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美》為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圍繞茶與美這一主題展開論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為柳宗悅的代表性著作。全書共收錄了包括《器物的後半生》《“茶”之病》《利休與我》《陶瓷器之美》在內的16篇文章,從各個角度闡述了柳宗悅關於何為“美”的思考。茶道對於日本的美術、工藝、文化及精神內核具有深遠的影響,至20世紀上半葉,茶道在日本社會極度盛行,但已內核空洞、因襲陳舊。作為民藝運動的領軍人物,柳宗悅在本書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對於美的束縛,論及茶的精神與美的本質,強調需以新的觀點將茶道引回發展的正途。
[日本]柳宗悅(1889~1961),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思想家,被譽為“民藝之父”。191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長期致力於對日本各地的民間工藝美術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工作。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由他發起的“民藝運動”在倡導重視日常用品之美與手工藝的價值、保護日本傳統工藝、向大眾傳播“民藝”之美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代表作有《茶與美》《民藝四十年》《工藝文化》等。
徐藝乙,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保護、民間文化研究、傳統手工藝。曾擔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1-4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委員會美術組組長,前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前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現為文化與旅遊部研培項目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手工藝卷》主編。曾於1990年代將日本柳宗悅思想引進中國,譯著有《工藝文化》《工藝之道》《工匠之國》等;在重要報刊雜誌上發表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