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litical,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aiwan
2008年的金融風暴如何影響臺灣的財政制度?
我國的社會福利與高等教育又出了哪些問題?
王光旭、王篤強、史美強、李 成、吳秀照、宋興洲、卓俊雄、林庭麒、
洪秀芬、高迪理、黃依筠、黃莉娟、賀惠玲、廖培賢、陳文典、陳世佳、謝甄滿。
── 十六位跨領域專家學者聯合診斷 替臺灣政經制度改革提供處方!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change, if it is in the right direction.”──Winston Churchill
自一九八零年代起,臺灣見證了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轉型。然而,未來臺灣能否維繫轉型的成果,關鍵仍在主政者用什麼制度來解決經濟發展、政治與社會整合、及公眾對稀有資源的大量需求所造成的政經問題。政治制度對經濟發展的許多層面,包括成長、投資、通貨膨脹、人力資本、所得分配、財產權以及出生率,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我們必須從過往歷史中分析制度的優劣。本書為一橫跨政治、經濟、社福、教育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匯集了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各科系的專家們,以「政經制度變遷」為題,運用「歷史制度論」的途徑,針對臺灣近二十年來的政治與經濟轉型下的制度變遷提出建言。本書所觸及的議題包括了金融風暴對銀行制度的影響、貨幣政策、公司之社會責任、福利民營化的進程,以及行政院組織再造等。
作者簡介:
王業立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治學博士,現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其研究領域涵蓋選舉制度、投票理論、地方政治與比較政治。
宋興洲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其研究領域涵蓋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社會科學計量研究法。
傅恒德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其研究領域涵蓋政治行為、比較政治、政治學研究法。
章節試閱
CHAPTER1金融風暴下銀行業之成本效率與要素配置行為分析─以臺灣為例
賀惠玲、林庭麒、陳文典
【摘要】
本文主要是在探討臺灣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及要素配置是否受到2007 年的金融海嘯所影響。研究對象是以臺灣金融機構中非金控之本國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銀行,共24 家銀行為主,研究期間為民國95 年第一季到97 年第四季,共採用12 季的季資料。實證模型是以Battese and Coelli(1992)的隨機邊界成本模型估計其效率值;並使用Zellner(1962)的相似無關迴歸模型聯合估計三條要素份額方程式,探討要素配置與投入要素間之關係,其中,為反應決策者心目中真實價格,要素份額方程式之實際價格改以影子價格來替代。
實證結論為規模較大之非金控之本國銀行與部分金控公司旗下之銀行較有能力應付次級房貸的衝擊。另外,金融海嘯後,資金份額對勞動影子價格的波動,資本份額分別對投資、中長期放款及勞動影子價格的波動,有結構性的改變;勞動份額則不受任何影響而有所改變。其中,資金份額與資本份額對資金影子價格的波動較為敏感,勞動份額對勞動影子價格的波動較為敏感。
關鍵字: 金融海嘯、隨機邊界成本模型、相似無關迴歸模型、影子價格
壹 前言
2007 年美國的次貸風暴(Subprime Mortgage)引起的全球性金融海嘯,不僅影響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如花旗、美林、AIG 等鉅額虧損,亦將影響著我國的金融機構,尤其在此危機產生後一年,許多國際知名的貸款機構、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都受到巨大的衝擊,進而破壞了全球的金融體系。此一事件的發展是否造成我國金融機構在經營上產生重大的危機,為本文主要關注的重點。本研究著重於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隨機邊界分析法,推估出本國銀行與金融公司旗下之銀行在2006 年第一季至2008 年第四季之經營效率值,並將效率值依相對排序大小,比較研究對象在面對次貸風暴之衝擊,是否有明顯的改變。第二部分利用相似無關迴歸模型,對樣本銀行之三項投入要素份額方程式聯合估計,其中,為了符合現實情況,本研究將要素份額方程式內的實際價格改以影子價格來替代,並以2007 年第三季之次貸風暴所引起的金融海嘯做為分界點,比較樣本銀行在資源配置上是否會受到衝擊,而有所變化。
CHAPTER1金融風暴下銀行業之成本效率與要素配置行為分析─以臺灣為例
賀惠玲、林庭麒、陳文典
【摘要】
本文主要是在探討臺灣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及要素配置是否受到2007 年的金融海嘯所影響。研究對象是以臺灣金融機構中非金控之本國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銀行,共24 家銀行為主,研究期間為民國95 年第一季到97 年第四季,共採用12 季的季資料。實證模型是以Battese and Coelli(1992)的隨機邊界成本模型估計其效率值;並使用Zellner(1962)的相似無關迴歸模型聯合估計三條要素份額方程式,探討要素配置與投入要素間之關係,其中...
作者序
主編序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現已改制成科技部)於2006 年3 月為強化私立大學校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能量,提升其學術研究競爭力,特別訂定「提升私立大學校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能量專案計畫試辦方案」。旨在鼓勵私立大學院校提出為期三年的整合型研究計畫,藉此鼓勵學校發展本身的研究特色並提升研究能量。時任本校社會科學院院長的溫豐文教授,為促成了社會科學研究資源的整合,委由政治學系負責總計畫的統籌,並結合經濟學系、法律學系、社會工作學系、行政管理與政策學系、教育研究所與師資培育中心等社會科學學門系所,進行為期三年半的跨領域研究的學術對話。
總計畫前兩年由時任本系的王業立教授擔任,統籌各項事務,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最後一年半由本人續辦本專案計畫。總計畫主要負責理論基礎的建構,藉著描繪制度制約、社會互動、結構再造與制度選擇等面向,勾勒出政經轉型的整體動能與未來趨勢,為整體計畫提供核心理論探索與研究基礎。計畫並以研究對象的多樣性與互補性為原則議定工作分配,一方面保持各子計畫的獨立性與專業領域的特殊性,借重並延續參與學者既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則透過共同議題來整合各個子計畫,使各子計畫之研究對象互有關聯但不相重複,以免研究範圍過於狹窄。
具體而言,各子計畫處理問題大致皆涉及制度變遷與政經轉型之議題,其中包括理論層面與實證研究層次,也包括歷史脈絡、現象詮釋與未來建言。同時各子計畫的實際分析也以轉型中社會階層與實際現象為基本著眼。所以各子計畫之間既有共同社會現象為基礎,在一定程度可以相互整合的理論架構,也有含納各種實例的比較研究框架,有利於子計畫間分進合流,達成整合目標。
本書總共集結了十篇專文,主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工作、法律、行政管理到教育政策等面向,從制度變遷及其效果為主軸進行延伸,文章內容涵蓋金融政策、福利民營化、法律暨社會責任、組織再造至高等教育議題。由於本計畫在研擬計畫構想書時,宋興洲教授負責理論背景的文獻探討與研究架構的擬定,因此在導論中,請他撰寫制度與制度變遷專章,以作為本書的理論基礎並彰顯宋教授在本計畫中的貢獻。
本書除了明列的專家學者外,本整合型計畫在執行的三年半期間,參與的人員多達六十多位,其中包含多位博士後研究人員與為數甚多的研究所在學博碩士生,也因為所有人員的共同參與以及投入心力,本書的才得以順利出版問世。本書有下列幾項特色:(1)對於制度與制度變遷相關理論的介紹;(2)理論與實務案例的結合;(3)增進對我國各領域內制度發展與變遷的理解;(4)學門間整合研究的效益。我們期許透過本書的這幾項特點,讓有興趣的讀者能夠確實掌握制度與其變遷的脈絡發展,擴增視野的深度與廣度,並可循此模式探索國內社會科學領域制度變遷的現象。
本書的付梓要特別感謝科技部的支持,溫豐文院長的先期規劃,王業立教授的統籌和宋興洲教授的推動,社會科學院蔡麗玲秘書和政治系趙尹詩助教在行政上的協助,撰寫各篇章的學術先進與研究人員,曾經參與本整合型計畫的所有博、碩士生,以及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仁的鼎力協助,本書才有機會問世,在此一併致謝。
學海無涯,對於書內的觀點或許仍有可論述的空間,若有任何疏漏、未盡理想之處,望各位學術先進不吝指教,以便於再版時一併更正。
傅恒德 謹識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2016 年7 月
主編序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現已改制成科技部)於2006 年3 月為強化私立大學校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能量,提升其學術研究競爭力,特別訂定「提升私立大學校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能量專案計畫試辦方案」。旨在鼓勵私立大學院校提出為期三年的整合型研究計畫,藉此鼓勵學校發展本身的研究特色並提升研究能量。時任本校社會科學院院長的溫豐文教授,為促成了社會科學研究資源的整合,委由政治學系負責總計畫的統籌,並結合經濟學系、法律學系、社會工作學系、行政管理與政策學系、教育研究所與師資培育中心等社會科學學門系所,進行為期三...
目錄
目錄
主編簡介
作者群簡介
主編序
導 論 制度與制度變遷/宋興洲
壹 制度論:從舊到新
貳 制度和穩定
參 制度為何變遷
肆 制度變遷的分析架構
伍 本書各章的制度性探討
陸 參考文獻
CHAPTER 1 金融風暴下銀行業之成本效率與要素配置行為分析─以臺灣為例/賀惠玲、林庭麒、陳文典
壹 前言
貳 文獻回顧
參 研究方法
肆 資料來源與說明
伍 實證結果分析
陸 結論
柒 參考文獻
CHAPTER 2 金控公司旗下銀行業之效率分析/賀惠玲、黃依筠
壹 前言
貳 文獻回顧
參 理論基礎
肆 模型設定
伍 實證模型
陸 資料來源與說明
柒 實證結果
捌 結論與建議
玖 參考文獻
CHAPTER 3 名目所得目標區的蜜月效果分析─政策不確定情況下的探討/廖培賢、黃莉娟
壹 前言
貳 理論架構的建立與政策確定情況下蜜月效果的分析
參 上限邊界不確定情況下的蜜月效果分析
肆 重整不確定情況下的蜜月效果分析
伍 結論
陸 參考文獻
CHAPTER 4 從歷史制度論觀點檢視臺灣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推進歷程與發展/吳秀照、高迪理、王篤強
壹 前言
貳 文獻探討
參 研究重點與研究方法
肆 臺灣在1980 年代前的社會福利環境及1980 年代公私合作的萌芽
伍 從歷史制度論觀點探討臺灣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推進歷程
陸 從臺灣社會福利民營化的路徑發展反思福利民營化的重要議題與非預期結果
柒 結論
捌 參考文獻
CHAPTER 5 德國股份公司之經營監控機制與其對企業社會責任之實踐/洪秀芬
壹 前言
貳 德國股份公司之經營監控機制
參 德國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之實踐
肆 結論
伍 參考文獻
CHAPTER 6 公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之調和與實踐/李成、卓俊雄
壹 前言
貳 公司社會責任之基本意涵
參 公司社會責任於各國發展趨勢
肆 結論與建議
伍 參考文獻
CHAPTER 7 行政院組織再造之歷史制度分析,1987-2012/王光旭、史美強
壹 前言
貳 文獻檢閱
參 組織改造的初始條件(-1995)
肆 組織改造的關鍵時刻(1996-1999)
伍 組織改造的結構持續與逆向過程(2000-2008)
陸 改革僵局的突破:新的政策之窗(2009-2012)
柒 行政院組織改造的路徑選擇與依賴效果
捌 代結論
玖 參考文獻
CHAPTER 8 臺灣高等教育擴張與均等性之探討/陳世佳
壹 研究背景與動機
貳 臺灣高等教育的擴張現象
參 教育均等性
肆 研究方法
伍 資料分析
陸 結果與討論
柒 參考文獻
CHAPTER 9 高等教育與地位取得之探討/陳世佳、謝甄滿
壹 前言
貳 文獻探討
參 研究方法與設計
肆 統計分析與結果
伍 結論
陸 參考文獻
目錄
主編簡介
作者群簡介
主編序
導 論 制度與制度變遷/宋興洲
壹 制度論:從舊到新
貳 制度和穩定
參 制度為何變遷
肆 制度變遷的分析架構
伍 本書各章的制度性探討
陸 參考文獻
CHAPTER 1 金融風暴下銀行業之成本效率與要素配置行為分析─以臺灣為例/賀惠玲、林庭麒、陳文典
壹 前言
貳 文獻回顧
參 研究方法
肆 資料來源與說明
伍 實證結果分析
陸 結論
柒 參考文獻
CHAPTER 2 金控公司旗下銀行業之效率分析/賀惠玲、黃依筠
壹 前言
貳 文獻回顧
參 理論基礎
肆 模型設定
伍 實證模型
陸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