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啟發全球百萬網友暢銷書《做個有梗的人》之最新強打!
獲「網路界奧斯卡金像獎」殊榮的潔西卡・哈吉(Jessica Hagy)
力邀每個有才華、有創意、敢秀、敢闖蕩的你,
拿點子賺自由,將創意變成事業!
闖蕩了不一定自由,但想自由一定要勇於闖蕩。
「自闖」是未來世代的潛在職業主流,是現實與才華的完美和諧。
自由與快樂可以並存,成就與發達不是妄想,
25篇最受用的「自闖客」心得與戰略,
在網路世代放膽秀創意,創造機會與舞台!
身處「創意經濟2.0時代」,才華洋溢、想擺脫打卡上下班、靠自己闖出一片天的你,需要的是實際、有用、不囉唆的教戰手冊!本書集結25位自闖客現身說法,將有趣、有哏、有料的自闖事業撇步一網打盡,告訴你如何運用網路提昇自己的能見度,為你的創意事業加入更多成功元素!
・秀出你的亮點,讓自闖促成改變
空有創意和才華並不夠,要在21世紀的自闖經濟中搶得一席之地,你必須是個行動派、破壞狂;你必須有執行力、創造力;你要全力以赴,甚至透支體力!要讓你的創意變成品牌、讓市場發現你的價值,你最好懂得培養人脈、經營關係;找到神隊友、為共同目標打拚;堅持品質不妥協;善用工具推銷自己、讓世界主動看見你。
・除了才華,你還要有料、有哏、絕對熱血!
本書集合網路笑匠、作家、部落客、遊戲設計師、趨勢觀察家、藝術家、導演、製作人與表演者……等眾人的智慧,25位自闖客都成功地把創意轉化成獨門事業,他們將分享在自闖這條艱辛路上,如何練就撐下去的「二枚腰」韌性?網路集資怎麼搞定?遇上瓶頸怎麼突破?如何給自己加油打氣、充飽電再上路?
我們把這本集合25位創意人肺腑之言的「闖蕩寶典」獻給你,請翻開看看來自前浪的第一手見解;這些過來人挖心掏肺、苦口婆心,就是希望你能從他們的辛酸血淚奮鬥史中,領悟自闖的真諦、記取創業的教訓,並汲取成功的經驗與心得。
・本書之自闖達人攻守大全包括:
▲製作人與表演者戳破善意謊言→「做你喜歡做的事」根本是屁話,現實才不是如此!
▲出書作家、電視編劇與幽默文人談「保持專注力與高效率」→別因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出神或分心。
▲網路笑匠談成功的反應式→分享如何善用創意,如何「在大家都往東的時候往西」。
▲趨勢觀察家談打造成功自由業的真正祕訣→如何「自己當自己的伯樂」,不要侷限在白領的軌道與前景上。
▲遊戲設計師提供「網路集資」步驟→談為何「募資的終點,就是思考的起點」。
▲創業家兼網路控大談腦袋卡住時→應該「直接擺爛個幾天」,靈感就會接著出現。
▲導演、畫家與作家談「錢途」→要培養體制外的客戶,最好「先翻牆回體制裡」。
這本書如同一枚火種,也是走跳江湖的基本須知。揮灑你的創意人生不是不可能,成名在望絕不是不切實際;這本書會告訴你正確的是哪一道門,告訴你為什麼創業這條路值得堅持闖蕩。
【本書特色】
1.作者群背景專業廣泛,延攬藝術家、作家、行動家、思想派、創作者與「搞操煩」的騷人墨客,提供網路創業的多元視野。
2.各章篇幅小而精,含括扎實的建言、典範與靈感,穿插有趣的插畫、「Act on This」專欄,帶給你啟發,也逗你發笑。對於網路時代長大的讀者,讀來輕鬆又有料。
作者簡介:
傑森‧歐伯霍澤 Jason Oberholtzer
具有網路創作者、製作人、與策略師∕顧問的多重身分,其著作、圖表、GIF與部落格廣見於網路與平面印刷中。他是人氣部落格「我愛圖表」(I Love Charts)與《我愛圖表:出書了》(I Love Charts: The Book)一書的作者。他的客戶包括《富比士》(Forbes)、IBM與《經濟學人》(Economist)。歐伯霍澤現以布魯克林為家。
潔西卡‧哈吉Jessica Hagy
她是藝術家和作家,最出名的事蹟就是以「索引」部落格(ThisIsIndexed.com)榮獲有「網路界奧斯卡金像獎」之稱的威比獎(WebbyAwards)。哈吉是《索引》(Indexed)、《戰爭的藝術,視覺化》(The Art of War, Visualized)與《做個有梗的人》(How to Be Interesting)等書的作者。她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在網路上出現,也常見於藝廊、書籍、雜誌、報紙、電視螢幕與廣告活動中。哈吉定居西雅圖。
譯者簡介:
鄭煥昇
師大翻譯所畢,現為準自由譯者兼排球咖,樂於與素未謀面的作者、編輯、讀者隔空對話,有身為譯者的覺悟與使命感。個人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賜教、分享皆由此去。
章節試閱
方向、成功、你
Direction, Success, and You
傑森・歐伯霍澤 Jason Oberholtzer∕編輯與製作人 Editor and Producer
出去闖有兩種。第一種是你知道自己這輩子想幹嘛,然後使出渾身解數在體制外(或內)去追尋這個夢想。不論這個夢想是在會議室裡的白板前開董事會,或是在工作室裡的畫板前彩繪,你都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兒,也會有方向地朝著終點去闖。
第二種闖則稍微有點不一樣。這種出去闖的人不太確定自己到底要什麼,他或她只是很確定自己工作起來很不想勉強。這種人會希望自己能喜歡自己做的事情,然後可以自己管理自己。這種追尋不會通往一條直路,這種夢想也沒辦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
我是第二種。我沒有傳統定義上的職涯可言,有的是一張大雜燴式的履歷表,上頭塞著經年累積下來的各種案別,以及為了完成這些案子所東拼西湊出的技能。而我發現其實在21世紀的經濟裡,接案的經歷、興趣與技術「綁綁作夥」,也能算得上是一種職涯。
靠著谷歌大神這位無所不知的超級家教、器材的成本大幅下降(很多功能都從必須靠笨重又昂貴的硬體,變成一個軟體搞定),再加上遠距工作日益便利,各式各樣工作的進入門檻(至少是那些不需要高深學歷的有趣工作——不知為何一提起學位就哈欠連發),已經降至史上新低。這當然是假設你在養家活口(不論幾口)之餘還有力氣和時間去從事你有興趣的東西。能夠養活自己,顯然是這算計中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所以請容我用力地離題一番……
這本「文集」中都是一些很有才華、而且很上進的~成功~人士或“成功”人士。成功二字會被加上前後各一隻蝌蚪(網路用的引號)或是被「兔子耳朵」(英文的雙引號)夾著來表示這當中存在著某種字面難以言傳的東西,是因為說正格的,誰知道到底「成功」是什麼意思?
為了不要再讓討論這樣一直誤入歧途下去,我們姑且可以說「成功」是一種需要成就些什麼才能進入的狀態,但「成就什麼」的定義可以極其主觀。這本書裡的英雄(雌)好漢都有實績可以證明他們的優秀與上進,也因著某種非常特殊的魔力而得以被冠上「#successful」的標記。我在想按照大部分人的看法,這種魔力中有很大一塊是經濟上的穩定。看哪!受神眷顧的市場已經證明了,沒錯,這些成功人士就是應該待在「彼岸」。
問題是,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是怎麼跑到「彼岸」那邊的?「彼岸」到底長什麼樣子?是每個月都有案子而不會斷炊?是有積蓄?是能夠規劃退休?還是攢了好幾桶金?你做喜歡的事情要能賺到多少月薪,才是代表你已經是「圈內人」了?
一方面,這一長串都是好問題,而且是很切實際、值得我們深思熟慮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我不覺得大家有真的很坦誠地去面對並探討這些問題所圍繞的主題。我還在想,搞不好大部分的人對於我們周遭創作者的財務狀況,並沒有很準確的概念,尤其是那些我們很崇拜的人。我的經驗是,職場「勝利組」的財務穩定和養活自己的能力,經常被卯起來放大。
以本書而言,「彼岸」的輪廓因人而異,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有各自的想像。只是整體而言,我們都還在精進自己吃飯的傢伙,也都還在提升自己供養自己的能力,而我們多數人都還是會有必須度小月的時候。這點為什麼重要?除了這是實話以外,還牽扯到你得先把自己的肚皮給顧好,才有時間跟力氣去追尋你想做的事情。創意人的財務狀況往往不如你想像中的穩定與發達,而這也意味著你距離這群創意人的距離可能不如想像中的大。
但如果你以為這等於你只要能夠忍受三餐不繼,就可以投稿本書的第二集,那可就錯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不論是出生就姓連或者是白手起家,都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抵達成功的「彼岸」是怎麼回事。典型的成功之旅需要三個輪子才能成行:一個是願意少吃一點、吃差一點,一個是一些些運氣,還有一個是有貴人相挺——至於三者的比例也隨個案而有差異。
你可以用現在的半薪度日嗎?你有本事在存糧吃完之前,用理想中的職業賺到現在的半薪嗎?想縱身一躍、進入自闖的世界,想在自闖的江湖中存活下去,你得捫心自問的就是這一類問題;反倒是什麼熱情啊,能力啊,其實是比較次要的東西。熱情很多人都有,而能力可以培養。想出來闖闖看,最必須經得起考驗的,是要有能力忍受生活品質的降低與前途的能見度減弱。一個人要能闖出名號,最常用的技巧就是利用各種辦法讓自己看到進展,看到成功在前方等待。
我想說的是,「成功」不是一個你可以到了就待著不走的地方,要知道任何人的一生都是起起落落。出來闖蕩不代表你有個特定的目的地要去,而是代表你要往這個坑跳進去。進一步來講,自闖甚至不代表你要變成因為有了點心得,然後靠著這點心得而名利雙收的強者,因為這樣的人並不算多。現實是只要你入了坑,你就已經「到了」,你就已經「成功」了。
這一切跟你要找齊時間與精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有什麼關係呢?這當然不是要刻意無視於時間和金錢對很多人來說是奢侈品的事實。沒錯,很多人沒錢也沒閒是一項事實,而且要擠出錢跟時間是對精神力的一大考驗——沒錢又沒閒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這些朋友不是在對自己的使命視而不見,也不是不願意給自己一次機會,他們只是覺得生存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對此我們應該感到敬佩。
話題之所以在金錢上打轉,是因為我想說,「勝利組」的人跟我們不見得有那麼大的差距。搞不好他們賺得也沒有比我們多多少,又或者他們的產出並沒有比我們這些自認為沒那麼成功的普通人多了一大截,也許只有多一點點而已。
OK,岔得夠遠了。回到正題——我們來討論闖蕩的第二種類型:「搵豆油」型,什麼都來一點的接案客。
一旦你的重心不再單一,不再只是在同一個領域中累積特定且有固定行情的經驗或技術,你就等於是在培養另外一種更廣義的技巧:你把學會的這項技巧就叫做「學會東西」。你會變成「學習曲線」界的「攀岩高手」。或許你沒辦法爬到每一條學習曲線的山巔,但你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穩穩爬到一定的高度。這就是你身為「工具人」闖客最核心的技能。
再繼續往下聊之前,我先來「自我介紹」一下,這樣你等等會比較知道我在講什麼。去年在我寫下這段文字之前,我已經做好了這本書的前置作業,推出了一張以某科幻小說為根據的自由爵士(free jazz)專輯,幫歌手朋友製作了一張創作專輯,編排了一系列的腕表廣告影片,主持並剪輯了一個播客(podcast)節目,寫了一部劇本,替某家財星25大企業開發了內容策略(content strategy),手撰了一份市場研究報告,替某個義大利球團進行了足球迷的習性研究,帶領團隊替某新創公司開發了專業人脈建立的社群產品原型,並選材鋪排了一個以「圖表」為主題的部落格內容。
這些拉哩拉雜的事情,很多我都是第一次嘗試。雖然我得一直從菜鳥學起,但這當中有不少重疊的技術、專業知識與經驗都能讓我帶著走,將來還能在別的地方派上用場。而這也就是我選擇這條路的原因!這就是這條路讓我開心的理由!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第二種人,那麼希望你也能體會到跟我一樣的樂趣。
這一年來,我從事過的案子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意義。有的工作讓我賺到了錢,有些讓我與人有所接觸(包括觀眾、聽眾、同行與粉絲),還有些事情讓你覺得它本身就很有意義,參與就是一種回饋。這三點能夠符合其中的兩點,就會是很優質的案子了;三點全中的案子你會記得一輩子;只符合其中一點的案子當然也沒有任何問題。
與其自怨自艾自己所接的案子不符合這點或那點,比較有建設性的做法是問自己這三個問題:一、這有讓我賺到錢嗎?二、這有讓我接觸到人群嗎?三、參與這工作讓我引以為榮嗎?當你的工作包山包海之際,這些問題是你應該要有的「算計」。
接著讓我給各位一些具體的建議。
首先,難的先做 First, get shit done.
你接的案子不可能每次都是好人好事,也不可能每次都讓你發筆小財或是讓你被很多人按讚。但如果你能夠有始有終,那你至少也是能完成一件事情。這點很要緊,因為只有把事情做好做滿,你才有機會在上面那三個問題的空格裡打勾。做,就對了;做,就要做完;做完A,再去做B。
永遠把「OK」掛在嘴上,永遠準備好答應事情。任何機會上門都不要說「No」,直到你老經驗到知道何時說「不」才是正解。好的創意找上門來,記得撲上去。遇到空檔不要發呆,找點事做。
盡可能去擁抱能讓你劍及履及的人、事、物,不要讓自己暴露在會使你精疲力盡,甚至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會受到毒害的元素中。這一點同時適用於你在接案跟建立人脈時的判斷。
擁有人脈與社群一定強過單打獨鬥,所以盡可能與人合作。為你在做的東西找隊友,而且要找那種能讓你神清氣爽,給你帶來靈感的同伴,然後好好與人家合作。盡量找那種能做出結果來的人,然後彼此約定要好好努力,社交壓力是一種很神奇的動力!
扎扎實實地去投資自己Invest in yourself in concrete ways.
扎扎實實地把一項項技術學起來。花錢讓你身邊有各種資源可以運用——包括添購各種新的軟硬體——這不是要你胡亂炫富或裝闊,而是要你有計畫地準備做什麼,並且知道這案子的報酬在哪兒。但我想再提醒各位一次的是這報酬不一定要是錢。經驗、職業生涯的能見度、履歷表的精采程度、新的人脈關係,甚至於是單純的成就感,都是值得你去投資的好東西。
找出規律性 Find patterns.
原因不詳,但機會往往是約好了不來就都不來,要來又統統一起來。
學著在生活中與焦慮共處 Have a relationship with your anxiety.
焦慮就跟疼痛一樣沒人喜歡,但適量的焦慮其實稱得上「良藥苦口」,有它的好處在。焦慮會讓你看到你忽略掉的東西,會提醒你什麼事情應該趕緊完成。但話又說回來,有些焦慮就只是苦、不是藥,這時候你就得叫這個搞不清楚狀況又不聰明的傢伙閉嘴,幫不上忙就別擋路!
往往你的困惑、挫折、沉悶或是找不到動力跟靈感,錯不在你,問題其實出在案子上。這種情形說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判斷,但至少不要覺得這絕對不可能。
設定好你的電子郵件信箱、待辦事項與行事曆 Set up your email, to-do list,and calendar.
把這些東西弄好可能需要花點力氣,但這些熱量你後面自然會省回來。每幾個月換個新的系統來嘗鮮,然後從中找到你最順手的設定——之後再在這樣的基礎上去修改。
最後,請瞭解你一定會把我上面說的這些東西通通搞砸,到時候別忘了原諒你自己。
★跟我這樣做 Act on This
找一條不同的道路去闖。
列出跟你現在做的事情有關係
(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而且你還沒有嘗試過的案子或興趣。
❋❋❋
想想怎麼出發會比較順,就從那裡開始。
想寫書?先來個第一章。
想搞門生意?先寫個企劃案。
❋❋❋
無論如何要有始有終,
即使(尤其是當)這些案子沒錢賺,
只是為了自我成長而做的時候。
然後,慢慢嘗試跨大步一點出去感覺一下O不OK。
搞不好就在這樣的過程中,
你會替自己的職涯找出一方全新的小宇宙!
替出來闖的說句公道話
In Defense of the Hustle
艾德禮安‧桑德斯(Adrian Sanders)∕Beacon共同創辦人
近期有很多輿論談到「闖蕩」這件事,其中批評的聲浪愈來愈高。而被圍剿的最慘的幾件事情包括過長的工時、短期內把過多壓力攬上身,乃至於天真(翻譯:愚蠢)到以為十分耕耘就有十一分收穫,努力就能鍍金。不論是對社會或對個人而言,上述的觀念都「造就」出許多慘劇,尤其自2001年的高峰過後,種子新創根本就是開一間倒一間;開十間,吃土的也是十間。
但何以砲火都集中在闖蕩這件事上?But why all this criticism focusedon the hustle?
在新創的世界裡,問題很多樣:從眾的羊群心理、才幹與眼光的普遍遭到稀釋、仇女的兄弟文化、與金字塔下層99%的人脫節等等——但闖蕩不在這些問題之列。真要講,現下新創公司間的闖蕩的精神還不太夠呢。對我來說,闖蕩從來不代表從早忙到晚,也不代表要是比所有人拚命。我覺得不少人都誤解了闖蕩。
常有人以為闖蕩是:
不擇手段賺錢,合法的要賺,非法的照賺。
明明是要比技術,下賭注前卻要裝得自己什麼都不會。
蹦蹦跳跳,什麼事情都像在比賽。
嘻哈文化裡提到「闖」(hustling),那是一種非常道地的美國文化。那說的是錢代表一切,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今天是要比賽技術,那「闖蕩」就是代表雙方要比詭計多端,要比誰的心機重,要比誰會合法地鑽規則的漏洞;如果今天是運動競賽,那闖蕩就是要為了比賽全力以赴,甚至透支體力演出。
總歸一句,不論你做什麼,闖蕩的意思就是不擇手段去做到一件事情:贏。闖蕩代表一種非常聚焦(而短視)的求勝心與執著。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出來闖的人都會千方百計、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贏。
闖蕩從來不單純是拚了老命工作,聰明過人地工作,也不是說謊、欺騙、偷取、威逼、拐騙或詐騙裡的任何一樣——雖然我們英文裡講到「hustle」,腦海中會浮現的就是這些涵義。在出來闖的人心中,闖只發生在你贏的時候,只有闖出名號才叫做闖。這代表手段沒有一定,瘋狂地想贏才是真理。
有些人出來闖確實很拚,有些人工作起來也確實很聰明。他們在道德上講好聽叫做很有彈性,講難聽就是貪婪成性,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他們非常自私自利。在新創的世界中,創投的金主會把這些出來闖的人捧在手心,因為這些人代表的是自我中心,愛權愛錢的人格。這樣的個性很常見於獲利了結的歷史脈絡中。這不是成功的保證,但當成是好兆頭沒有問題。
你可能在數以百計的網路文章上讀到出來闖的日子很不好過,付出能有收穫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且考量到必須膽敢冒險犯難,有本事過這種日子的人基本上不會太多。其實說不好過是客氣了,這種日子踏進去,你本人會燃燒殆盡,你原本的生活會崩塌,你對於什麼叫做活著,什麼叫做生而為人的詮釋會愈來愈不清晰。特別是你會一心一意只想著贏——贏不見得好,但你就是很想贏。
既然如此,幹嘛替闖蕩說好話?So why defend the hustle?
闖蕩代表任何人事物只要擋住你的去路,你就是三字經問候對方祖宗。出來闖的人會把何瑞修‧艾爾哲(Horatio Alger)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故事奉為經典,但這在美國明明是個天大的謊言(以統計的機率來看)。偶爾會有人在體制搆不著的地方成功,然後事情就會或好或壞地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要說自己在闖,你得把PayPal的出金(exit money)全砸在荒唐的夢想上,不論你是想要摘星還是做出台電動車輛;要說自己在闖,你得為了別讓火滅掉而把公園的長凳搬回工作室當柴燒,你得冬天煮皮靴果腹。你得為了自衛揮舞著煎鍋,你得像奧德賽智取獨眼龍,得趁教摔角校隊隊長女友數學的時候把她偷走。一個人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闖蕩會告訴你。
闖蕩是當你犧牲所有而一無所獲,是大毒梟埃斯柯巴(Pablo Emilio EscobarGaviria)被抓去關,是安隆案(Enron),是過去這20年來的金融業,是iPhone的顏色,是黃磚路上一堆人自殺,是酗酒,是物質濫用,是詐騙,是一時衝動就把東西拋棄。
我們鍾愛出來闖的人,特別是在美國。我們會傳誦賈伯斯的名言「優秀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直接竊取」,會重看大鳥博德(Larry Bird)飛身從界外拋過頭頂而傳出的助攻有沒有超出哨音,會聽著嘻哈歌手Jay-Z從貧民窟翻身的神話而覺得受到激勵。
有一樣是我必須要說這些人都不是什麼好人,至少不是什麼大好人,他們都只是想贏而已。我們很明顯肯定的是他們單一而志在必得的衝勁,我們心知肚明他們帶著到處走的不是好心腸,而是自私的夢想。我們景仰的是他們的幹勁,他們存在的必要性無庸置疑,他們發明的東西肯定發自內心。把任何一趟闖蕩抓來解剖,你會翻出來的是一只靈魂,是一個人下了決心,是他超越了理性去相信一件事情。
出來闖的人會鑽漏洞,會破壞規則,會把行為的底線與可能性的天際線往下跟往上推。人性能向上突破極限,或是能一再秀下限,經常都是因為這些人。他們要是向善,那就會變成偉人;要是耍賤,那他們就會是把整個美國拖下水的王八蛋說客。
最重要的是,闖蕩代表促成改變Above all, to hustle is to cause change.
闖蕩就是扭曲規定,打破規定,並且在這樣過程中打敗機率,得到勝利。你可以主張出來闖的人是改變的獨家經紀人,特斯拉(是科學家,不是那間電動車公司)或許發明了很多很酷的玩意兒,但把發明帶到無數人生活中的混帳東西,叫愛迪生。
我們一邊崇拜著出來闖的人,一邊心裡也悸動了一下。對於一心一意堅持創新,人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之情。超乎個人意志的力量總是在我們身旁,跟我們反方向,所以我們會替扛著木頭跑步的陸戰隊員鼓掌,我們相信冰上的奇蹟,相信籃球裡的最後一擊,相信劇作家的繆斯女神跟新創公司,因為我們希望他們都能贏。在美國,大家都對夏天在家門外擺攤賣檸檬水的小孩沒有抵抗力,大家都喜歡高中裡那些賣午餐券來賺酒錢的問題學生,因為他們懂得嘻皮笑臉讓你沒辦法對他們生氣(媽,我對不起妳!)。
但如果闖蕩本質上是我們大腦中古老的原始本能,那我們這個安和樂利的社會不該除之而後快嗎?
讓我們想想一個人要怎麼創造出來,這裡頭包含了多少必須的過程與事件,一條生命才能誕生。從最開始談起,這一定得有兩個人非常努力。但在這兩個人能會合開始努力之前,你得考慮到這世界上有60億人口,然後這還得再乘上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再加入一堆環境的不確定因素。而就算天時地利人和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你還是有一大堆關卡要磨!
首先有顆卵子必須長途跋涉(而且還得毫髮無傷!)就定位,接著有顆精子必須打敗無數的同伴(過五關斬幾億將);然後就算變成受精卵,你還要看媽媽願不願意受這九個多月的苦難。經過這一切,我們才能看到新生兒來到世上——扭動、掙扎、哭出第一聲,就像在舉手答「有!」向世界報到一樣。從此慢慢長大,他或她還得歷經中學生活的挑戰,才能長成獨立的大人。
人類的受孕與自主的人生,其實是看似不相關的各類主體在拚命闖蕩,最後不斷連勝而得出的成果。所以你想輕鬆過日子,甚至混吃等死我都沒有意見,那是你的自由,但請你別否定或貶低闖蕩,闖蕩真的超重要的!
★跟我這樣做 Act on This
別等,現在就一字字說出你想要什麼
❋❋❋
你
要
啥
❋❋❋
成功一詞何其空泛,
但你想要的成功多半可以非常具體。
定義「有出息」,把重點條列出來,
加些一翻兩瞪眼的數據指標,
比方說幾歲要成功,年薪多少算「溫拿」。
❋❋❋
知道確切的目標在哪兒了,
你也就可以來排行程了。
方向、成功、你
Direction, Success, and You
傑森・歐伯霍澤 Jason Oberholtzer∕編輯與製作人 Editor and Producer
出去闖有兩種。第一種是你知道自己這輩子想幹嘛,然後使出渾身解數在體制外(或內)去追尋這個夢想。不論這個夢想是在會議室裡的白板前開董事會,或是在工作室裡的畫板前彩繪,你都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兒,也會有方向地朝著終點去闖。
第二種闖則稍微有點不一樣。這種出去闖的人不太確定自己到底要什麼,他或她只是很確定自己工作起來很不想勉強。這種人會希望自己能喜歡自己做的事情,然後可以自己管理自己。這種追尋...
作者序
開場白
傑森‧歐伯霍澤∕媒體編輯與製作人
潔西卡‧哈吉∕畫師與寫手
歡迎來到當下。
創意路的起點不是傳說中的收發室。一板一眼的工作是阿公阿嬤做的事情,就像退休金跟午餐打菜時的種族隔離一樣屬於過去;數以萬計的我們現在連著各種網絡,接著各式案子,網絡上有一格格的畫素,也有願景一幅幅。月圓月缺,我們每天都可能換頭銜,甚至效法倫敦的天氣一日數變。我們的職涯如果有路,也是自己走出來的。
我們的答案多,問題更多。我們不放手,直到市場的肯定到手;我們一心多用,我們學習分身的忍術,我們廣結善緣,我們思考從不停歇、計畫一點寫完還有一點,但我們手在做,腳也在走。
這一切,都因為我們身在創意經濟2.0,都因為我們是闖進「自闖」經濟裡的小白兔,小白兔不可能嫌幫助多。
這本書的目的就在這兒:固然大家都是且戰且走,但我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山頭(不論你的山頭叫啥)有那麼一點點成功的經驗與心得。而也許集眾人的智慧,我們可以都走得更遠一點、更穩一點。
從開始構思這本「文集」,我們的想法就是去找我們景仰的對象請益,我們想找有蓋章認證跟有真相(有扣繳憑單)的「過來人」來對後進發聲;我們找的是從無到有、凡事不假外求的自闖客,他們如何能「喊水會結凍外加走路有風」,且讓我們聽他們話說從頭。
我們想找的是大器、有一說一、不帶心機的聲音。我們希望入手的文字裡帶著感情,我們會讓讀來像在啃報紙的PowerPoints在家歇息;我們想讓不同背景的創意人相聚紙上,讓大家掏心挖肺拿自己的故事分享。我們要日記上撕下來的扉頁,不要個案分析的實驗。我們在做書,也在開一場無聲的座談會。
什麼是藝術?用心去做的事情就是藝術。我們希望光譜上的每個藝術家都能來為本書添色。我們希望這是一間生氣蓬勃與眾聲喧嘩的沙龍,藝術家、作家、行動家、自闖客與「搞操煩」的騷人墨客都可以來共襄盛舉。思想派、創作者、舞者、創社社長、小小天地的國王、勇闖世界還能活著回來放閃的大嘴巴,都是我們力邀的對象。
很幸運地,我們的想法變成了實況,我們找的藝術家都接下了我們的球,還打出了全壘打。我們打完了所有的勾勾後,還有剩下的東西可以「曝干」(晒成乾)。我們開了眼界,我們折服於這些稿件的深廣與涵養,我們深感前輩們水準之高,卻又願意跟我們一起往深處縱身一跳。
本書裡的文章都符合三個條件:文字未經修飾有如素顏、筆者真誠直逼掏心挖肺,內容反映市場絕於虛言。每篇文章各觸及不同的主題,也對如何在瞬息萬變與處處讓人爆氣的經濟環境中當個創意人,提出了不同見解。想在創意路上的每分耕耘多一點點收穫,想讓計畫大步走,文章之後的習題可供你試試身手。
本書滿滿的是扎實的建言、典範與靈感,它們是你的油門,煞車皮和保險桿。有些文字會帶給你啟發,有些會逗你笑,有些在「莊孝維」,有些在引戰,端視它們的作者是誰——正所謂文如其人。但總之一切的內容都是要推著你去動腦、動手,都是希望你的創意能開花結果。
我們一路上收穫滿行囊,希望你也能跟我們一樣。
——傑森與潔西卡
開場白
傑森‧歐伯霍澤∕媒體編輯與製作人
潔西卡‧哈吉∕畫師與寫手
歡迎來到當下。
創意路的起點不是傳說中的收發室。一板一眼的工作是阿公阿嬤做的事情,就像退休金跟午餐打菜時的種族隔離一樣屬於過去;數以萬計的我們現在連著各種網絡,接著各式案子,網絡上有一格格的畫素,也有願景一幅幅。月圓月缺,我們每天都可能換頭銜,甚至效法倫敦的天氣一日數變。我們的職涯如果有路,也是自己走出來的。
我們的答案多,問題更多。我們不放手,直到市場的肯定到手;我們一心多用,我們學習分身的忍術,我們廣結善緣,我們思考從不停歇、計...
目錄
開場白
01新手上路指南
尼可・道格拉斯Nick Douglas∕喜劇寫手
02方向、成功、你 Direction, Success, and You
傑森・歐伯霍澤 Jason Oberholtzer∕編輯與製作人
03八面玲瓏的八爪章魚
班‧葛瑞爾,又名「蛙人」Ben Grelle, aka the Frogman/網路笑匠、作家、攝影師、平面設計師
04替出來闖的說句公道話
艾德禮安‧桑德斯 Adrian Sanders∕Beacon共同創辦人
05關於「胸有成竹」這件事
法拉‧卡力德 Farah Khalid∕電影剪輯
06能做出東西來的,都叫做工作
麥可‧洛葛聶塔 Mike Rugnetta∕製作人與表演者
07你是做什麼的?
艾瑪・柯尼希 Emma Koenig∕電視編劇與幽默作家
08啟動你朝思暮想的對話
亞夏‧多恩菲斯特Asha Dornfest∕「育兒妙招」部落格(Parent Hacks)創辦人
09必取‧老闆‧男孩
凱爾西‧韓森 Kelsey Hanson∕Vocal Design創辦人
10放開那個小孩!讓他/她從你內心出來!
莫妮卡‧古茲曼Mónica Guzman∕專欄作家與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會士
11撥撥算盤
湯瑪斯‧勒維瑞特 Thomas Leveritt∕導演、作者與畫家
12有志者事竟成:撐下去的二枚腰精神
凱西‧包爾斯 Casey Bowers∕自由寫手
13在這大千世界中,藝術家的定位是啥?
喬瑟芬‧岱克Josephine Decker∕電影剪輯與表演藝術家
14好運可以DIY
唐娜‧薩爾加多Donna Salgado∕舞蹈藝術家
15一朝被蛇咬,永遠好不了
亞莉克斯‧波爾曼 Alex Pearlman∕復健中的創業者與數位新聞妹
16 不要小看「觸媒」
丹堤‧雪佛Dante Shepherd∕大學教授與網路笑匠
17 網路集資怎麼搞?(如何讓產品問世?)
布拉德‧歐法瑞爾Brad O’Farrell∕遊戲設計師
18非套餐的職業生涯,怎麼點菜?
潔絲‧金波‧萊斯利Jess Kimball Leslie∕趨勢觀察家
19何以每個人都需要一位事業夥伴
梅瑞蒂絲‧哈格悌 Meredith Haggerty∕出版創業家
20闖蕩必修學分:饒舌對戰與遊戲設計前線教我的事
亞歷克斯‧拉森 Alex Larsen,又名扭曲小子(aka Kid Twist)∕饒舌戰士與遊戲設計師
21想吃的吃,不想吃的就擱著
南西‧札斯圖蒂爾 Nancy Zastudil∕藝廊負責人、策展人、藝評撰稿人
22 放長線,釣大魚
李‧李菲爾 Lee Lefever∕Common Craft共同創辦人與創意總監
23 逆流而上,你膩了嗎?
傑夫‧懷薩齊 Jeff Wysaki∕部落客與笑匠
24有捨才有得
潔西卡‧哈吉 Jessica Hagy∕藝術家與寫手
25你就是產品,而這產品爛透了:給藝術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柴克‧維納史密斯 Zach Weinersmith∕網路笑匠
本書作者群
誌謝
開場白
01新手上路指南
尼可・道格拉斯Nick Douglas∕喜劇寫手
02方向、成功、你 Direction, Success, and You
傑森・歐伯霍澤 Jason Oberholtzer∕編輯與製作人
03八面玲瓏的八爪章魚
班‧葛瑞爾,又名「蛙人」Ben Grelle, aka the Frogman/網路笑匠、作家、攝影師、平面設計師
04替出來闖的說句公道話
艾德禮安‧桑德斯 Adrian Sanders∕Beacon共同創辦人
05關於「胸有成竹」這件事
法拉‧卡力德 Farah Khalid∕電影剪輯
06能做出東西來的,都叫做工作
麥可‧洛葛聶塔 Mike Rugnetta∕製作人與表演者
07你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