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學者對於臺灣藝術展覽的研究多為針對單一展覽或某項展覽機制的思考,較缺乏全景式的脈絡呈現。本書嘗試為臺灣的藝術展覽研究,這個已然成形但尚未有明確脈絡的知識體系,做專題性的爬梳整理。其中精選十一篇過去曾出版或為本書新撰之國內外學者專文,透過「有關展覽研究的前置思考」引出對於展覽史的思索,同時以「臺灣近代藝術史裡的展覽」回望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之後的發展脈絡,由各篇不同的角度為臺灣展覽研究提供更為全面的觀瞻。
作者簡介:
.Jérôme Glicenstein(傑洛姆.格利松史坦)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教授
.白適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系主任。
.蕭瓊瑞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黃冬富
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講座教授
.高千惠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客座教授
.林振莖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高愷珮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畢業。從編輯一業脫逃,現正前往學習推廣教育的實踐道路上。
.陳曼華
國立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蔣伯欣
藝術史學者。2000年起發表「臺北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新漢城畫派大展」及故宮、史博館、北美館、省展等展覽史研究。現正籌編「臺灣當代展覽史」叢書。
.林宏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
.黃海鳴
資深策展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兼任教授
.倪再沁(1955-2015)
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第二任館長,任期1997至2000年。
推薦序
撰文 ∕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
所謂書寫歷史,談論的時態是過去,但以何種視角切入觀察、用什麼觀點紀錄,反映的則是執筆者的當代哲學和文化思維。歷史的發展與文化的演進是兩條同步運行的軸線,當一個個的「當代」持續堆疊,發展成更深層、寬廣的文化意識和思考向度,使書寫歷史除了記錄未曾紀錄的範圍,同時也對既有的論述加入更細緻的討論,或是翻轉前人的觀點。
演化(evolution)一詞,字源來自拉丁文的evolvere,意思是展開一個原本捲在一起的東西。歷史書寫其實就是一種不間斷的文化演化,透過不同世代書寫者的持續爬梳,歷史因此不僅只是一個被禁錮的殘影,而是隨著時間擴張討論內容的有機體,由相對單純的解讀,走向多元層次的理解,是一項不斷被重啟、推進的動態文獻。正所謂鑑往知來,藉由這種不斷「展開」的過程,我們得以更清楚的了解過去,進而理解現在,同時邁向未來。這也是為什麼不論在何種領域,研究、建構、了解歷史是如此的重要。
臺灣藝術史的書寫最早始於1950年代,至今不到百年時間,然而透過不同時代藝術史學者的投入,我們已然經歷了資料發掘整理、引用西方觀點探討,以及結合多元學術領域檢視藝術發展的不同時代進程。在逐漸摸索的過程中,不論在研究方法或主題的探索上,都已構築出一個屬於臺灣的獨特理解脈絡。而在資訊擴散愈發快速的今日,對於藝術史的書寫更不容停滯。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致力於臺灣藝術史的研究撰寫與推廣,配合文化部推動之「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2020年起推出「臺灣藝術論叢」系列專書,這套系列叢書將以臺灣藝術史為核心,兼容藝術領域中的繪畫、雕塑、建築、攝影、美學、漫畫、設計、工藝、影像科技等範疇,邀請當代藝術史研究者針對不同主題展開專題性的探討。我們期待透過今日更加多元豐富的研究觀點,在既有藝術史知識體系中作突破和創新思考,或開拓出不同以往的嶄新研究命題。透過規劃與推動,書寫臺灣藝術史,紀錄這個世代的文化軌跡。
撰文 ∕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
所謂書寫歷史,談論的時態是過去,但以何種視角切入觀察、用什麼觀點紀錄,反映的則是執筆者的當代哲學和文化思維。歷史的發展與文化的演進是兩條同步運行的軸線,當一個個的「當代」持續堆疊,發展成更深層、寬廣的文化意識和思考向度,使書寫歷史除了記錄未曾紀錄的範圍,同時也對既有的論述加入更細緻的討論,或是翻轉前人的觀點。
演化(evolution)一詞,字源來自拉丁文的evolvere,意思是展開一個原本捲在一起的東西。歷史書寫其實就是一種不間斷的文化演化,透過不同世代書寫者的持續爬梳,歷...
目錄
館長序………8
編輯室筆記………10
.策展人的創生——當代藝術的波動………14
Jérôme Glicenstein(傑洛姆‧格利松史坦)
.臺灣美術展覽小史——兼論「國民美意識」之形塑………35
白適銘
.臺、府展記事本末(附史論)………55
蕭瓊瑞
.省展的角色變革及其因素析探………98
黃冬富
.從歷史背影看當代的身形——史博館∕極端新派∕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的三角關係………126
高千惠
.展覽.場域——回看朱銘1970年代的藝術現場………151
林振莖
.多重藝術與竟的交織:重探「異度空間」與「超度空間」的歷史意涵………173
高愷珮
.想像的臺灣當代藝術——從北美館「新展望展」到「臺北雙年展」的查考………191
陳曼華
.諸眾之眼——策展機器再批判………223
蔣伯欣
.臺灣館作為一個展演機制………243
林宏璋
.可遇不可求的共振機會?——談藝術介入空間啟動複雜關係與改變………255
黃海鳴
附錄
.全球華人美術策展人——以臺灣觀點………287
倪再沁
.從「發現亞洲藝術新航線」出發——「亞洲美術策展人會議」序………292
倪再沁
館長序………8
編輯室筆記………10
.策展人的創生——當代藝術的波動………14
Jérôme Glicenstein(傑洛姆‧格利松史坦)
.臺灣美術展覽小史——兼論「國民美意識」之形塑………35
白適銘
.臺、府展記事本末(附史論)………55
蕭瓊瑞
.省展的角色變革及其因素析探………98
黃冬富
.從歷史背影看當代的身形——史博館∕極端新派∕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的三角關係………126
高千惠
.展覽.場域——回看朱銘1970年代的藝術現場………151
林振莖
.多重藝術與竟的交織:重探「異度空間」與「超度空間」的歷史意涵………173
高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