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識讀草書的奇書!
草書沒你想像中那麼雜亂無章!
每一撇每一捺均是有規可循、有理可依,
橫跨文字學與書法圖像的領域,帶來草法研究的全新視角。
本書通過對王羲之、懷素、孫過庭等晉唐草書作品的具體圖像分析,獨到地運用文字學中構形理論、字源理論、字族理論,打通草書文字的聯繫、破解草法密碼,將草書字根和偏旁進行模塊化組合。是一本新穎獨特的書法研究圖書,可以讓讀者高速、高效、準確地辨識及記憶草書字法。
本書特色:
1.本書以文字學的視角分析,對歷代草書字法進行了系統的歸納整理。這是一個獨特的視角、全新的方法,打通了草書文字的聯繫,方便辨識及記憶草書字體。
2.本書剪取名家墨跡作為範例,逐字舉證。比一般的插圖形式,這樣逐字對比的方法更容易閱讀和記憶。
作者簡介:
劉東芹,1974年生,江蘇東台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碩士、南京大學藝術文獻專業博士。曾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第九屆全國書學討論會」二等獎,南京藝術學院「劉海粟獎學金」一等獎,「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獎」以及「江蘇省優秀中青年文藝評論人才」稱號。現為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後(在讀)、淮陰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
作者序
前言
當代對草法問題關注的兩個領域,不外乎書法藝術研究和文字學研究這兩個領域。就目前來說,書法界普遍認為草法的形成是隸書快寫與約定俗成的結果。而文字學界則大多認為草書為快速潦草書寫,在書法風格學研究上具有意義,但缺乏文字學研究的圖像(或符號)基礎,基本將草書剔出文字學研究範疇。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分冊中,把漢語文字學研究劃分為五個方面:一、先秦古文字研究;二、秦漢篆隸文字研究;三、魏晉以後的行書、楷書研究;四、六朝唐宋以來的俗字、簡體字研究;五、近代方言字的研究。可以明顯看出,作為書法五體之一的篆、隸、楷、行均在文字學研究範疇,唯獨草書闕如。
有關草書的源流與產生在學界更是爭論不一。認為草書僅僅從隸書而來或者是民間約定俗成的結果,都不能科學、完整地解釋草法形成的內在理路。作為和篆、隸、楷、行並列的一種字體,草書的產生出現無法背離文字發展的大背景。草書作為一種成熟的書體,其草法準則在漢末已基本建立,而至唐代方能法度賅備,趨於定型,其過程是漫長而複雜的,雜糅了字體發展和書體變遷的諸種因素。這裏所說的草法,並沒有嚴格區分章草、今草、大草。在對大量的草法形成過程分析後,筆者認為,除了章草中極少部分字形和特殊用法(比如收筆處加波挑)外,章草、今草、大草三者間有着比較統一和相近的草法標準。
在草書研究中,草法問題雖然只是關乎書寫的正確與規範,但就其文字本質和屬性來說,應屬於文字學上的文字構形研究。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文字學與書法圖像的結合,對草書的內在標準進行探尋。一方面確立偏旁符號和字根符號的“標準件”,另一方面反覆借助作品說明並論證這些“標準件”在經典作品中的循環搭配使用。我們一旦掌握了這種使用規律,草法問題將得到有標準可遵循、有學理可支撐的解決。限於學識水平和研究能力,本書舛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讀者及專家批評指正,以利改進。
前言
當代對草法問題關注的兩個領域,不外乎書法藝術研究和文字學研究這兩個領域。就目前來說,書法界普遍認為草法的形成是隸書快寫與約定俗成的結果。而文字學界則大多認為草書為快速潦草書寫,在書法風格學研究上具有意義,但缺乏文字學研究的圖像(或符號)基礎,基本將草書剔出文字學研究範疇。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分冊中,把漢語文字學研究劃分為五個方面:一、先秦古文字研究;二、秦漢篆隸文字研究;三、魏晉以後的行書、楷書研究;四、六朝唐宋以來的俗字、簡體字研究;五、近代方言字的研究。可以明顯看出,作為書法五...
目錄
第一章 草法研究概述
以往草法研究的缺點和不足
本書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草書偏旁符號
左右偏旁
字底符號
字頭符號
附:草書偏旁符號列表
第三章 草書字根符號
2畫、3畫
4畫
5畫
6畫
7畫
8畫
9畫
10畫
11畫
12畫、13畫
14畫以上
附:草書字根符號列表
第四章 異體字與草法
4畫、5畫
6畫、7畫
8畫、9畫
10畫、11畫
12畫、14畫
15畫、16畫、17畫
19畫以上
第五章 未完全草化字根(附表)
附:相關研究論文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草法研究概述
以往草法研究的缺點和不足
本書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草書偏旁符號
左右偏旁
字底符號
字頭符號
附:草書偏旁符號列表
第三章 草書字根符號
2畫、3畫
4畫
5畫
6畫
7畫
8畫
9畫
10畫
11畫
12畫、13畫
14畫以上
附:草書字根符號列表
第四章 異體字與草法
4畫、5畫
6畫、7畫
8畫、9畫
10畫、11畫
12畫、14畫
15畫、16畫、17畫
19畫以上
第五章 未完全草化字根(附表)
附:相關研究論文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