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的話
在美國求學時,因緣際會地進入柯大宜研究所(Kod嫮y Institute),完成了我的第一個學位。而在就讀博士班期間,指導教授鼓勵我們參加奧福研習(Orff Work-shop),一方面可以拿學分,還能同時取得奧福師資證書(Orff Certificate),我便連年參加,也拿到了level 2的證書。
當時在美國參加的奧福研習擴大了我的眼界,也開展了我的音樂創意。畢業後回台,發現台灣奧福教育協會在寒暑假辦理的國際研習營,於是我也呼朋引伴前往報到。在台灣的奧福研習中,認識了許多熱情的音樂教育夥伴——從幼兒園教師到大學教師,從自營業者(個體戶)到專任教師,從個別課教師到大班課教師,甚至還有非音樂專長,卻因愛好舞蹈、戲劇而來參加的老師們!在眾多學員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大家尊稱「姥姥」的嘉淑老師了!明明已經經驗值破表、而且是老師們的老師,姥姥仍然跟著學員們一起參與活動、完成講師交辦的任務。無論是歌唱、演奏、舞蹈、戲劇,姥姥都全力以赴地全程參與。這樣令人敬佩的前輩教師,也成了我音樂教學中時常請益的重要對象。
基於長久以來的交情,另有台灣奧福教育協會前理事長沛晴老師的推薦,這回接到姥姥的請託,只能全力以赴。姥姥的教學生涯精彩豐富,尤以台中的愛彌兒幼兒園彙集其大成,從硬體的教室設計、樂器購置,到軟體的課程規劃、師資培訓,全都出自於姥姥之手。長久累積的教學智慧自應傳承,故萌生了出版專書的想法。奧福教學(Orff Schulwerk)不單是實務的呈現,亦有嚴謹的學理基礎,因此我建議邀請專家學者從學術面進行理論的探究,輔以現場教師生動的教學敘事,期能讓更多人了解奧福教學的美好。
愛彌兒將音樂課程全然交付給姥姥,實際授課的現場老師都是姥姥手把手帶出來的一時之選。奧福音樂教學是多面向的整體呈現,而每位老師從自己的專長項目出發,進而含括多種音樂內涵。似宣老師從音樂律動、聲音發展走入音樂的花花世界;惠敏老師擅長繪本講述,讓幼兒浸淫在故事情境中探索音樂元素;純貞老師則由故事引導帶入音樂即興與身體樂器。活潑生動的現場,還要有學理的支持。林淑芳教授亦曾擔任過台灣奧福教育協會理事長,從奧福教學的緣起與來台發展的淵源談起;劉淑英教授從她最擅長的舞蹈律動面向看奧福音樂教學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幼兒音樂領域的權威李玲玉教授,在文章中談音樂故事在課程中扮演的角色;劉沛晴教授亦是本書的推手,當然也要貢獻一篇文章啦!她從奧福的理論切入,輔以教學活動示例,展現奧福音樂教學的魅力。無論如何,奧福音樂教學所有的想法與實踐都在姥姥的腦袋裡,還是要聽聽本人現身說法,在書中就能讓讀者們一窺究竟。 從邀稿到彙整,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現在終於到了收尾的時候。感謝姥姥在兩年間,持續觀察協助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方能將奧福教學現場的精神明確傳遞給讀者。感謝愛彌兒高琇嬅董事長的支持,我們才有機會告訴大家奧福教學的魅力,而在愛彌兒的實踐則是最好的範例。
語言文字結束的地方,則是音樂的開始。這本書想說的奧福教學故事,會在有音樂的地方,一直傳播下去。
陳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