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
從排便型態檢視腸道健康呢?
從排便型態檢視腸道健康呢?
①排便次數一天固定1次,超過二天才排便,腸道就不健康。
②排便量每次約150克,質地軟且為整條。
③糞便標準顏色應該為黃褐色,顏色越深壞菌越多。
④糞便形狀應該是完整的長條形。
⑤糞便約含80%的水分,軟硬適中。
⑥糞便應浮在水上,沉入水中表示膳食纖維不足。
了解癌、遠離癌
國人癌症發生率因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及肥胖人口不斷增加等因素影響下,人數持續上升。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人一生得到癌症的累積風險,男性每四人就有一人可能罹癌,女性每五人也會有一人可能罹癌,每年約有八萬個台灣人罹癌,男性以六十五歲、女性以五十九歲為癌症高發期年齡。其中又以大腸癌的罹患率最高,並已七年登上台灣癌症之首。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於一○四年就有一萬五千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對抗癌症更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須努力的事業。這是因為當癌細胞從一個「突變」的細胞發展時,癌組織還處於單個細胞階段或者很小的時候,是無法發現的,必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壯大,成為一個肉眼可見的癌灶時,其發展過程會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事實上,人體每天大約有一萬億個細胞死亡,同時又有一萬億個細胞新生以取代死亡的細胞。在整個生命的數十年間,人體無數個細胞的死亡、新生交替中,體內的細胞或多或少都發生過癌變,但在癌變的過程中,許多癌變細胞都會被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消滅死亡,而最終沒有發展成為癌症。
大腸癌的癌症形成過程也是相當漫長,絕大多數的大腸癌是由良性的腺瘤瘜肉轉變而成的;由表皮細胞的異常增生,長出瘜肉,到腫瘤的形成,牽涉到許多癌基因的變化,期間可能歷時數年至十幾年,有些更長達二十五年之久。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推算全台約有七十一萬個年輕人患大腸瘜肉。
大腸癌發病的原因至今不明,一種是遺傳性,約佔百分之十,另一種是佔大部份的後天性引起的,包含飲食習慣、環境污染、年齡等都會引起癌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我們飲食習慣所造成,因為吃的不健康是引起大腸癌最重要的問題。很多的大腸癌在初期並不會產生任何的症狀,等到腫瘤慢慢長大,出現典型的大腸癌症狀,如排便習慣改變,腸阻塞,或腹部疼痛摸到硬塊時,可能已經延誤根治的時機了。事實上,症狀發生後才接受治療的大腸癌病人,治癒的比率大約只有一半;而早期的大腸癌病人,也就是還未產生症狀時,便及早接受治療的病人,治癒的比率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
所以想要預防癌症、對抗癌症、戰勝癌症,除了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多吃低脂及高纖食物、遠離刺激物質、保持情緒穩定及維持固定運動習慣等之外。更重的的就是必須認識癌、了解癌,這樣才能徹底打敗癌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從排便型態檢視腸道健康呢?
1、排便次數一天固定一次,超過二天才排便,腸道就不健康。
2、排便量每次約一百五十克,質地軟且為整條。
3、健康腸道的糞便標準顏色應該為黃褐色,顏色越深壞菌越多。
4、糞便形狀應該是完整的長條形。
5、糞便約含百分之八十的水分,軟硬適中。
6、糞便應浮在水上,沉入水中表示膳食纖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