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借助感性的理性主義概念來回顧美學的出發點,並在此基礎上,重構了鮑姆加登感性認識的美學,將之當作主體及其官能的理論。隨之,作者又通過赫爾德、蘇澤爾和孟德爾頌等人的文本,以力量美學作為反模式的基本主題進行探討。
最後,在與康德的商榷中,在對尼採的接續思考中,作者總結了關於哲學美學和作為善行理論的倫理學的看法,向讀者展示了美學經驗作為力量遊戲的經驗所具有的倫理學意義:它教我們行動與生命區分,亦教我們生命的另類善行。
克里斯托弗·孟柯,德國哲學家,1958年生於科隆,自2009年起擔任法蘭克福大學哲學教授。研究重點為政治哲學、法哲學、主體性理論和美學,著有《藝術的主權:阿多諾和德里達之後的美學經驗》《悲劇的當代:試論判斷和遊戲》《藝術的力量》《權利的批判》《自律與解放:黑格爾研究》《解放的理論:關於自由的生成》等。
翟燦,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200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著有《藝術與神話:謝林的兩大藝術哲學切入點》等,參與合譯《科學時代的理性》《藝術心理學新論》等。
何乏筆(Fabian Heubel),哲學家、漢學家,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碩士、德國達姆施塔特科技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著有《何謂中國哲學?批判性的視角》《修養與批判:跨文化視野中的晚期傅柯》等,譯有《福柯考》等。治學範圍涉及跨文化哲學、修養哲學、當代歐洲哲學、歐美漢學、儒道思想、美學等。
劉滄龍,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著有《氣的跨文化思考》《內在他者:莊子·尼采》以及若干關於儒道氣的思想、尼采哲學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