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克帝斯.強森

的圖書
來上一堂破壞課: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教育新解
$ 218 ~ 288
來上一堂破壞課: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教育新解
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麥可.宏恩克帝斯.強森(Clayton M. ChristensenMichael B. HornCurtis W. Johnson) / 譯者:袁世珮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日期:2009-02-27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5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來上一堂破壞課: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的教育新解

內容簡介

教育界、商界、家長必讀的創新解答
《創新的兩難》及《創新者的解答》作者、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最新力作
用破壞性創新打破標準化的工廠式教育系統

  回想一下過去的求學經驗,學校就像是個標準化的工廠作業系統,用同樣的教材及統一的節奏教導各種學科,生產出大量的學生。不論學生是否已經學會前面教的觀念,還是必需開始學習下一個觀念。相反地,如果某些學生剛開學就搞懂所有微積分的概念,也得跟其他人一樣乖乖上完一整各學期。制式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更會造成知識無法有效傳遞的困境。

  克里斯汀利用有二十年研究背景的「破壞性創新理論」為基礎,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改方向。適當運用電腦化學習做為學習的平台,針對學生量身打造的順序來整合內容,讓學生能在他們喜歡的地方、以他們喜歡的步調、符合他們智能類型的方法去學習。

  本書從一所陷入困境高中的虛構故事開始,一步步說明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可為全世界的教育者指引了一個前進的方向,使學校教育變成內在的激勵,幫助學生學習並實現他們最大的夢想。雖然本書所舉的例子,主要來自美國,但這裡的建議課程適用於全世界。事實上,有些建議已經開始在某些開發中國家中實施。

本書特色

  大多數有關改善學校的著作,都是研究學校的需要而提出的結論。但《來上一堂破壞課》不一樣,本書的學術領域是創新。作者研究、寫作本書的方法,並非立基於公立教育,而是根源於創新研究,就像一套濾鏡一樣,從不同角度來檢驗這一行的問題。這些濾鏡有能力照亮不同領域的複雜問題,並已獲得印證,包括國防、半導體、醫療照護、零售業、汽車業、金融服務業、電信業等各領域。希望《來上一堂破壞課》對公立教育問題的創新做法,也可以為這個領域帶來創新的見解。

作者簡介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主要研究技術創新、策略布局,和專研產業競爭的波特 (Michael Porter)、首創平衡計分卡的凱普蘭(Robert S. Kaplan)等並列哈佛商學院名師。他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以及《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前者除了為他奠定「創新大師」的學術地位,更獲1997年度「全球商業書籍獎」(Global Business Book Award)、「金融時報∕博思管理顧問公司」最佳商業類書籍獎,以及2000年政大科管百大好書。

麥可.宏恩(Michael B. Horn)

  耶魯大學文科學士及哈佛大學商管碩士,也是「創見機構」(Innosight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與總幹事。

克帝斯.強森(Curtis W. Johnson)

  身兼作家、顧問與學院院長,主持一所公共政策研究機構,也是明尼蘇達州長卡森(Arne Carlson)的幕僚長。強森與他的同事都是特許學校運動的早期倡議者。

譯者簡介

袁世珮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暨外文學士,現任媒體記者,翻譯資歷15年,譯作甚豐。

 

目錄

序文
藍道圈高中
第1章:為何學校難以配合每位學生的不同學習方式,採取不同的教學法?
第2章:開始改變:學校符合社會的需求
第3章:塞滿教室的電腦
第4章:以破壞模式配置電腦
第5章:以學生為主體式的學習制度
第6章:早期學習對學生成就的影響
第7章:改善教育研究
第8章:打造改變的共識
第9章:提供學校創新所需的架構

 

破壞性創新如何改變教育

  我們對學校都有著很高的期許。儘管每個人抱持的期望不同,但似乎有四點是共通的。我們將這四個願望綜合說明如下:

1.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2.促進一個充滿活力、高度參與的民主體制,這個體制下的選民富有民主素養與智慧,
不會跟著自私自利的領導人而起舞。
3.修練技術、能力和態度,使經濟能持續繁榮,保持競爭力。
4.培養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的體認與包容,懂得尊重彼此差異,而不是加以迫害。

  然而,我們在達成這些願望的過程並不平順。角色功能愈來愈弱化的教會和家庭,必須為這個社會的倒退和空轉負起一些責任。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在推動社會邁向上述目標的努力中,學校可以扮演一個更有效的角色。

  為什麼學校很難改善?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套理論。其中一個就是學校經費不足。如果真的是這個問題,那答案必然是更多政府預算、更高的地方所得稅,父母也要多付一些學費。社運團體提出控告,指控政府拒絕給學校適當的經費,就是政府怠忽了憲法上的義務。蓋洛普2006年的一項調查就指出,社會大眾支持給教師較高的薪酬。

  但錢真的是問題癥結嗎?美國的公立教育制度在每位學生身上花的經費,只比少數幾個國家少,然而平均而言,美國學生的表現和其他先進國家的學生相比,卻只是差強人意,甚至低於別人。在過去三十年,平均花在每位學生的經費已經增加了一倍,但學生表現卻沒有相對的提高。而在各學區內,學生的表現跟國家花在他們身上的教育經費多寡並不一致。

  只要比較一下肯塔基州的兩所學校,就可見端倪。2004年,傑弗遜鎮(Jefferson County)的波特蘭小學(Portland Elementary)在每位學生身上所花的費用,幾乎是卡利斯鎮(Carlisle County)小學每位學生的三倍。然而人口結構和波特蘭小學很接近的卡利斯鎮小學,卻在全州的當責指標(accountability index)評量中,分數比波特蘭高了26%。這並不是說金錢不重要,但金錢(或者缺錢)並非唯一因素,否則發生在全美、在肯塔基州,或者其實在美國其他許多學區中的異常現象,又是該怎麼解釋?一定還有其他因素在作祟。

  也許問題出在教室裡的電腦不夠多。電腦這項工具如今已普遍應用於工作和娛樂上,其實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就已出現教室內應該添購電腦的呼聲,當時電腦還不普及,才剛開始進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許多人預言電腦會掀起世界的革命,而他們認為,學校裡有電腦,是天經地義的事。

  接著學校的電腦經費和整體預算經費雙雙大幅增加。到1995年,美國平均每所公立學校都有72部電腦輔助教學。到2003年,幾乎變成兩倍,達到136部。而1998年時,平均12名學生可使用一部能上網的電腦,到了2003年,平均人數已經降為4人。如果在教室內添購電腦是道處方,那麼現在應該可以看到成果了,但成效並不顯現,學生的考試成績幾乎沒有改變。一定還有電腦和科技以外的更好解釋。

  另有一群人則是怪罪學生和家長。教育人員常常抱怨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沒有能力學習,再不然就是歸咎於家長並未督促課業或出席家長會。一般大眾普遍接受這種說法。他們看到有些孩子在街頭遊盪,身穿奇裝異服。的確,讓學校問題更雪上加霜的是,少數族裔出身的學生在學校表現不佳的人數占比,近年來急遽增加,從1970年代的20%左右,到今天已增至35%。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人數也在攀升中,這些族群在學校向來表現不佳,從1980年之前的低於10%,到現在約20%。

  這些因素當然會使得學校工作更為艱困。但有些特例可用來說明,這些一般性的解釋並不是造成學校困境的根源。許多學校的新生成員大都是一般人眼中「沒希望」的孩子,但這些孩子的成就和那些較富裕族群組成的學校卻差不多。

  就以馬里蘭州蒙特哥利鎮(Montgomery County)的公立學校為例,該鎮將學校分為兩類:紅色區及綠色區,前者深受貧窮影響,後者則是經濟條件富裕的地區。自從被確認為紅色區學校,並開始採取不同於綠色區學校的做法時,紅色區學校的少數族裔學生表現突飛猛進,成績接近以白人學生為主的綠色區學校。此外,學生入學時的資質和在校表現之間也沒有明顯關聯。所以一定有比怪罪學生更好的解釋。

  會不會是美國的教育模式和其他國家的教育模式相比,已經失敗了呢?想像一所學校,每間教室裡,有老師站在前面,對著學生講一整天的課。學生們都不開口,即使他們不明白某個觀念,也很少開口求助。老師就是一直講課。考試是在測驗死背能力。現在,把這樣的景象和更多元的教學方法、更有活力的環境來比較。老師講課,但學生常常舉手參加討論。有時候,學生進行實作,而老師在教室裡走動,提供必要的協助。還有時候,學生是分組進行有趣的專題討論或實作。

  哪種學校比較好?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但有意思的是,前者代表大部分亞洲學校傳統上課模式,而後者較接近美國的典型。根據這一點,我們會預期來自亞洲課堂的學生應該比美國的學生差。但平均而言,亞洲學生在數學評量上的分數卻高於美國學生。弔詭的是,許多亞洲學校也採取了不少美國學校的做法。所以,一定有比失敗的教學模式更好的解釋。

  那麼,教師工會必然是癥結所在?許多人指出,工會迫使學校更重視老師的需求,而不是學生的需求。如果我們可以讓學校脫離工會的箝制,那麼照理說,學校就能為學生提供更周全的服務。

  就像所有的解釋一樣,這個說法在某種程度上說得通,但對於找出決定性的解釋並無助益。再以蒙哥馬利鎮的公立學校為例,這個學校有很強勢的教師工會,而南加州的查爾斯頓鎮(Charleston County)學區並沒有教師工會。然而,蒙哥馬利鎮公立學校的學生,表現優於查爾斯頓鎮的學生。的確,美國有些特許學校(chartered school)不受教師工會的限制,但學生表現並不會比受工會限制的學校好,有時甚至更差。所以,解決工會問題或許並不能解決學校的問題。

  所以,如果經費太少、電腦太少、學生(和家長)不夠用功或準備不足、失敗的教學模式,以及強勢的工會,這些個別因素都不是造成美國公立學校困境的根源,有沒有可能是這些因素加總起來的力道限制了美國學校?當然有此可能。但在其他國家的學校也存在這些因素,然而證據顯示,其中有些國家的學生表現比美國好多了。

  隨著證據逐一反駁教育困境的常見解釋後,最近又出現了另一個說法:我們評量學生表現的方法根本就錯了。這當然也正確。即使以最佳的方法評量學生表現,也只是最接近實際的真相而已,而非百分之百,這在各國學校都一樣。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熱門辯論話題,它超越了有關考試成績的評量正確性。本書作者克里斯汀生,因為工作關係,時常進出矽谷的公司。三十年前,在矽谷工作的人主要是在美國出生和受教育的人,但今天,以色列人、印度人和中國人在這裡工作的人數之多,相當令人驚訝。在美國受教育的人正失去他們在此工作的就業優勢,而這並不是因為美國評量學生表現的方式出錯了。美國一直保有在全球的科技優勢,不是因為它的公立學校把最有潛力的技術人員送進美國大學,而是因為美國始終是個大磁鐵,吸引來自全球的頂尖人才。但這點也開始改變了。

如果這些常見的解釋不能解釋問題所在,那麼教育的困境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所以,我們就來診斷這個基本問題吧。如果其他國家的學校也出現上述這些問題,為什麼他們有那麼多學生的表現優於美國的學生?

  激勵是每一個成功創新的催化劑,對學習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要成為一名偉大的運動員或偉大的鋼琴家,更需要持續性的努力與練習,要訓練大腦正確地刺激腦神經突觸,因而練出對肌肉運用必要的記憶和思考,修練這些技能所需的時間,和學習閱讀、處理資訊,或者思考數學與科學問題所需的時間,其實是一樣的。除非學生(就此而言,還包括老師)受到充分的激勵,否則他們很可能抗拒任何辛苦的學習,在達到成就前就放棄學習。

  激勵可以是外來的,也可以是由內心自發。外來的激勵,就是來自任務本身以外的事。舉例來說,有個人學會做某件事,不是因為她發現這件事本身很刺激或有趣,而是因為學會這件事,可以讓她獲得另一件她想要的東西。內在激勵就是工作本身能刺激和促使一個人堅持到底,因為工作本身對他來說很有趣,也很有意義;在這種情形下,即使沒有外來的壓力,受到內在激勵的人,即便學習過程中有問題發生,他還是會下定決心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如果學生學習的外在激勵夠高,學校的工作就簡單輕鬆多了。因為學校不必以內在激勵的方法去教課,只要提供教材就夠了,學生會因外來的壓力而選擇去學會這些教材。但當沒有這種外來的激勵時,事情就會變得棘手。學校要想辦法讓學生願意發自內心學習。

  看看這個例子。當日本公司發展出一流的製造能力,並足以影響全世界,在1970和80年代時超越美國公司時,最常見的解釋就是,日本大學生研究數學、科學和工程的人,是美國大學生的四倍,而日本人口中只有美國人口的40%。許多人認定,這些科學家和工程師,就是日本經濟起飛的主因,而一般認為這對美國經濟是個威脅。

  但在日本繁榮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科學和工程學位的畢業生比率下滑了。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和學校本身沒有關係,因為學校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經濟繁榮才是元兇。當日本自二次世界大戰的灰燼中浴火重生時,出現一股明確的外在激勵,鼓勵學生研究科學和工程這類能帶領他們脫貧、創造高薪的學科。但當國家和他們的家庭富裕後,外來的壓力消失了。有些人仍能接受學校以傳統方式教導的科學和工程,也發自內心喜歡這些學科,這是受到內在激勵,當然也有些人是受到其他的外在激勵,所以選讀這些學科。不過有很多人已經不想再勉強自己研究那些他們不感興趣的學科,以致這類學科畢業生比率降低。同樣的下滑趨勢如今也發生在新加坡和韓國。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只有較低比率的學生在研究數學和工程,因為外在激勵已經消失了,再加上這些學科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產生內在激勵。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如前所述,作者認識不少矽谷的「創業家」。這些人都是世界一流的工程師、數學家和科學家。然而,這些巨擘的孩子中,很少人研究這些主題。相反的,他們都選擇人文和社會學科領域。因為家境變富裕了,研究這些主題最強大的外在激勵之一消失了。如前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曾經說的:

  我必須研讀政治學和兵學,吾兒方有研讀數學和哲學的自由;吾兒應研讀數學、哲學、地理、自然科學、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其子方有權利去讀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繡帷(tapestry)和陶瓷。

  亞當斯說得很有道理。當一個開發中的國家發展出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時,研究科學、數學和工程,能帶來豐厚的報酬,確保學生遠離貧窮。而當這個國家達到穩定和繁榮,學生有更大的自由去研究他們覺得有趣、內在受到激勵的學科。

  因此,奇怪的是,繁榮富裕可能成為激勵上的大敵,不利於那些難以內在激勵方式教導的學科成長。這也就是為什麼原本取得科技優勢的日本,現今優勢已轉移到中國和印度的關鍵原因之一。因為各種文化、經濟和社會因素,美國的學校和其他國家學校相比,起始點較為不利,因為其他國家的社會裡有較多的外在激勵。我們同時也發現,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在學校裡用功讀書、學習科學和工程,不見得比其他學科的人更能出人頭地。在那些國家,也並沒有太多外在的理由去忍受學校的傳統教學方式。

  當然,國家富裕不是唯一的因素。在繁榮社會裡,還是有許多低收入的學生並未受到激勵,因為那裡還有其他更複雜的文化和家庭影響因素。1966年發表的著名的柯曼報告(The Coleman report)就印證了這個說法。該報告主張:在美國一個學生的在校表現,最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家庭背景,他的結論並指出,我們可以預期學校將帶領社會邁向本章開宗明義所列出的幾個目標,然而,學校必須是讓我們朝這個方向邁進的一股重要而正面的力量,學校也一定要與時俱進。

  學校教學可以提供學生內在激勵,也應該這麼做。問題在於,為什麼經常事與願違?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解釋為什麼、如何做,正是本書的宗旨。

學校困境的來由

  接下來的章節會綜合說明,我們從旁觀察公立教育,並透過破壞性創新理論的濾鏡所看到的一切。我們已做了二十年的研究,才建立起這些理論,在應用上不限於特定產業,或只用於營利產業。各位在接下來的章節會看到,要建立學生的內在激勵機制,讓他們樂在學習,這雖是艱巨挑戰,但這些理論為克服挑戰帶來了無限光明。從診斷根源出發,康莊大道就會出現在眼前,我們要為全世界的教育者指引了一個前進的方向,以確保每位學生的學習。

  雖然本書所舉的例子,主要來自美國,但我們相信,這裡的課程適用全世界。事實上,我們有些建議已經開始在某些開發中國家中實施。雖然許多創新理論是出自我們的研究,但我們也感謝許多其他的學者和從業人員幫助我們完成此書。以下是本書各章的簡介:

  第1章強調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法都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個觀念是本書的基石之一。要把學校變成體驗內在激勵的地方,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提供量身打造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以符合每個孩子最佳的學習方法。如我們在第1章所說的,學校環環相扣的架構,迫使他們把教學和評量的方法標準化。標準化就和學習的客製化互相牴觸。為了推廣「客製化」,學校就必須從對整批學生的整體指導,變成模組式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方法,利用軟體做為重要的傳送載具。

  第2章闡釋我們為什麼有信心,相信學校能夠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做法。有關破壞性創新理論的入門介紹顯示,美國的學校事實上是在穩定進步的。社會只是改變品質的定義、要求學校接受新的任務,讓教育體系也能與時俱進。在許多創新的議題中,雖然有不少成功組織失敗了,但學校可以適應得非常好。

  如果你不熟悉破壞性創新理論,第2章對於理解本書其他章節會很有幫助。破壞是個正面的力量,這個過程讓創新能把一個複雜且高價的產品和服務市場,轉變為具備簡化、方便、易取用、負擔得起等特色的產業。

  第3章鑑於目前大多數學校環環相扣的課程架構,什麼因素可以讓學校變成一個較為模組化、以學生為主體的做法?科技是一個可行的路徑。我們將科技廣義地定義成一個過程,讓組織能投入人力、資本、原料和資訊,變成價值更高的產品和服務。因此,所有公司,包括學校,就要應用各種科技。其中有些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科技,當學校教學和測驗標準化的需求,遇到依學生學習方式客製化的需求,因而形成衝突時,這樣的科技就能兩者的衝突得到緩衝。在最常見的情況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科技包括一台電腦與軟體,可以針對學生的學識程度與學習方式而設計。個人家教是另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類型。統一技術正好相反,是針對所有學生都用同一套單一的指導方式;一位老師對著全班講課,所有人都用同樣的課本,這是教育界最常見的統一技術,但如果電腦軟體也想以同樣方式指導所有學生,這也是一種統一技術。

  問題在於:為什麼學校不能往這個方向前進?畢竟過去二十年來,為了替學校添購電腦,已花費600億美元以上了。答案是,學校將新科技「塞進」既有的架構裡,以致破壞性科技無法在新教育模式裡扎根,也無法成長、進而改變他們的運作。

  第4章談到學校要如何成功地實施電腦教學?關鍵在於,讓借助電腦學習的族群和根本未使用電腦的族群競爭。我們會在本章說明這一點,並舉例說明學校如何已經應用這個方法,以及如何做得更成功。

  第5章闡明破壞是兩階段的過程。我們在第4章指出,學校已經實施了電腦化教學。但要達到全面性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就必須發展出十二年公立教育制度以外的許多新科技。破壞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科技,必須先解決傳統教室以外的重要問題,才能改造教室內的教學,如此一來,長期下來,就可能在教育中塑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制度。我們在本章針對此一現象提出一些合理的預測。

  第6章談到,前面五章打造出一個環環相扣的論證,說明如何在十二年的公立教育歷程中從一言堂式的指導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科技,我們相信這十二年教育是學生發掘他們最大潛能的最重要時機。然而,也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五歲讀幼稚園才起步,已經太遲了。的確,我們的經驗是,人生的最初十八個月,就已經大致形成了我們的智能。而影響我們此後一生的自信心,實際上在五歲時就大致確定了。這個主題的討論就足以寫一本書。但隨著十二年國教期的重要性日益受重視,有些重要的事值得討論。這一章我們將拉高角度來看待這些挑戰,並評估各種被提出的解決方案的可能效果。

  第7章我們會說明為什麼大學教育的標準研究方法,並不能為教育者提供明確的指引。本章為實務的教育研究建議了一個改善方法,以提升教育的可預測性。

  第8章提到當我們向學生主體的科技前進時,中間還會遭遇很多其他的管理和組織挑戰。其中有許多都對今日的教育者造成很大的顧慮。在本章及第9章,我們會舉出研究中的一些理論,為學校領導人和決策者提供一些管理技巧,以輔助這些改革的實施。

  教育界對於應該達成哪些目標,還莫衷一是,更別說是最能達成目標的方法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特定的工具才能帶來改革。所有議題必須是在特定前提下來處理。本章會討論可運用的工具類型。學校領導人必須更充分應用「集權與分權的工具」。我們會在本章中說明原因和它的意義。

  第9章談到學校負責人受限於手邊的工具無法有效利用,他們導入改革的方式也因此受影響。美國的學校常常陷入困境,因為他們沒有在不同的團體推動合適的改革方案。本章會說明哪些團隊適合哪種類型的問題,並提出新方法的建議,以確立特許學校在美國教育制度中能扮演的角色。

  要實現我們對學校最高的期望,這條路絕對不好走。但只要每天都能有一些突破、了解學生如何學習和建立知識,未來幾年大步躍進的機率就會很高,尤其我們已經了解學校陷入如此嚴重困境的根源。如果能走出本書所提出的光明大道,就能使學校教育變成內在的激勵,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以實現他們最大的夢想。

  要踏出這旅程的第一步,就從一個虛構的故事開始,這是加州某一所陷入困境的高中。這則開場故事讓我們認識一些核心的人物,而這個故事貫穿全書每個章節的開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576039
  • 叢書系列: 經營管理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晉升高手一定要懂的量價分析
作者:張凱文
出版社:羿勝國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23
66折: $ 16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海獅說歐洲王室羅曼死
作者:神奇海獅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1
66折: $ 22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焦慮的投資人:戰勝恐懼、貪婪、希望和無知,充分利用金錢創造財富
作者:史考特.納遜斯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8-01
66折: $ 27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占星全書(三冊):《行運占星全書》、《月亮推運占星全書》、《月之南北交全書》
作者:愛波.艾略特.肯特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0-08-03
66折: $ 96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詹惟中2025開運農民曆隨書附贈「日進斗金X財源滾滾」掛飾
作者:詹惟中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01
$ 34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iffy潔膚柔濕巾-10抽(綠)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18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獵人 38
作者:冨樫義博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2-23
$ 9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 110
作者:尾田榮一郎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7
$ 98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強肝、利膽、莫遲胰:診治照護保健全書
出版日期:2024-12-28
$ 39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思想(51):辨析「中華民國」
作者:思想編輯委員會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2
$ 25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青春之箱 (首刷限定版)16
作者:三浦糀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31
$ 14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向陽之戀 (首刷附錄版) 05
作者:李崇萍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28
$ 133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