叫聲、咆哮或叫喊,起初以為他在學貓叫,學夜鷹叫,或自創惡龍叫聲,我覺得興味,也應和他的嘶喊。我下意識認為這也是種可行的溝通模式,加上他越來越寡言,更不太搭理我的問話。
「嗚~嗚嗚吼~」
是嘿,你好!
「吼~吼嗚~」
是一起玩嗎?
「吼~吼~」
是好。
若低沉的「吼~」,便是拒絕。
「吼嗚!吼嗚!吼嗚!」
連續急促三聲,代表事態緊急,需馬上支援。
打電動時他逐漸不握搖桿,只看著我操控角色,並在旁發出咿呀嗚吼。
他產生對於櫻桃、蘑菇、光豆的異樣執著,當這些東西出現,他會興奮到無以名狀,情緒的巨浪在我成功吃到後,角色巨大化時達到高潮。巨大角色的威能持續,神擋殺神,遇佛殺佛,每吃到一隻披風鬼或踩死一隻壞蘑菇,他都會發出狼嚎般的大叫,尤其是巨大超級瑪利四處撞磚破牆的災難性畫面能帶給哥哥最大的快意,他邊手舞足蹈,邊如印第安人仰天咆哮,幾乎要將屋頂掀開。
後來爸媽嚴肅告訴我不可以跟他一樣鬼吼鬼叫,媽媽說我得跟哥哥「說話」,不然我也會變得忘記如何去說。
童稚的我不明就裡,但小孩其實也懂得溝通,彼此意念的有效流動就是溝通,言語既然無效,我仍採用哥哥能接受的叫喊。一次被爸媽撞見,爸爸怒斥,衝來便是一個耳刮子,媽媽則抓著哥哥,不斷請求他要使用「人話」,是的,我清楚記得她用「人話」這個詞,我還依稀記得她念誦了一連串平板的呢喃,後來懂事才了解,媽媽那時念誦的是經文。
我摀著熱燙的臉,不顧眼淚氾濫,甩開爸爸的手,告訴媽媽哥哥聽不懂我們講的話,但他能懂也能運用叫喊。
媽媽那時的眼神我永遠都無法忘記,彷彿大夢初醒,彷彿得知這世上最殘酷的真相,她眼睛的湖面即將潰決,她邊大叫「我不信」邊顫抖地捂著耳朵,爸爸則衝去擁抱她,我和哥哥見機分頭跑開,分別盤據客廳的兩端。我冷靜下來,看到哥哥的眼神,悚然,即使隔了一段距離,我仍可確定他的眼神與爸媽闖入之前的有極大的差異,像是缺少了最核心的力量,我很想釐清他出了什麼事,便對他「說」:
「嗚~嗚嗚吼~」
「⋯⋯」
「吼~吼嗚~」
「⋯⋯」
「吼~吼~」
「⋯⋯」
「吼嗚!吼嗚!吼嗚!」
「⋯⋯」
我感到無比絕望,前幾分鐘還溝通無礙的哥哥,現在卻對我們共同的語言毫無反應。
爸爸聽到我一股腦的叫喊,也吼著要打死這頑劣的壞小孩,但在他揮出的巴掌到達我臉頰之前,我撕心裂肺的哭泣,哭得淒厲,完全不像是單純害怕被處罰,而是夾雜怒、悲、無奈的哭,是一個六歲孩童不該有的哭,震懾住他。
爸媽都驚詫。爸爸原本殺意的手轉而抱住我,媽媽則稍稍回神,顯得極為難過,而哥哥突然「嗷」地大吼一聲後坐在地上,將頭埋進雙手環抱的兩腿之間,冷冷地盯著洗石子地板。
◾
味蕾與視覺的形成都得依賴大腦詮釋資訊,一旦腦部受損,則各項感官能力都會隨之斲傷。
哥哥最近喜歡吃美食。主治醫師說這是好事。自閉兒一般味蕾比較差,爸爸說他們是食不知味,但媽媽不同意,她說他們是菩薩轉世,生來要告訴世人禁絕欲望的重要。
小時候,每次吃飯他必與我搶食,去海邊玩完一定會吃大碗剉冰消暑,他會打劫我四分之三的料,只留四分之一的殘羹剩肴,順便又挖去一大口冰。後來他慢慢不愛吃飯了,應該說口味變得詭異,有時只吃他最喜歡的菜,有時則看到什麼都吃。最後一次去海邊,他對我八寶冰的配料絲毫不感興趣,相反地,他把所有配料挖起,只吃黑糖漿淋清冰。
我們四處繞,繞到附近一個吹著腥臭熱風的漁港,岸邊有許多野貓正在大啖釣客給予的魚,靠近時,那股腥臊味愈發濃烈。我捂著鼻,哥哥卻走近,他蹲下來看貓群吃魚,其中有幾隻邊吃邊發出咂嘴聲,他聽到也學牠們咂嘴;後來學畫,我在畫布上用鮮豔的顏色畫貓畫魚,我給貓掛上口琴,希望牠們為我的家人賣力演出後就能享用旁邊的魚。
◾
有時想,人生再怎樣不濟,我至少還能隨我想法安排自己的畫作,但哥哥呢?自閉兒習慣規劃清晰的場域,最好能用地毯、巧拼、撞色磁磚、幾何圖形、數字,去區分不同的空間和物品。
不諳體察任何弦外之音,更不能察覺人性稀鬆平常的欺騙或逢迎,許多人說他們是內心被拆掉某些部分的天使,我卻覺得恰恰相反,他們其實沒有被卸除任何配件,而是被安裝了一個抑制程式,被一個超高度文明的外星世界當作實驗對象,安裝了壓抑人類所有劣根性的強大程式。他們像人工智慧,只能在自己的經驗範圍內行邁靡靡,但根植的人性時常在腦海深處擂鼓,受不了這些鼓聲的自閉兒,有可能就出現自殘或暴力的傾向。
自閉,閉鎖在一個沒人能進入的房間,裡頭像遊戲世界,只有受邀者才得以登堂入室。但遊戲也會區分主角,主角以外的功能性角色稱為NPC(非玩家角色),通常是路人,或等待主角搭話的一次性登場者。
而哥哥,會是他自己人生的非玩家角色嗎?
當我各個階段學校畢業,交男友,當交換學生,出國回國,工作,不斷迎來生命裡不同場景設定的關卡時,他卻仍是那顆超級瑪莉遊戲的小蘑菇頭,那串小精靈遊戲閃爍不定的櫻桃。
他們很難敞開內心,因為被加蓋,因為被設定防火牆程式。
沒有人清楚他現在處在哪個時空,哪間聊天室,哪個季節——春夏秋冬不得而知的節氣——我想,他應該是活在程式創造出的季節裡,在那個季節,沒有所謂線性的時間,時鐘的鐘擺不會左右擺動,沙漏的流沙不會蜂擁瓶腰,暴漲的溪流也不會滿溢;阿勃勒不屬於五月,鳳凰花不屬於畢業,火龍果花不屬於夜晚。他的世界,花兒都是同時開放,也同時凋謝。湖海江洋都像家中悠久的馬賽克磁磚浴缸,水位永遠依照程式的秩序,高低與否,程式說了算。
不讓自己淪為NPC,成為我學畫的目的之一。
考入升學體系下占優勢的美術班,是我接觸繪畫的障眼法。剛上國中吧。發覺自己憂鬱的傾向,美術課讓我發現,繪畫時內心的鏜鏜鼓聲能趨於和緩。我找到了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就是畫,不斷地畫,把人事物都畫進作品,最好把自己也畫進去。
◾
作品裡頭有著自己的春秋,當各種畫筆的線條溜過畫布,彷彿四季的風吹過臉龐,彆扭時期的少女,常望著星月發呆,聽說月球背脊有一片寧靜海。但我只能聞到腥味的焦灼海風,只能看見哥哥最後送上救護車時,趔趄而行的他,被壓制,被綁束時那張無助的臉。
除了動物,我喜歡畫有枯色的松柏,尋常植物缺水掉葉,馬上給水尚來得及救活,而松柏一見到黄葉,幾乎等同宣告不治。自閉症似乎出現跡象後就很難遏止,患者的病鐘會快速飛梭,病程的列車迅速到達目的地,就再也不開動。
哥哥住進機構後母親每天抄經,我開始學美術後也抄,用毛筆抄。母親字極美,卻打算全部化掉,我暗自惋惜,偷偷藏了幾篇寄放在畫室。有次老師跟母親提及此事,誇獎我抄的字特別有意境,母親叫我在天赦日一併化掉這些抄經,幫哥哥祈福赦免。我相信經文是最聰明的人類帶來開啟未知世界的鑰匙,自閉兒不容易把心扉打開。且也無法以言語表達情緒。職能師用表情圖卡和他們溝通心事,但往往有限,他們有如此多宇宙密碼等待破譯,我只能盡力而為,也許哪次剛好抄到一串能解開封印他們程式的經文。
我曾經幾次想幫哥哥畫個人肖像,但到一半就畫不下去,技巧上毫無困難,難的卻是心理。我的日記停留在我六歲他八歲時,繪畫裡的他也只有小小一個身影。
媽媽問我怎麼都不畫他,我於是開始把他畫小一點,在各個作品都安排他出場機會。
我想有天當我能畫一個完整的他,我的內心才慢慢有個完整的修補吧。
有次過年他從機構回家,媽媽帶他來看我的作品,在幾個小角色前面駐足良久,他一眼就認出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卡通角色,但卻看不出小男孩是自己。他說,這個小孩他看過但忘記名字。我對他說,我知道你看過他,你其實知道他是誰,有天你一定想得起來。
那是個帥氣,高大,但內心只是九歲孩子的男人。
在他的世界,語言是個無謂的東西,他先訴諸情感,接著圖像,最後才是文字。他平時穿負重衣,能有效延長平靜專注的時間,我的推論沒錯,他們被外星智慧改造,設定好的重力依照外星人的母星,地球重力對他們而言過輕,會不斷飄起。
接起電話,這次鏡頭那端竟然是哥哥。
他拿幾張圖卡貼在螢幕前給我看,是類似祝我平安健康之意。但我已經看不清楚了,眼淚模糊視線。爸爸把手機變成大剪貼簿,藉此誘導他持握手機。他很努力要把自己的季節帶給所有人,現在這機構的常住民老化,有些甚至已無家人了。參訪廟宇名勝時,他會主動推輪椅,主動扶助行動緩慢的耆老院友。
他不是缺少了任何東西,他是多出了一整個不屬於地球的季節。
我跟教授告假,理由是閉關作畫,主題為我的哥哥,我的全家福。
人間禪詩—首獎
我們談天空∕王怡仁(Angelica)
今天我們談天空
雖然不屬於意料的事
我解開頸項的第一顆釦子
那裡有暴雷的爪痕
妳會傾聽嗎?
內心有烏雲;額頭就會有閃電
除非妳不介意──到山下賣傘
不是所有的水
都能跌倒成讓人驚歎的瀑布
也不是打開民宿或山的眼睛
就會看到彩虹
今天我們談天
但空是談不完的
是啊!光明磊落的雲
終究要釋放抱在胸懷裡的水
靜靜地──霧在說話
夏夜很鬧,秋天會再來
這不是很好嗎?足以讓我們
在後院養三頭鹿、九尾狐
三千朵蝴蝶、九萬匹蟬……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
...
推薦序
人間禪詩序—人間事、生活禪
洪淑苓
本屆禪詩組投稿共計有一六九篇,經由初複審委員甄選,得十八篇作品進入決審。
決審會議由李瑞騰教授擔任主席,詩人蕭蕭、向陽與我擔任決審委員。
我們事先閱讀各篇作品,也寫了評審意見,並圈選自己心目中的優秀作品八篇,交由工作人員統計,這是第一輪投票。統計之後,發現有些作品共識度頗高,有的則是獨獲某位決審的青睞。接著,我們各抒己見和討論,深入分析入圍作品的優缺點,然後進行第二輪投票,選出九篇。再經熱烈討論,於第三輪投票選出得獎作品八篇,分列前三名以及佳作五篇。
這次入圍決審的作品大多能兼顧詩藝與禪意的雙重要求,顯現人間禪詩創作獎創立以來,逐漸立竿見影,形成寫作風氣。閱讀這些作品,每領略到深刻的主題,或讀到精闢的句子,總讓我沉思良久,因為這些作品有人與自然的對話,有親情、世間情的互動,也有自我內省的體悟,可說囊括行住坐臥的瑣事,藉由日常生活來提煉禪心,展現人間事、生活禪的意味。
〈我們談天空〉、〈於是〉與〈參物禪〉都是以自然的景象為襯底,和人間的生活連結。創作者在空闊的山林裡,仰視天際,思索生命的意義,或者在巷弄間,察覺蝴蝶與花演示的道理。一草一木,行雲流水,無不觸發創作者的靈感。而春去秋來,大自然生生不息,禪意就在其中。
從親情領悟禪思,也是多篇作品的寫作模式,例如得獎的〈阿茲海默的佛〉、〈方寸之間〉、〈孤島〉,分別寫的是對母親、父親與祖父的感念之情。生老病死,最易引發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由此而了悟得失、來去、存有與空無的道理。然而他們之所以勝出,係因為採用了高明的創作手法,無論是寫親人、寫病痛以及寫兩代(三代)之間的互動,都和禪的意象連結,雙軌並行或交錯,使得作品意義更豐富。
禪意無處不在,有些作者是向自己的內心索求,〈此刻〉的前三段以「我看見」起句,透過寄情於景的方式,探索自我內心,由此展現對時間、自我與世間萬物的體會。又如〈在普陀山,一些心靈的詩句被佛光鍍亮〉,雖然明顯使用普陀山、法雨寺、佛光等詞彙,但作者在詩中反覆運用靜聽、聆聽的字眼和手法,則提升了此詩的禪意境界。可見,隨處都可觸發禪機,但內心靈敏的感悟,也是相當重要。
在疫情解封後的二○二三年,閱讀人間禪詩的投稿作品,看到每一位作者都那麼用心地體會大自然的生機,那麼真誠地品味人生,讓我深深覺得,禪,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就在活潑潑的人間。
人間佛教散文序—慎思過後的寬諒
廖玉蕙
這次的徵文入選作品以寫親情為最大宗,趨光性極強,充滿相互扶持、感恩知足的情懷;即使是止痛療傷,悲傷惆悵難免,經過百般思量後,也往往呈現慎思過後的寬諒。題材上,我們從中看見時代的變化,傳統和現代的拔河,溫柔和暴力的拮抗及遺憾。尤其在家庭照應不周的地方,有人養貓填補失落(養貓人家);有人用畫畫安定靈魂(第五個季節);有的靠聊天陪伴長者(外婆聊天室);有的重新回顧來時路(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也有忽略衝動、凝視熱血來紀念親人的(二哥);另有反芻過往,遂得新領悟的(摩天輪時光);……內容多元、豐實。
首獎的〈第五個季節〉,描述妹妹與自閉症哥哥的互動。以時間為經、畫畫為緯,刻劃父母面對教養困境時的手足無措,對比妹妹自小天真無邪的和哥哥直面相待、自然的互動。以童稚的自然,對照大人的慌亂。妹妹為了將哥哥畫入作品中,遠赴異域習畫,老師一語道出畫中玄虛——酥綠盎然中出現枯色松柏的用心。媽媽為了兒子抄經祈福,妹妹也有樣學樣。文章為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課程:自閉不是缺了什麼,而是多出一個不屬於地球的季節。
貳獎的〈養貓人家〉,寫人與貓的互動,擬人化的觀察與對應,纏綿悱惻,讓人閱之心動(詳見評審評語);叁獎〈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卻顧所來徑,看到和想到的卻不是「蒼蒼橫翠微」的美好,而是不堪的滄桑。為生活奔忙的父親一逕粗暴,作者雖知父親辛勞卻因恆常處於夕暴雨的家暴陰影下,驚惶失措。家人互動猶如雨霧罩頂,但在回顧的當下,怨懟都得解,天地遂寬闊。
人間禪詩序—人間事、生活禪
洪淑苓
本屆禪詩組投稿共計有一六九篇,經由初複審委員甄選,得十八篇作品進入決審。
決審會議由李瑞騰教授擔任主席,詩人蕭蕭、向陽與我擔任決審委員。
我們事先閱讀各篇作品,也寫了評審意見,並圈選自己心目中的優秀作品八篇,交由工作人員統計,這是第一輪投票。統計之後,發現有些作品共識度頗高,有的則是獨獲某位決審的青睞。接著,我們各抒己見和討論,深入分析入圍作品的優缺點,然後進行第二輪投票,選出九篇。再經熱烈討論,於第三輪投票選出得獎作品八篇,分列前三名以及佳作五篇。
...
目錄
總序—李瑞騰
人間禪詩序—洪淑苓 人間事、生活禪
人間佛教散文序—廖玉蕙 慎思過後的寬諒
人間禪詩
首獎—王怡仁(Angelica) 我們談天空
評審評語—向陽
獲獎感言
貳獎—張宇正 阿兹海默的佛
評審評語—洪淑苓
獲獎感言
叁獎—王宗仁 此刻
評審評語—蕭蕭
獲獎感言
佳作—王淑美(王育嘉) 於是
評審評語—向陽
獲獎感言
佳作—伊漁 方寸之間
評審評語—洪淑苓
獲獎感言
佳作—馬晴 在普陀山,一些心靈的詩句被佛光鍍亮
評審評語—蕭蕭
獲獎感言
佳作—傅嘉正 孤島
評審評語—蕭蕭
獲獎感言
佳作—林淵智(江豫) 參物禪
評審評語—向陽
獲獎感言
人間佛教散文
首獎—鄭委晉 第五個季節
評審評語—鍾玲
獲獎感言
貳獎—賴俊儒(MBKBN) 養貓人家
評審評語—廖玉蕙
獲獎感言
叁獎—潘秉旻 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
評審評語—何寄澎
獲獎感言
佳作—周盈秀 外婆聊天室
評審評語—鍾玲
獲獎感言
佳作—伊漁 純白色時光
評審評語—廖玉蕙
獲獎感言
佳作—黃春美 摩天輪時光
評審評語—廖玉蕙
獲獎感言
佳作—陳錦雲 二哥
評審評語—鍾玲
獲獎感言
佳作—曾稔育 找頭路
評審評語—何寄澎
總序—李瑞騰
人間禪詩序—洪淑苓 人間事、生活禪
人間佛教散文序—廖玉蕙 慎思過後的寬諒
人間禪詩
首獎—王怡仁(Angelica) 我們談天空
評審評語—向陽
獲獎感言
貳獎—張宇正 阿兹海默的佛
評審評語—洪淑苓
獲獎感言
叁獎—王宗仁 此刻
評審評語—蕭蕭
獲獎感言
佳作—王淑美(王育嘉) 於是
評審評語—向陽
獲獎感言
佳作—伊漁 方寸之間
評審評語—洪淑苓
獲獎感言
佳作—馬晴 在普陀山,一些心靈的詩句被佛光鍍亮
評審評語—蕭蕭
獲獎感言
佳作—傅嘉正 孤島
評審評語—蕭蕭
獲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