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從2010年4月在蘇州舉辦第一屆兩岸刑法論壇以來,歷屆論壇的主題報告人所撰寫而發表的報告論文,評論人對於報告論文所提出的評論意見,皆具備學術研討會應有的水平,而廣受兩岸刑法學界的肯定。2014年9月中旬,在臺南成功大學舉辦的第五屆兩岸刑法論壇更不例外,係以「不作為犯的現狀與難題」當作議題,再分為四大主題:「作為與不作為的區別」、「不作為的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保證人地位的法源基礎(保證人義務的根據)」與「不作為的正犯與共犯」進行研討。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有九位,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張明楷教授(領隊)、黎宏教授,北京大學梁根林教授、車浩副教授,人民大學謝望原教授、李立眾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曲新久教授,東南大學歐陽本祺教授、西北政法大學王政勛教授;臺灣參與的學者有成功大學陳運財教授、李佳玟教授、王效文副教授、許澤天副教授、古承宗副教授,臺灣大學林鈺雄教授、周漾沂副教授、薛智仁助理教授、謝煜偉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李聖傑副教授、陳志輝副教授,臺北大學蔡聖偉副教授、徐育安副教授,中正大學黃士軒助理教授,高雄大學謝開平副教授以及筆者本人。
兩岸刑法論壇的召開,根據原本的協議是,每年由兩岸輪流舉辦乙次。於是2010年4月第一屆論壇在蘇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2011年3月第二屆論壇在臺北(政治大學法學院),2012年9月第三屆論壇在北京召開。在第三屆論壇圓滿結束的晚宴中,雙方顧及臺灣方面舉辦經費與人力上的負荷,經北京大學陳興良教授等人審慎商酌之後,當下確立新的模式,日後大陸方面連續舉辦兩次後,再由臺灣方面舉辦乙次,因而2013年9月第四屆論壇在山西太原召開。2014年9月第五屆兩岸刑法論壇,則經過臺灣方面的參與學者幾次協調後,由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承接舉辦。由於成大法律系的活動經費相當有限,遂透過「公益信託東吳法學基金」諮詢會議討論補助第五屆論壇的可能性,經諮詢委員們研商之後,決定撥款三十萬元充作成大法律系舉辦經費之外,並負擔本書出版的費用。
第五屆兩岸刑法論壇,從籌備、聯繫至論壇召開期間的接待等各項繁雜庶務,悉賴成大法律系的刑事法老師與學生們所付出的寶貴時間與精力,方得以圓滿成功,並且獲得豐碩的學術成果,擔當統籌主導工作的許澤天老師,自始至終的盡心費神,在此更要特別聊表謝忱與敬意。兩岸刑法論壇的舉辦,除了要摒棄國內普遍瀰漫著形式虛假的研討會,更要落實學術回歸學術、回歸真實,希望藉由此論壇的召開,讓國內中青代優秀學者能夠真正「以文會友」,在實質的研討會上,有更多發揮才華的空間與交流的場域。因此,也熱切盼望有更多的中青代學者一秉初衷,克盡學者本分,積極參與兩岸刑法論壇,共同追求真實的學術研究,以保有學者應有的風範。
本書的出版,有賴於辛勞撰寫報告論文的報告人與撰寫評論意見的評論人的努力,又承蒙舉辦本屆論壇的成大法律系刑事法老師與學生的鼎力相助,公益信託東吳法學基金全力補助本屆論壇的舉辦經費,同時又負擔本書的出版經費,元照出版公司提供本書出版的專業協助,又贊助本書封面的設計製作,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特此表達深摯的感謝。
公益信託東吳法學基金諮詢委員會代表
陳子平 謹識
2015年寒露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