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勞拉.席科爾的圖書 |
$ 498 ~ 729 | 伊朗的靈魂:革命、反美、神權政府,1979年後伊朗知識分子的掙扎與奮鬥
作者:勞拉.席科爾(Laura Secor) /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0-06 規格:膠裝 / 單色 / 608頁 / 14.8cm×21cm 共 9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伊朗,曾經的波斯霸主、伊斯蘭世界中心,
近年卻被指控為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
1979年革命後,從世俗政府走向神權統治,從親美走向反美,
近年更因核協議與勢力擴張受國際關注,
究竟伊朗人民在想什麼,又真的想往哪裡去?
1979年伊朗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一夕之間從親美的世俗國家變身成西方國家眼中保守封閉、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有人說,這是美國刻意操弄的刻板印象,但為何伊朗國內卻有許多不滿的聲音?本書作者親訪伊朗的知識份子與異議人士,重述伊朗革命後四十年的歷史。帶領讀者一起探索,這些宗教思想家、政治人物、文人、記者、社會運動份子和一般民眾,用盡全力思索,不顧一切奮力與自身政府對抗,究竟是為了換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伊朗專家陳立樵(輔大歷史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崔進揆(中興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專文介紹伊朗政治制度與美伊關係二十年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角谷美智子盛讚
◇伊朗如何從親美到反美?
伊朗曾是中東最西化、親美的國家,但在開放自由的表象背後,卻是英美的政治干預與經濟剝削,當伊朗人過著貧苦的生活。為了趕走外來勢力、改變國家,1979年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勒維王朝,極度反美的領導人何梅尼上台。不久,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使美國與伊朗正式決裂,伊朗就此走向國際孤立,經濟封鎖之路。
◇神的統治之下為何不是樂土?
1979年伊朗革命後,建立起現代世界罕見的神權國家。以伊斯蘭教士為主的「法基赫」成為世俗政府背後的決策力量。在他們的主導下,一度男性必須蓄鬍來證明自己的信仰,女性則都得戴上頭巾,革命前的比基尼海灘已成遙遠的過去。社會杜絕來自西方娛樂,年輕男女並肩而行就可能遭遇盤問。此外,1980年代起伊朗更多次投入戰局,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朗青年在伊拉克前線流乾了鮮血,經濟也走向混亂局面。
◇天堂在哪裡?
面對國際的孤立、經濟的困境,有人認為伊朗若要晉身為已開發國家必須採納西方價值,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與伊斯蘭傳統要求信眾的克制,似乎又背道而馳。對政府的不滿、該選擇哪條路線前進,都是伊朗知識分子不斷苦思的問題。雖然,他們自認「沒有任何人試圖推翻伊斯蘭共和國」,但伊朗政府卻以反美為武器對這些「異議分子」監視、盤查、拷問,或以通敵罪名入獄。而這些異議分子確實也受到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社會支持,外界以聲援他們來打擊伊朗政府。可以說,不論革命前或革命後,伊朗仍無法擺脫美國的影響。
本書將以這些「異議分子」為主角,重看伊朗近40年的歷史,深入了解伊朗人所追求的未來究竟是什麼。這不只是他們的個人故事,更是一個國家及其人民努力尋求改變的過程。今日的伊朗也許不是個快樂的天堂,但那些為了國家努力的個人,卻值得我們致以敬意。
作者簡介
勞拉‧席科爾Laura Secor
畢業於布朗大學哲學系。現為美國記者,並在紐約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新聞學。2004年到伊朗旅行,因見證伊朗人對政府的不滿,開始書寫伊朗革命與人民尋求改變的努力過程。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外交》(Foreign Affairs)、《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與其他出版品撰寫關於伊朗和美伊關係的報導。現居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黃煜文
1974年生。專職譯者,譯有《讀建築》、《阿拉伯人500年史》、《耶路撒冷三千年》、《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