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一三年十二月,「和食,日本人的傳統飲食文化」(WASHOKU; Traditional Dietary Cultures of the Japanese)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為「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和食是繼法國美食(Gastronomic meal of the French)、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墨西哥傳統料理(Traditional Mexican cuisine)與土耳其的喀須喀克(Ceremonial Keşkek tradition)之後榮獲登錄的飲食文化。和食中,「使用日本多樣化的新鮮食材,以米飯為中心,營養均衡」與「將自然之美與季節的更迭呈現於餐點中,是一種富有尊重自然精神的傳統飲食文化」的這兩項特點,皆獲得極高的評價。
和食中最重要的食材就是稻米。米飯中除了醣類之外,更有富含均衡必須胺基酸的優質蛋白質、維持健康所不可或缺的鈣質、鐵質等礦物質及維他命,光是透過白飯,就能廣泛攝取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此外,米飯所含的醣類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速度較緩慢,可以長時間提供能量。因此活躍於世界舞台的日本運動員們,在比賽前之所以食用米飯或麻糬,就是因為他們熟知米的特徵。
稻米是從生長於水田的水稻中收穫而來的,但是水稻並非日本列島的原生植物。據說水稻是距今約兩千數百年前,從中國南方經由朝鮮半島,伴隨著栽培技術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便在全國開墾水田、打造渠道、種植稻作至今。據說日本的人口在繩文時代約有二十七萬人,在古墳時代已超過五百萬人,而到了江戶時代末期則超過三千萬人。一般認為,人口數量的成長和稻米產量的增加息息相關。二○一二年,日本的水田面積為兩百四十六萬九千公頃,約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54%。假設以田埂圍繞的一塊水田面積平均為十~三十公畝,那麼便等於有超過一千萬塊的水田。
這些水田中,包括了位於陡峭中山間地域(日本農林水產專有名詞,詳見P40的用語解說)的小面積水田以及「梯田」。「小水田中金黃色的稻穗結實纍纍,紅蜻蜓盤旋其上」是日本人心中的故鄉意象。而這片景致的形成,乃是基於日本人兩千數百年來與稻米密不可分的關係。此外,水田還具有防止土壤沖蝕、土石流及洪水的功能,水田與渠道所營造出的水域環境,更成為了各種生物的棲息地。
稻米與水田農業雖是支持日本飲食文化與人們生活的核心,但現在日本的稻米消費量逐年降低,使得九十萬公頃的水田被迫休耕。此外,農民高齡化的情況也日益嚴重。雖然面臨著如此艱難的狀況,但近來部分農民開始善用農機,引進新的稻作技術,透過生產、販售消費者或大宗使用者(如量販店、餐飲業者、食品加工業者等)所需的稻米,肩負起振興當地農業的責任。
希望透過本書,能讓各位了解「稻米」是一種多麼優異的糧食,同時明白長久以來支持著日本飲食文化、國土保全、地方傳統文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稻米和水田,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八木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