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創造性永續協會

的圖書
協會
商會是指由商人為達到某種目標,通過簽署協議,自願組成的團體或組織。 協會是指由個人、單個組織為達到某種目標,通過簽署協議,自願組成的團體或組織。

中文「協會」一詞蘊涵英文Association與Cooperative之義,在日文與韓文中,皆分別用組合和協同組合表示。

協會和工會組織的概念不同。「協會」常指包括職業、僱主、行業、學術和科學等方面為達成某種目標而成立的組織。「工會」多指被雇用者為確保自身權益而成立的組織,多集中於僱傭者和被僱傭者的關係。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互住時代:打造社區共融生活的合作住宅

內容簡介

公民該有的居住選擇,國家應有的社會想像!
一群人行動,從建商和投機客手中奪回居住權!!

╱╱╱ 居住運動再起!行動與論述並行 ╲╲╲

✓理念、實踐、機制、未來,四大主題一次擺開
✓數十種不同合作住宅嶄新模式,且囊括多個城市治理創新及民間互助網絡機制
✓New全彩圖文,豐富的小檔案、手繪插畫、名詞解釋box滿滿吸收!
✓中文版獨家收錄前言、後記接台灣地氣!

  1989年,數萬民眾夜宿街頭抗議高房價!2021年,無殼蝸牛依舊無殼?
  居住正義、房市改革、租屋市場透明化……遲遲不來,不如挽袖自主起造!

  臺灣購屋市場的「高房價」已是人盡皆知卻又無能為力的結構性問題;租屋市場不僅嚴重供不應求,長期的管制不力及資訊不對等則形成缺乏保障的「租屋黑市」。現實逼迫人們只能在買不起或租不好間抉擇,特定群體的安居權益往往無法被滿足。難道買/租之外,沒有第三種選擇了嗎?我們是否有機會參與打造住宅的過程?如何才能創造更具共融性、經濟可負擔的居住環境?

  當今社會快速變遷,家庭結構改變,高齡化、家戶小型化、孤獨化產生新居住需求;高房價下青年世代亦重新思考產權和居住的意義,浮現群體價值、共享經濟、社區營造等新居住價值。呼應越來越嚴峻的住居課題,多樣化的合作住宅正有其發展潛力。

  你想知道………

  跨世代混齡共居的樣態及其永續性嗎?
  租客也可以團結起來對抗縉紳化嗎?
  無家者、難民、障礙者等居住弱勢如何翻轉能動性?
  同志如何挑戰主流家庭結構、融入鄰里建立新社區?
  新市鎮、區域開發、都市設計如何應用合作住宅發動社會創新?
  長期地上權、理念徵選、優先承購權、社區土地信託怎麼操作?
  公民社會究竟可以自主長出什麼樣的變革力量?
  臺灣有沒有可能成就合作住宅?發展現況為何?

  本書逆向產權置上的價值觀,奪回住宅生產的自主權,跟誰住、如何居?重構社群連結同時滾動社區永續。《互住時代》呈現了共融家園的多元輪廓,也揭示擘劃藍圖與克服困難的可行方法,借鏡他山之石重點更在導回臺灣現場落實。總括一句,「決心」要做最關鍵,接下來行動就是我們的事了,合作住起來!

名人聯名推薦

  江永昌(立法委員)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林洲民(建築師)
  呱吉(臺北市市議員)
  周于萱(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副理事長)
  紀惠容(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
  徐燕興(基隆市都市發展處處長)
  張金鶚(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黃國昌(律師)
  康旻杰(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副教授)
  曾旭正(臺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彭桂枝(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總監)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羅惠珍(《巴黎不出售》作者)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合作住宅推動聯盟真心推薦

  台中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
  新北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
  高雄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
  常樂苑住宅公用合作社
  台灣樂齡住宅公用合作社
  楓生共生公寓
  一起宅宅
  幸褔家園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id 22
創造性永續協會

方孟珂

拉瑞莎‧茨維特科娃


  id22以柏林為基地,推動各種創新的地方、社區倡議計畫,至今已執行數百個方案。每個方案就像是小小的實驗室,研究各種創新的都市另類行動,因此也稱為「城市實驗室」(eXperimentcity)的計畫。城市實驗室重視自發性的空地與建物再利用,例如生態建築、另類文化中心或社區農耕計畫,使閒置空間透過市民社會的巧思,創造出各種都市空間營造的新方法。

OURs都市改革組織

  臺灣第一個以空間政策倡議、實質環境改造為主軸的非營利組織,長期關注土地、住宅、都市開發、歷史保存等議題。自2011年起,積極投入住宅政策改革推動,特別是在社會住宅的推動落實上,扮演關鍵性的角色。2018年起,後續規劃以「合作住宅」作為下階段工作重點,期透過系列性的理念推廣、社會串聯、政策與立法遊說等方式,與志同道合者齊力打造合作共居之願景。

譯者簡介

詹竣傑


  OURs都市改革組織辦公室主任,長期參與住宅政策研議與撰寫相關文章。來自迪化街百年的中產家庭,自己相信「革命的孩子都出身於要被革命的階級家庭」。要改變大富翁般產權至上的都市發展邏輯,唯有從「居住」政策下手,才有機會進行社會溝通和滾動改變。

詹品丞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主要研究關注萬華舊城區,曾與「都市聚落與地景研究室」參與蟾蜍山煥民新村保存行動、大安森林公園及周邊環境之人文地景變遷等研究案。

林偉

  基隆市嘻哈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經營「媽媽樂Motherfunk工作室」結合嘻哈藝術形式與社區營造行動;也是饒舌音樂創作者、嘻哈文化研究人員、規劃設計師,時常翻譯一些音樂、建築或反帝國主義相關文章引介不同的見解。

 
 

目錄

中文版序 共融住宅及專用住宅的角力史
編者序 以共融住宅直面變動中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挑戰
前言 共融合作住宅作為打造韌性城市的基石
 
理念 IDEA
共融及社會凝聚力,是營造社區和鄰里關係的資源
自主生活卻只能獨居在家?會想辦法則萬事可達
 
實踐 PRACTICE
【合作社】
一起居住、一起工作、一起綠活──「史普利費爾德」,柏林
瑞士住宅合作社的嶄新實踐──「不只是居住」,蘇黎世
社會融合與混齡共生──「生活感」&「藝術生活」,達姆斯塔特
創造明日多元住宅群的機會──「凡巴赫利」,伯恩
老屋新生,扭轉縉紳化──「史瑞茨基街44號」,柏林
尋常小日子,圍繞好鄰居──「每日打開共好」,柏林
 
【其他興辦主體】
為他/她自己還有身邊事都盡點力──「酷兒之家」,維也納
學生與無家者彼此互助,共組家園──「文齊司特之間」,維也納
不論先來後到,共同扎根此地──「庇護之屋」,柏林
一座海納訪客的社會雕塑──「大都會飯店」,奧格斯堡
居無礙、造生活──「共融公寓」,科隆
 
機制 MECHANISM
【由上而下,城市治理創新】
製造共融,促進合作──合作住宅、市政府、市有住宅公司與民間團體
房/地不合一──辯證土地使用的公共性
城市權,做得到!──長期地上權、理念徵選及優先承購權
城市郊區與中心的協奏曲──來自索菲伊隆合作社的經驗
共融所有人的前瞻新市鎮──「北弗雷漢姆」,慕尼黑
在圖賓根供應永續住宅──理念徵選、固定價格釋出土地
再探圖賓根──不只是住宅,以公共利益回應政策問題
【由下而上,民間互助網絡】
為下一個社群!居住經濟的循環共同體──「反投機共同居住聯盟」
發展共有共治的明日城市──「布魯塞爾社區土地信託」
市民社會建設合作之城的試金石──「統計之家」
建構合作社的資源網絡──「自由合作社」
 
未來 FUTURE
提升住宅政策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迎向共融合作住宅的挑戰和願景
通往共融合作住宅的十二項指引
後記 邁向「共融」:臺灣推動合作住宅的切入點
 
參考資料 INFORMATION
作者群、合作夥伴、資源及聯繫方式
 



以共融住宅直面變動中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挑戰
文/方孟珂(Michael LaFond),id22創造性永續協會執行長、拉瑞莎‧茨維特科娃(Larisa Tsvetkova),id22創造性永續協會董事會成員


  對於我們所處的時代而言,多元性與共融性的議題既是重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機會。當生活方式多樣化,家庭結構、工作和通勤模式不斷變遷,我們對於城市及住宅的需求也在改變。後工業化的都市正轉向國際化與全球化,許多區域正面臨老化、孤獨化和社會隔閡等現象,同時還有大量的人口選擇不婚或是各種形式的同居。世界各地的人們也因為不同的原因遷徙,除了經濟能力較佳者外,其他則可能是為了求得溫飽,或出自戰亂、鎮壓或飢荒等因素;生物多樣性驟減所肇始的生態危機,同樣迫使大規模的人口必須另尋安居所在。

  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多樣性跟我們的關係,是該珍惜的機會?還是須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討論下,我們意識到住宅的重要性,因為它同時承載著共融與排除的雙重性。

  近年來,自主居住(self-determined housing)的權利逐漸受到矚目,舉例來說,聯合國在二OO六年通過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九年後,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頒布的《可持續性住宅憲章》(The Geneva UN Charter on Sustainable Housing)同樣強調應提供更多關於共融性、參與式住宅的選項。自主居住的權利在什麼程度上讓所有人享有?人們有機會選擇住在哪裡?如何住以及跟誰住?這些問題皆需要探討住宅的共融性。同時,也包括其他另類住宅社區,像是養生村、身心障礙者的機構型住家、難民庇護所,以及為獨居者設計的小型社區。

  社區住宅(community housing)的形式長期受到共融與排除的社會經濟力量交互影響。作為早期的自我組織(self-organized)倡議團體,掘地派(The Diggers)可追溯自一六四O年代英國的圈地運動,此一著名的土地私有化歷程,大面積的土地搭起了圍籬,變成獨佔私有,不再屬於公有(commons),更不屬於平民。因此,掘地派在鄉野間發展地盤,並在法律規範之外的土地種植,抵制了私有化一段時間。其後,長達四個世紀之久,歐洲的倡議者仍持續在處理類似的問題,也就是自組團體的種種限制和機會,以及他們如何獲得欠缺的土地資源。

  由歷史上來說,當大量的人口無法在住宅市場上找到合適的住所,以市民社會為基礎的住宅改革運動就會現身。合作社出現於一八OO年代,當時正逢歐洲國家的工業化時期;而公社、佔屋以及自助計畫(self-help projects)則在一九六O與七O年代學運脈絡下興起;本書探討的合作住宅,尤其是北歐及其他歐陸、北美等地的案例,亦是從一九七O年代開始發展至今。

  今日,全球大都市已深陷另一個危機:高漲的地價、地租以及似乎難以掌控的縉紳化。幸好,尚有自組住宅計畫持續實驗各種共融性策略,例如強化住宅的可負擔程度等。另值得進一步探究的重要課題是,各種社會階層是不是都有機會入住這類住宅?而非僅限於受過完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

  共融合作住宅:為何要?如何做?

  合作住宅(CoHousing)一詞,與社區導向(community-led)、協作住宅(collaborative Housing)緊密關聯,是由凱瑟琳‧麥卡曼(Kathryn McCamant)和查爾斯‧杜雷特(Charles Durrett)這兩位美國建築師在受到全球首個現代合作住宅(Bofællesskab,丹麥語中意指生活社區、生活社群)計畫──位於哥本哈根近郊的蘇德姆社區(Sættedammen)啟發後,於一九八O年代提出推廣至北美。迄今,合作住宅這個詞彙涵蓋面向寬廣,凡是強調自我組織經營與具有社區取向的住宅形式等,都含括進來。其對應的是高度的自決,對參與社區事務的興趣,並追求長遠的永續經營。

  合作住宅的核心是合作與參與,其中,居民與社群是最關鍵的驅動力。

  坊間常見將合作住宅描述為另類的住宅計畫,通常是指相對於主流的另類生活形式。然隨著城市日趨分殊與昂貴,「另類」一詞已失去其過往進步意涵。合作住宅其目標並非是要與眾不同,而是尋求合宜且更富有魅力的生活方式。即便這些模式在大部分城市的理解有限,也沒有獲得完整的政策支援,但這類住宅仍持續在全球吸引目光。

  發展合作住宅的動機有非常多,以下列出部分:

  ●對社區生活的追尋,選擇以交流的方式與鄰居一起合作,而不是孤獨地居住在冰冷的圍牆中。
  ●找尋適合個人生活形式的住宅,打造住處成為相對於住宅市場上標準化公寓的另類選項。
  ●對於自我組織和直接民主有濃厚興趣,並時常保持生活的創意,願意參與社區事務、管理自己所擁有的地方。
  ●在社福體制不彰與單身城市(cities of singles)興起的時代下,鼓勵互助與自助。
  ●透過自助及個人投注的時間精力,節省住房的開銷。
  ●避免投機轉賣、重視跟鄰居合作而非競爭的方式,達成長期穩定的居住。

  合作住宅帶來的一系列的機會與挑戰,有些跟建築、空間與技術方面相關,但最關鍵的無非是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層面:人們會如何自我組織起來?如何一起做決定?對於住宅的態度為何?我想,所有人都兼具共融及排外的面向,在個人空間的層級,絕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待在能關起門來放鬆、睡覺並做自己的地方。但人們究竟需要或想要多少隱私或獨佔空間呢?人們非得要完整擁有自己的住宅所坐落的土地,或甚至架起圍籬禁止不受歡迎的人接近嗎?我們想要多少的共享和社區生活?定期跟鄰居們共煮共食是件有趣的事嗎?如果對房地產所有權與經濟團結(economic solidarity)採用合作社甚至是公社的處理方式將會如何?

  這些問題,對於想要自己決定生活與住宅的樣貌,以及關心周遭社會和環境的人來說非常重要。以社區生活為基礎的住宅會隨著其所處的社會一起演進,並回應或抵抗變動中的社會政治狀態,像是強勢的新自由主義,一個傾向個體化、商業化與商品化的世界。

  ***

  柏林,性感之城的現實

  柏林這座城市號稱擁有最多樣的自我組織住宅社區,在過去數十年間,陸續出現約五百處這樣的地方。此關乎其獨特的市民社會發展脈絡,例如佔屋運動、反對迫遷行動、跨世代的居住合作社等等,從而造就城市的可及與可負擔,即使多數計畫沒有地方政府的援助也逐一落實。

  一九九五年後,柏林一度住宅供給過剩,導致政府疏於投入可負擔住宅計畫;然而,過去十年,柏林則跟其他歐洲城市一樣,面對住宅短缺以及縉紳化的問題。源於特殊的歷史和自我組織的文化,柏林數十年來累積了大量的合作住宅經驗,不只讓住宅供給的數量快速增加,也孕育出新的由下而上、高度關注可負擔性與可及性目標的居住結構。最後,柏林也得向其他城市學習,例如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發展以共融住宅為目標的市有住宅公司和社會機構,就這些面向而言,其他歐洲城市正位居領先。

  歐洲其他地區的蓬勃開展

  除了柏林,像是蘇黎世、維也納、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這些中歐與北歐城市,都具有持續發展合作住宅的底蘊。在德語系國家,住宅合作社提供勞工合宜且可負擔的居所;在瑞典,合作住宅採用更具效率並公平的方式分配家戶工作。公社與共享公寓則在歐洲的大型都會區出現,為核心家庭及個體消費戶提供更多居住的選項。

  歐洲的合作住宅運動不斷地多元開展,時至今日,在學術上仍未有精確定義。要發展此類住宅,並沒有單一的模式與特定的策略,而比較像是在一個範圍內採用各種取徑。當歐洲城市出現更多的案例,關注合作住宅的交流網絡也會逐漸成形,伴隨著更多的研究,一切終將水到渠成。

  許多城市,例如奧地利維也納和德國慕尼黑,正在透過制度性的協助,打造完善體系,有效地供給合作住宅。其他像瑞典的馬爾摩及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也積極地支持合作住宅的興辦,並開始跟許多社會住宅協會合作;德國的圖賓根則早已經採用自我組織住宅作為地區發展的主要工具。這些來自各地的發展取徑,藉由各式已知的、計畫中的策略,為我們展示永續性、共融合作住宅的廣闊前景。

  關於這本書

  本書所述的實踐案例及描繪的機制策略,是歐洲合作住宅總體格局發展網絡的一部分,包括社區導向、協作、合作社等不同發展取徑,在共融性的目標下,闡釋合作住宅面對的機會和挑戰。期藉此,為嚮往、研究乃至投身共融合作住宅的夥伴,供給資訊及靈感的養分。

  具體內容上,實踐案例涉及七個歐洲城市裡十一種不同合作住宅的新模式,區分合作社及其他興辦主體,演示如何處理可負擔、民眾參與與社會共融等當代議題。機制策略方面,則分為城市治理創新(由上而下)和民間互助網絡(由下而上),逐一針對不同行動者角色、所有權與組織形式,以及各種政策(長期地上權、理念徵選等),闡述多樣化的發展模式,勾勒出如何提供非營利導向的可及性住宅(accessible housing)和地區發展願景。書末,我們也蒐集了各式的聯絡資訊及相關資源,鼓勵讀者們接洽地方或國際上的諮詢顧問。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關鍵思考面向,乃回顧共融合作住宅的正當性與必要性,並透過〈通往共融合作住宅的十二道指引〉一文探問綜之:如何合作地多元共處,並藉由規劃及興建實踐共融?

  我們希望這本書收錄的理念與案例能啟發更多的創新住宅方案及執行策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631311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5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卷)
66折: $ 178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愛情靠天意,但更需要人為,為每個希望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找出路。
作者:段鑫星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3-27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魯迅經典(套書)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17
66折: $ 260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66折: $ 38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2-06-09
$ 9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某某 戲劇寫真書The On1y One Photobook
作者:DragonFire International Co., Ltd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4
$ 37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異世界悠閒農家(16)
作者:內藤騎之介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8
$ 20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夢想成為魔法少女 9
出版日期:2024-11-04
$ 12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明天可能會愛你(02)
作者:山下街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4
$ 11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