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俄國東正教會的分裂運動是俄國宗教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1653年牧首尼康對俄國東正教經書和儀式進行了重大改革,包括以三指畫十字替代以前的兩指畫十字,以及改變了耶穌之名的書寫方式等。這些改革引起了部分神職人員和廣大教徒的強烈不滿,最終,反對尼康改革、堅持俄國舊禮儀的信徒從統一的教會分離出來,被稱為“分裂派”或“舊禮儀派”。此後各個時期,舊禮儀派信徒飽受驅逐、迫害,但沒有屈從於外部的強壓,反而更加堅定地維護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惜逃往國外,在異文化環境中按照自己的信仰方式生活。300多年過去了,這些舊信仰者仍然活躍着,作為獨特的社會政治力量發揮自己的作用。得益於政府和舊禮儀派教會的共同努力,近年俄羅斯出現了舊禮儀派僑民歸國潮。當今舊禮儀派主要有四大支派,信徒已經被俄羅斯政府和社會接納、認可,依照自己的信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劉博玲,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東正教、俄羅斯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