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己的「華爾騰」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後,他的遠見似乎是特別為我們這個時代準備。自然對他來說,亦師亦友,也是療癒、更新及靈感的泉源。
梭羅堪稱是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遠遠領先此一觀念的形成﹞,早就振臂疾呼:「世界存乎於荒野。」這些先知般的話語,呼喊著我們覺醒。我們最近才知道,有系統的摧毀雨林,已經無可逆轉地影響了這個星球脆弱的生態。
面對眾多環境與倫理的困局,我們束手無策,優質的新科技之外,也需要啟發、遠見與開導。
在梭羅流暢如詩的散文裡,我們發現,一個十九世紀的人早已經走在他那個時代的前面,甚至連大部分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望塵莫及。
他不僅教我們要保育自然世界,而且要明智地管理所有的資源,包括我們時間、金錢、工作、才能與健康。
每個人學習生活的課程各有自己的方式──要去找到自己的「華爾騰」。
作者簡介: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一八一七年七月十二日生於麻薩諸塞州康考特,一生中多數時間均居住於此,僅短暫出國,旅居加拿大。讀完哈佛大學,梭羅返回康考特老家,從事過多種營生,做過家庭鉛筆生意、雜工、教員、講師及測量員。
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梭羅決定搬到康考特邊緣的華爾騰湖,在樹林中蓋一小木屋,一住兩年多一點。後來在《湖濱散記》中追述當時的生活,並於一八五四年──離開華爾騰湖的第七年──付梓。
梭羅不僅是美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在世界文壇也有一席之地,作品譯本幾乎涵蓋所有現代語文。等身的著作與散文之外,還有大量日記,成為他寫作其他作品的素材。一八六二年五月六日,梭羅因肺結核逝於康考特。
編者簡介
卡洛.斯佩納德.拉魯索Carol Spenard LaRusso
英文文學學士與碩士,前New World Library資深編輯。
曾任教於舊金山州立大學,教授英文,並於自家工作室教授鋼琴。在紐約出生長大。現居加州索納馬郡﹝Sonoma County﹞,就近兒孫。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
譯作有《影子大地》、《孤獨的聆賞者》、《族群》、《綠色全球宣言》、《邱吉爾的黑狗》、《換一種角度看美》、《舊歐洲、新歐洲、核心歐洲》、《生活之道》、《男子氣概》、《德蕾莎修女教我的事》、《哭泣的橄欖樹》、《塔利班與女裁縫》、《印度美麗與詛咒》、《慢.慢.慢》、《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真正的家:365天每日智慧》(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001
地球,不只是歷史的斷簡殘編,也不只是有如書頁層層相疊的地層,只供地理學家及考古學家研究之用,而是有生命的詩篇,有如一棵樹的葉子,先於花朵與果實──不是一個化石星球,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星球。
《湖濱散記》〈春天〉(Spring)
004
為了自然,為了絕對的自由及野性──相對於文明的自由與教養──我要講幾句話,請把人看成一個住民,亦即整個自然的一部分,而非一個社會的成員。
《散步》(Walking)
005
時至今日,幾乎人類一切所謂的進步,譬如房屋的建造及森林與巨木的砍伐,都只是在將風景毀容,使之愈來愈馴服與廉價。
《散步》
012
天地間有一條更高的法則,既影響我們與人的關係,同樣也影響我們與松樹的關係。一棵松樹砍倒了,就成了一棵死樹,無異於一具死人的骸骨。發現鯨魚骨和鯨魚油價值的人,你可以說他發現了鯨魚的全部價值嗎?為了象牙而殺死大象的人,你可以說他「眼中有大象」嗎?……每個生物,活著都勝過死亡,人、美洲鹿、松樹,無一不是如此。了解這一點的人,寧存其生,不奪其命……
柳樹成行,每三年就修砍一次,充作燃料,輾碎成粉,每棵高大的松樹、橡樹或其他林木,還來不及變成人們的記憶,就已經淪為刀斧的祭品。看來已經有某個投機商人獲得了特許,快要從天上出口一片片的雲朵,從夜空輸出一顆顆的星辰了。
《緬因的森林》(The Maine Woods)〈契桑庫克〉(Chesuncook)
015
家,如果不是蓋在一個可長可久的星球上,蓋了又有什麼用?
《書信集》(Familiar Letters),梭羅致哈里森.布雷克(Thoreau to Harrison Blake),1860, 05, 20
018
世界存乎於野性……生命即野性。最野性的最有生命力。
《散步》
024
人類成了自己所造工具的工具。
《湖濱散記》〈簡樸〉(Economy)
026
就國家來說,一切所謂的內政進步,說穿了,全都虛有其表……根本就是大而無當的建設,塞滿累贅的器用和傢私,奢華糜爛,揮霍無度,一如這塊土地上的無數人家,既不知道精打細算又缺乏高瞻遠矚;要治療這種病,唯一的藥方就徹底的簡樸,過一種比斯巴達式更嚴格的簡約生活,並提升生活的目標。今天,太過於講求速度了。大家都認為,國家要做生意,要輸出冰塊,要用電報溝通,要一小時跑三十哩,卻從來不曾質疑,所有這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我們究竟應該活得像隻狒狒還是像個人,卻又很難定論……到頭來,不是我們在坐火車,而是火車在坐我們。
《湖濱散記》〈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
030
文明雖然改進了我們的房舍,卻沒有同樣改善住在裡面的人。文明打造了宮殿,但打造貴族和國王可不是那麼容易。
《湖濱散記》〈簡樸〉
040
且讓我們來思考一下自己過的日子。這世界是個生意場,忙碌得要死!我就幾乎每夜都被火車頭的喘息聲吵醒,擾人清夢,不得安寧。人類若要能得著清閒,就一會兒功夫也好,也是功德一件。但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工作、工作……
做任何事情,只是為了賺錢,那才是真正的虛度,甚或更糟……勞動者的目的,既不是幹活營生,也不是要有份「好工作」,而是切實做好一項工作;即使就金錢上的意義來說,一個城市給付勞動者好的待遇,他們便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為低下的目標而勞動,只是為了有一口飯吃,而是為了科學甚至道德而工作。一個為了錢而來工作的人,不要雇用他,而要雇用因為愛這份工作而工作的人……
為了幹活營生而消耗掉大部分生命的人最是可悲。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自足的;譬如詩人,就必須靠自己的詩作維持身體,一如刨削車間用其所產生的刨屑供應鍋爐。即使是營生,也必須出之以愛。
《沒有原則的生活》
057
且讓我們痛下決心,涉足深入沖積層般覆蓋著地球的輿論、偏見、傳統、謬誤與膚淺,穿越巴黎與倫敦,穿越紐約、波士頓與康考特,穿越教會與國家,穿越詩詞、哲學與宗教,直到我們抵達堅硬的底層,立足於我們可以稱之為真理的岩盤上,宣稱這就是了,不再有誤……無論死活,我們所渴望的,真理而已。
《湖濱散記》〈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062
國家的命運……不繫於每年一度你丟入投票箱的選票,而繫於每天早上從你屋裡走到街上的那個人。
《麻州的奴隸制度》(Slavery in Massachusetts)
068
一個人的財富與他所能夠放下的成正比。
《湖濱散記》〈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077
人們心目中的一貧如洗,於我則是簡樸。天地不會對我不仁。我喜歡冬天的封閉和寒冷,唯其如此,受囚禁的人才不得不去嘗試新的領域和新的資源。我喜歡河流封閉一季,暫時無法行舟,不得不封船收槳,唯其如此,等到來春再行放舟,才會更為開懷。相對於海邊,船總是擱在岸上,就節制與收斂的觀點來看,這未嘗不是好事。我最欣賞萬物皆有其時,唯其如此,才能在沒有的時候享受無中生有的樂趣。至於最大的優點,則是一無所有時仍然能夠不改其樂。我覺得,愈是缺乏,才愈見其充實。別人眼中的缺點,我卻以為是優點。別人想方設法,以接近知識與文明為樂,我卻欲去之而後快。最令我驚訝不已的是,自己竟然生於世上最可敬的地方,卻活在一個傷痕累累的時代。
《日記》,1856, 12, 05
080
規則無他,儘可能少取少拿而已。
《日記》,1857, 07, 22
089
時時活在當下,善加把握每一件臨到自己身上的事情,是有福的……往者已矣,用不著把時間拿去彌補過去錯失的機會,說什麼盡一己的責任。春天已經來臨,卻還在冬天蹉跎。
《湖濱散記》〈春天〉
001
地球,不只是歷史的斷簡殘編,也不只是有如書頁層層相疊的地層,只供地理學家及考古學家研究之用,而是有生命的詩篇,有如一棵樹的葉子,先於花朵與果實──不是一個化石星球,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星球。
《湖濱散記》〈春天〉(Spring)
004
為了自然,為了絕對的自由及野性──相對於文明的自由與教養──我要講幾句話,請把人看成一個住民,亦即整個自然的一部分,而非一個社會的成員。
《散步》(Walking)
005
時至今日,幾乎人類一切所謂的進步,譬如房屋的建造及森林與巨木的砍伐,都只是在將風景毀容,使之愈...
作者序
編者序
梭羅:二十世紀的先行者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的話語在二十一世紀的最初十餘年引起了深遠的迴響。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後,他的遠見似乎是特別為我們這個時代準備的。熱愛自然世界,自然對他來說,亦師亦友,也是療癒、更新及靈感的泉源。
梭羅的文章與作品,雖然生前死後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時至今日,我們卻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再犯同樣短視的毛病。我們這個世代,率先經歷了倍數成長的人口爆炸、張牙舞爪的工業主義、應接不暇的科技發明、快速的社會政治變遷,以及氣候與環境的災難,所有這一切,短短數十年間,劇烈地改變了我們所熟悉的地球風貌。
梭羅堪稱是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遠遠領先此一觀念的形成),早就振臂疾呼:「世界存乎於荒野。」這些先知般的話語,呼喊著我們覺醒。人們直到最近才知道,一再短視地摧毀雨林,已經不可逆轉地影響了這個星球脆弱的生態。面對眾多環境與倫理的困局,我們束手無策,優質的新科技之外,也需要啟發、遠見與開導。在梭羅流暢如詩的散文裡,我們發現,一個十九世紀的人早已經走在他那個時代的先端,甚至連大部分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望塵莫及。他對我們傾囊相授,不僅教我們要保育自然,而且要明智地管理所有的資源,包括我們時間、金錢、工作、才能與健康。
梭羅相信,人皆有其自主性與潛力,因此,我們每個人對集體的人類生活都有著不同的影響。這個世界上,儘管政府的力量不斷擴增,我們卻也一再看到個人與群體力量──草根運動──在書寫歷史。梭羅的散文〈論公民不服從的責任〉(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最著名的影響之一,就是它成了甘地在印度非暴力不抵抗運動的啟蒙書。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民權運動同樣也是受到他的影響。甚至一九九一年蘇聯境內的「第二次」俄羅斯革命,也展現了對不公義政府消極抵抗的精神。梭羅並非一個了不起的政治人,但卻是一個「把言論付諸行動」的勇者。一八四六年,他就因為拒絕繳交支持奴隸制度及墨西哥戰爭的人頭稅,在麻薩諸塞康考特(Concord)遭到一夜的拘留。
但梭羅是個熱愛自主的個人主義者,他並不希望我們學他,相反地,他要求我們檢驗自己的生活,自己解救自己。梭羅選擇在華爾騰湖(Walden Pond)畔蓋了間小木屋,在那兒一住兩年多,不是要逃避社會,也不是要樹立典範,而是要學習生活的課程,他說:「我到森林裡去,是因為我想要老老實實地活他一場,去面對生活的基本要素,看看自己能否學會生活定然會教導給我們的東西。」每個人學習生活的課程各有自己的方式 ──要去找到自己的「華爾騰」。
身為公民與行星地球的監護人,擺在我們前面的道路或許極端艱難。為了成就其他更重要的目標,可能需要換成低速檔,做出某種犧牲。梭羅的話,有很多我們可能都聽不進去。他問道:「我們非得要想方設法獲得更多的這些東西(財富)嗎?有的時候,難道不能滿足於更少嗎?」並提醒我們:「一個人的財富與他所能夠放下的成正比。」梭羅的話語充滿說服力,鞭策我們反省自己的人生,找出方法,更完整、更有智慧地活出自己。他的思想寶藏足可以讓我們流連忘返。
《梭羅:綠色先知》的編輯,希望能夠為這個動盪時代提供實際的指南,並鼓舞我們向前。這些闡述性的篇章,其來源除一八五四年出版的《湖濱散記》外,有些選自梭羅比較不出名的文章及書籍(其中有講演,也有死後才出版的)。他的藝術性、熱情與遠見,足以啟發我們超越自己的時代,更明智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梭羅已經在那兒了,足為我們最好的導師。
這裡有一點要稍作說明:梭羅使用man及men這兩個字,我們可以詮釋為也包括女性!另外,有些過時的標點我做過修改,以反映現代的用法;譬如破折號前面的逗點必須省略;又如,刪掉有些字如to-day及to-morrow的連字符。然而,梭羅的語意與思想分毫未動。
編者序
梭羅:二十世紀的先行者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的話語在二十一世紀的最初十餘年引起了深遠的迴響。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後,他的遠見似乎是特別為我們這個時代準備的。熱愛自然世界,自然對他來說,亦師亦友,也是療癒、更新及靈感的泉源。
梭羅的文章與作品,雖然生前死後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時至今日,我們卻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再犯同樣短視的毛病。我們這個世代,率先經歷了倍數成長的人口爆炸、張牙舞爪的工業主義、應接不暇的科技發明、快速的社會政治變遷,以及氣候與環境的災難,所...
目錄
編者序 梭羅:二十世紀的先行者
Ⅰ自然 天地間有一條更高的法則
Ⅱ科技 治療這種病,唯一的藥方就是徹底的簡樸
Ⅲ生活 即使是營生,也必須出之以愛
Ⅳ人生 無論死活,我們所渴望的,不過是真理
Ⅴ財產 規則無他,儘可能少取少拿而已
Ⅵ時間 殺時間,必定會傷及永恆
Ⅶ飲食 挨餓不是因為缺乏,而是由於貪求奢侈
Ⅷ心志 美德是永不失手的投資
參考書目
編者序 梭羅:二十世紀的先行者
Ⅰ自然 天地間有一條更高的法則
Ⅱ科技 治療這種病,唯一的藥方就是徹底的簡樸
Ⅲ生活 即使是營生,也必須出之以愛
Ⅳ人生 無論死活,我們所渴望的,不過是真理
Ⅴ財產 規則無他,儘可能少取少拿而已
Ⅵ時間 殺時間,必定會傷及永恆
Ⅶ飲食 挨餓不是因為缺乏,而是由於貪求奢侈
Ⅷ心志 美德是永不失手的投資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