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插畫展力邀作品★
你心目中的母親是什麼樣子?
也許真實的她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我正在畫媽媽,媽媽是什麼樣子呢?
有人正在畫美英,美英是什麼樣子呢?
在媽媽熟悉的樣貌中,有著美英陌生的身影。
媽媽乾裂雙脣上的大紅脣膏,是美英源源不絕的紅色熱情。
媽媽用捲捲頭隱藏年齡,美英用漂亮的帽子遮掩敏感的心。
媽媽粗糙不平的腳總是低低在下,美英的自尊心卻是高高在上。
媽媽的手歷經風霜,美英則是閃閃發光。
在我認識的媽媽背後,或許存在著連我都無法想像的美英……
※附有學習單
作者簡介:
劉智娟 유지연
大學時期專攻東洋畫,於HILLS學習插畫。《媽媽的畫像》是她第一次創作繪本。再次認識熟悉的媽媽身影,想像她不為人知的真實樣貌,想要再多了解媽媽一些,因而創作了這本繪本。希望透過這本繪本,帶給讀者樸實的趣味及感動。
譯者簡介:
蘇懿禎
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畢業,日本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目前攻讀東京大學圖書館情報學系博士班。熱愛童趣但不失深邃的文字與圖畫,偶爾客串中文與外文的中間人,生命大都在童書裡漫步。譯作有《野貓軍團烤麵包》、《不信你去問獅子》、《不信你去問鯊魚》、《腳踏車扛神轎》等(台灣東方)。
章節試閱
內容摘錄
我正在畫媽媽,媽媽是什麼樣子呢?
有人正在畫美英,美英是什麼樣子呢?
在媽媽熟悉的樣貌中,有著美英陌生的身影。
媽媽用捲捲頭隱藏年齡,美英用漂亮的帽子遮掩敏感的心。
媽媽是個只吃魚頭的美食家,美英是什麼也不怕的探險家。
媽媽夢見了她去旅行,美英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去旅行。
她在那裡請人畫了一張非常滿意的畫像。
就這樣,家裡有了兩張媽媽的畫像。
雖然她們彼此互不相同,但都是我唯一的母親──美英。
內容摘錄
我正在畫媽媽,媽媽是什麼樣子呢?
有人正在畫美英,美英是什麼樣子呢?
在媽媽熟悉的樣貌中,有著美英陌生的身影。
媽媽用捲捲頭隱藏年齡,美英用漂亮的帽子遮掩敏感的心。
媽媽是個只吃魚頭的美食家,美英是什麼也不怕的探險家。
媽媽夢見了她去旅行,美英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去旅行。
她在那裡請人畫了一張非常滿意的畫像。
就這樣,家裡有了兩張媽媽的畫像。
雖然她們彼此互不相同,但都是我唯一的母親──美英。
推薦序
最熟悉的陌生人
蘇懿禎(繪本閱讀推廣人)
《媽媽的畫像》帶點懸疑風格,一開始設定了兩個不同的角色,左邊是「我在幫媽媽畫畫像」,所以可以看出「我」就是繪者本人,彼此之間是母女的關係;但右邊是「某個人在幫美英畫畫像」,這個「某人」和「美英」到底是誰?「某人」和「美英」彼此之間的關係為何?下一頁「在熟悉的媽媽樣貌中,有著陌生的美英身影。」這句話或許就暗示著「媽媽=美英」,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暗示有點太過明顯!不過這句話裡的強烈對比「熟悉」vs.「陌生」,又給讀者帶來一個疑問,既然美英是媽媽的話,為何會「陌生」呢?
因為作者所認識的媽媽,和美英的個性大為不同,彷彿不是同一個人。文字到了「媽媽為我會畫畫感到驕傲,但美英不喜歡我畫的畫像。」出現了轉折,左邊的頁面中還停留在一開頭草稿的階段,但是媽媽替她感到驕傲;右邊的美英想要拿下來的畫像就是左邊媽媽的模樣,這裡就再次應證了「媽媽=美英」。轉折後進入了高潮:媽媽只有在夢中去旅行,但美英卻實際行動了!還去畫了一張她很滿意的畫像回來,在國外,美英做了很多符合她個性的事。
作者在圖畫中不斷給予暗示,藉由女兒幫媽媽畫畫像,左右兩頁的對照,描繪出「媽媽形象」與「自我認知」兩個迥異的角色。我想這是一本媽媽看了會心有戚戚焉的書,雖然是同一個人,卻同時扮演著「媽媽」與「自我」的身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媽媽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樣子,但實際上並不一定如此。當兩個身分出現拉扯時,哪一個會占上風呢?
本書的圖文關係也相當值得玩味,左頁的媽媽都是暗色調,右邊的美英非常明亮,甚至連畫框都是粉紅色。左右兩頁的圖畫之間都有其關連性,像是左邊媽媽在塗脣膏,桌上的紙巾蓋滿了脣印,同時脣印也化為右頁具象的「燈光」及抽象的「熱情」;左頁媽媽吃魚頭時,餐桌上擺著鴨子碗,變成右頁美英搭的鴨子船。在出國旅行的這個跨頁最為強烈,媽媽的畫像放在桌上,窗外有飛機,但是粉紅色行李箱收納在縫隙之中,右頁畫像空了,飛機飛進了窗戶,美英拖著行李箱跨出了框線。美英到了巴黎的畫面中,她跳舞、在高處等人送花、坐著喝茶、讓人畫畫像,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發現右上方的河中有一隻大魚,都是前面所提到美英真正的個性或想做的事!
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內心有些震撼。原來媽媽也會不想扮演家的角色,隨時可能會為了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離開。有趣的是,當我看法文繪本時就不會有這樣的「驚嚇」,但在傳統東方的家庭觀裡,媽媽的角色似乎有更多的束縛。我覺得這是一本適合各年齡層女性閱讀的一本書,還沒有當媽媽的可以透過這本書去認識媽媽當媽媽之前的另一面,當了媽媽的人看了可以回想起自己在當上「媽媽」前的自己。不管是何者,這本書都值得你細細品味。
最熟悉的陌生人
蘇懿禎(繪本閱讀推廣人)
《媽媽的畫像》帶點懸疑風格,一開始設定了兩個不同的角色,左邊是「我在幫媽媽畫畫像」,所以可以看出「我」就是繪者本人,彼此之間是母女的關係;但右邊是「某個人在幫美英畫畫像」,這個「某人」和「美英」到底是誰?「某人」和「美英」彼此之間的關係為何?下一頁「在熟悉的媽媽樣貌中,有著陌生的美英身影。」這句話或許就暗示著「媽媽=美英」,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暗示有點太過明顯!不過這句話裡的強烈對比「熟悉」vs.「陌生」,又給讀者帶來一個疑問,既然美英是媽媽的話,為何會「陌生」...
作者序
出版社的話
煮飯、洗衣服、打掃……為了家人而存在的人,媽媽。
但是,這真的是媽媽所有的樣貌嗎?
藏在媽媽心中的美英,真實的樣貌又是什麼呢?
只要呼喚就能感到心中一陣溫暖的名字:媽媽;只要想到就讓人感到安心的人:媽媽。媽媽是所有人最初寄宿的家,也是出生在這世界上第一個遇到的人。不管是誰,媽媽都是讓子女可以隨時回來的避風港,不管在哪,都是守護著子女的燈塔。換句話說,媽媽一直都是我們尋求依靠及安慰的對象,給予所有我們需要的,對我們無私奉獻的支持者。
但是這個無止盡施予的神話是從何開始?作為我們渴求安慰的對象,但卻希望遠離的個體,在得到固定名字「媽媽」之前的女性又到哪裡去了呢?
很遺憾的,這個無止盡施予的神話就是從個體的犧牲開始的。所有的「媽媽」都放棄「女性」的身分,剩下的只有拋下夢想、欲望與自我的背影。我們想要的、想看的、感受到的也一直都是媽媽的背影。在某個瞬間,我們得以窺見媽媽內在隱藏著「某人」的真實模樣,但令人哀傷的,這對我們來說卻是陌生的。不過,這種陌生感是正常的嗎?
一直以來都只將媽媽視為「媽媽」的孩子,有一天意外發現媽媽的另一個自我「美英」,因而感受到的陌生感到底是否正常?這本書描寫的就是面對這些疑問並去尋找答案的過程。
作品中說話的「我」,也就是畫圖的人,雖然我畫下了媽媽的畫像,但我畫的畫像是我平日熟悉的媽媽樣貌。大紅色的脣膏沉澱於乾裂的脣縫間、為了掩蓋歲月的燙髮、為了被某些事情壓得喘不過氣而祈禱,支撐著她扁平臀部的那雙粗糙不平的腳、為了照料家中其他人而飽經風霜的手……但是在媽媽的內在,卻有一個到文化中心學拉丁舞、認真收集各式各樣不常戴的帽子、週末到教會聖歌團中大聲歌頌讚美主之後優雅的逛街購物、站在鏡子前一身光鮮亮麗的美英。其實我是知道的,但是這樣的美英對我來說卻相當陌生。
於是,我開始思考。這種陌生感的根源到底從何而生?我試著去想像摸索。或許在我認識的媽媽背後,存在著我完全無法想像的「美英」吧。平常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睡著的媽媽,看起來雖然無趣,但如果真的理解了,說不定美英是個會和童話主角對話的有趣的人?把魚身讓給家人、說魚頭好吃的媽媽,而美英可能是跟加勒比海老人一樣無所畏懼的探險家。媽媽像舊衣上的花朵般不服輸的支持我們,但美英或許會為了尋找花朵而離開。媽媽是能讓我們不論何時都能回去的避風港,但美英是不是不想再扮演家的角色……?
思考到這裡,我想我已經知道了。我明白了雖然我很會畫畫,但媽媽不喜歡我畫的畫像的心情,以及美英突然打包行李出發到遙遠異地旅行,讓一個陌生國度的畫家畫畫像的心情了。
就這樣,媽媽有了兩張畫像。那張畫像放在媽媽古老的櫃子上,和我畫的畫像擺在一起。話說回來,美英並沒有否定我畫的「媽媽」。或許從一開始她就沒有否定,媽媽只是想要尋找那失去的「美英」而已。看著這兩幅畫像,現在我已經知道那股陌生感的根源從何而來了。那是因為我否定了媽媽另一面的「美英」,只為了我自己的欲望、我的夢想及自我,所以這種陌生感並非正常,我必須認同「美英」的存在,就像美英認同我畫的媽媽一樣。因此,這兩張畫像以另一種新的方式進入我的心中:雖然兩張畫像彼此不同,但都是我唯一的母親「美英」的模樣。現在該是結束犧牲及施予的神話,書寫認同與愛的故事的時候了。
作者的話
念美術大學期間,我在尋找展覽的題材時,興起了畫媽媽的念頭。當時使用的材料和過往不同,也採用了新的技法,我自認畫出了滿意的媽媽畫像。但出乎意料的,媽媽的反應不如預期。數個月之後,媽媽在旅行地畫了新的畫像,甚至還拿去裱框。我畫的畫像就被擱置在倉庫的角落裡。
幾年之後,我粗淺的體認到媽媽在當媽媽之前是獨立的自我、以「女性」的身分存在,因此也得到了媽媽為什麼討厭我畫的畫像的答案。這兩幅畫像的事情就這樣一直停留在我心中。
數年後,我結了婚,忙碌於家事生活之中,才開始一點一滴的體認到媽媽的辛苦與犧牲是多麼珍貴。有一天我回娘家時,發現媽媽把我畫的畫像拿出來掛在牆上。看到之後我又再次提出疑問,並不是問媽媽為何討厭我畫的畫像,而是問她為什麼想要一張新的。
對於媽媽,我還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或許我這一輩子都無法理解。但是,我想把這本書當作送給媽媽的禮物,也就是現在再次畫的媽媽的畫像。我不知道媽媽是否會喜歡新的畫像,因為我的媽媽美英「無法預測」。
出版社的話
煮飯、洗衣服、打掃……為了家人而存在的人,媽媽。
但是,這真的是媽媽所有的樣貌嗎?
藏在媽媽心中的美英,真實的樣貌又是什麼呢?
只要呼喚就能感到心中一陣溫暖的名字:媽媽;只要想到就讓人感到安心的人:媽媽。媽媽是所有人最初寄宿的家,也是出生在這世界上第一個遇到的人。不管是誰,媽媽都是讓子女可以隨時回來的避風港,不管在哪,都是守護著子女的燈塔。換句話說,媽媽一直都是我們尋求依靠及安慰的對象,給予所有我們需要的,對我們無私奉獻的支持者。
但是這個無止盡施予的神話是從何開始?作為我們渴求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