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作者序
第一章商人政治家呂不韋
奇貨可居
立國君能獲利幾倍/ 從商人到相國/ 執政中做的三件事
一字千金的故事
《呂氏春秋》的架構/ 轟動效應/ 沉默的反對者/ 呂不韋敗亡之謎
不可置信的宮闈穢史
秦始皇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反秦的傳說
政治鬥爭的真相
繆毐集團覆滅/ “仲父”被貶/ 逐客令的背後
第二章統一天下之路用義兵統一天下效果不彰的弭兵會/ 各種反戰論調/ 有義兵而無偃兵攻無道和伐不義非攻和救守/ 以剷除暴虐為目的義兵必勝義為兵之本/ 興義兵能爭取民心/ 動兵時就要想到長治久安
第三章治理天下的方略君道的奧秘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生命比權位更重要/ 君主不親自做具體的事情/ 順應趨勢和選擇時機/ 用德化和賞罰治理百姓充滿理想色彩的賢人政治理想的君臣關係是自然契合/ 得賢人者得天下/ 悲壯的忠臣廉士民本和用眾宗廟之本在於民/如何得到民眾的擁護/ 民眾要靠政府去治理
第四章天道和人道精氣說——中國古代的原子論天地有始/ 太一和道/ 精氣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原/ 精氣循環往復引起萬物變化/ 精氣使萬事萬物具有功能/ 精氣有感召的作用五德終始——循環的歷史觀王朝盛衰和五行相剋/ 五行說何時有了神秘色彩/ 對鄒衍學說的改造/ 貫串天人的體系/ 在君主制圈子中變革求取真知的方法保持心靈的寧靜/ 審察事物的徵兆/ 去除主觀上的蒙蔽/ 表面合理的未,必合理/ 推論不一定能獲得正確的知識/ 反對詭辯/ 對戰國詭辯家的批評/ 《呂氏春秋》認識論的缺陷社會和人生的哲理以音樂為教化的重要手段/ 學習應攝取眾家之長/ 重視農業/ 養生和安死
第五章失敗的勝利者呂不韋和秦王政的政治矛盾是興義兵還是武力征服/ 是重德治還是嚴刑峻罰/ 是君道無為還是君主專制誰是真正的失敗者英雄還是暴君/ 苟子的隱憂/ 強大中的脆弱/ 勝利的失敗者和失敗的勝利者漢家製度和《呂氏春秋》王道和霸道並用/ 漢初政治的兼容並蓄/ 清靜無為政策的成功/ 文景之治是無為政治的成果/ 《呂氏春秋》與黃老之學第六章綜合百家《呂氏春秋》與道家以精氣解釋道/ 將無為用於君道/ 小國寡民和封建大帝國/ 吸取老莊思想加以改造《呂氏春秋》與儒家尊崇孔子但不奉為唯一的聖人/ 政治思想深受孟子影響/ 接近荀子學說但也有差異《呂氏春秋》與其他各家與法家思想的異同/ 受到墨子學說的影響/ 與先秦其他各家的關係/綜合百家,自成體系《呂氏春秋》評價的歷史考察太史公的看法/ 宋代之前學者的好評/ 否定《呂氏春秋》成就的意見/ 現代學人的評價/ 呂不韋是《呂氏春秋》的主編
第七章雜家的啟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雜家性格儒學綜合了各家學說/ 兼綜儒道的玄學/ 儒佛道三教合流/ 理學是三教融合的成果從“霸王道雜之”到儒佛道並用獨尊儒術未禁止各家思想的傳播/ 兩個儒法並用的人物/ 儒家為主,兼容別家/ 唐太宗制定儒佛道並用的政策/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國雜家的啟示雜家出現的必然性/ 有選擇的綜合/ 傳統文化有彈性也有限度/ 雜家精神仍將延續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