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秦夢群-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教育中立的神話
由於特定的時空脈絡,高職在台灣之地位常淪為次級的角色。遷台初期,為了配合發展,高職被定位為計畫經濟下技術人才的訓練所。及至其後,隨著教改浪潮與市場化運動之興起,高職竟又成為被廢除的對象。凡此種種,皆顯示高職之地位受到內外政經因素的拉扯,值得以鉅觀的角度加以審視。
作為教育行政學者,對於技職教育關心的焦點,多在其組織結構與制度之發展,分析議題集中在實務部分。至於環繞其外的歷史與政經脈絡雖有觸及,但僅點到為止。本書之出現,適足以補足此項空缺。作者從歷史──結構的觀點出發,採取發展社會學、社會──歷史新制度論與批判論述分析三個研究途徑,分從不同角度探討高職之歷史角色與轉型論辯,提供學校制度設計的另種視角,實為相關研究學者不可不讀之作品。
基本上,本書以較為鉅觀的角度分析技職教育以往與未來之形構,其中引用理論甚多,重要的如依賴理論、社會鑲嵌、全球化理論,乃至批判理論,彰顯出目前高職地位的諸種矛盾與斷層。此外,作者指出就業與升學導向、市場化與國家管制,以及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對立拉扯,強調未來高職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當政者在亟欲推動「綜合高中」、「高中職社區化」與「十二年基本教育」等政策時,實需如履薄冰、慎思而行。
教育中立本是神話,任何教育作為均需受到外界政經情勢之影響,只是各國輕重程度有所不同。作者在書中透過新制度論之觀點,指出教改過程之權力不對稱,與設立綜合中學之政治角力,點出教育學者的無奈。理想抵不過政治利益,此是台灣教育改革最大的隱憂。教育學者多為謙謙君子,不願厲言相對,但內心的挫折昭然若揭。本書之觀點雖為一家之言,但卻誠懇的為高職學生請命,希望在轉型過程中,不致成為被犧牲的棋子。
白駒過隙,曉芬自政大教研所博士班畢業已數年,身為科技大學之教師,其近年之努力值得肯定。所謂「青出於藍又勝於藍」,忝之為序,內心卻極為欣喜。教學相長之餘,更期盼台灣未來之技職教育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