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有毒、雞有病、豬有疫」
面對美牛瘦肉精風暴,禽流感疫情的延燒,
你要選擇食物,別讓食物選擇你!
~揭露「食物」生產過程的秘辛~
本書紀錄片《美味代價》榮獲2009年美國獨力精神獎最佳獎
入圍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文茜世界周報》2012年3月10日專題報導
揭露美國食物產業背後的處理過程,
告訴你各大食品公司處理食物的手段,
這些令人不安的食材都可能已經悄悄進入你我的肚子裡……
本書將為你帶來令人震驚的真相,
告訴你到底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帶領你了解食物的真正來源,慎選食材來源,徹底改善飲食生活。
你吃的雞肉跟豬肉是這樣來的嗎?
擠在鐵籠格子內的飼料雞,因為過於密集,每隻雞大概只有一張 A4 紙大的空間。由於無法在空地上放養啄食,牠們只好互啄同伴。於是養雞場又割掉牠們的喙,那個過程很痛苦,也使雞隻很難進食。
在豬圈裡密集飼養的豬隻,沒有草堆、土壤或乾草。牠們沒有辦法發揮以鼻覓食的天性。因為無法進行社交互動力,豬隻會咬掉同類的尾巴,飼養場的應對之道,就是直接把豬尾巴割掉。
本書來自一部備受好評的紀錄片《美味代價》,它解構了美國的食品工業。透過十三篇論述,帶領你深入的探索記錄片中的重要議題,看見更多記錄片裡遺漏的真相,許多令人震驚的事實,將一一在此書中揭露……
本書包含以下幾位專家的論述:
艾瑞克‧西洛瑟,說明食物供應的工業化
麥可‧波蘭,說明國產的好處以及有機飲食
羅伯‧肯納,《Food, Inc》紀錄片的導演
瑪莉安‧奈索,從小說中探索食物的真相
安娜.拉佩,美國的食物系統如何推動全球暖化
穆罕默德‧尤努斯,食物工業的全球衝擊
喬伊‧薩拉丁,如何宣告你的食物主權
蓋瑞.賀許伯格,有機食物如何變成主流
作者簡介:
卡爾‧韋伯 Karl Weber
作家兼編輯,目前居住於紐約。
曾與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合作過一本暢銷書─《Creating a World Without Poverty》 (暫譯:創造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
曾與安德魯‧薩維茨 (Andrew W. Savitz),合著《The Triple Bottom Line: How Today’s Best –Run Companies Are Achieving Economic, Social , and Environmental Success- And How You Can Too.》。(暫譯:三條底線:現今最優秀的公司如何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成功─以及你該如何做到)。
編撰有《The Best of I.F. Stone》(暫譯:伊西多范斯坦石的精選)。
譯者簡介:
譯者:顧淑馨、袁世珮、楊語芸、鄭智祥、劉如穎、郭安倢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業餘從事翻譯工作近二十年,主要譯作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全球弔詭》、《競爭大未來》、《大外交》等,近作有《勇敢抉擇》、《全心待客》、《新世代科技冒險家》、《我的廣告人生》等。
袁世珮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暨外文學士,現任媒體記者。譯有《傑克.威爾許領導智典》、《複製奇異》、《企業強權》、《搶救IBM》、《執行力組織》等近五十本書。
楊語芸
德州農工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放舟文河十數載,曾於新聞、電視、出版等產業鬻字維生。著有《造反的演員》、《青春作伴好還鄉》。
鄭智祥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Taiwan News》新聞編譯,現為雜誌社編輯。
劉如穎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英國肯特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現為英語雜誌編輯。
郭安倢
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畢業,副修英語。義大利Perugia外國人大學進修。曾任自由譯者,現為英語雜誌編輯。譯有《迷糊妹》、《白色謊言》、《霧都夢影》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專職作家 朱慧芳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專任教授 趙振瑞
本書紀錄片入圍 第八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長片 & 2009年美國獨力精神獎最佳獎
《娛樂周刊》評論說:「這不只是一部很棒的電影,更是一部重要的電影。」
榮獲《文茜世界周報》2012年3月10日專題報導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專職作家 朱慧芳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專任教授 趙振瑞
本書紀錄片入圍 第八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長片 & 2009年美國獨力精神獎最佳獎
《娛樂周刊》評論說:「這不只是一部很棒的電影,更是一部重要的電影。」
榮獲《文茜世界周報》2012年3月10日專題報導
章節試閱
狂牛症
多年來,動物飼料一直被當做處理廢棄物的管道,從路上被撞死的動物,到像是腦、脊髓、腸子等「屠宰廢料」,都成了飼料。科學家認為「狂牛症」(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是因為牛隻吃進別的受感染動物的神經系統組織如腦及脊髓,所傳染到的。而吃進這種組織的人可能感染「新變型庫賈氏症」(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vCJD),此症會導致失智,最後是死亡。把狂牛症阻絕於食物供應體系之外十分要緊,因為它不像大多數由食物引起的疾病,消費者無法透過把肉煮熟,或是任何其他消毒方法來保護自己。自二○○三年十二月以來,美國已經確認了三例發生在牛身上的狂牛症。
一九九七年主管動物飼料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曾發布「飼料禁令」以防堵狂牛症擴大流行。這個禁令固然替消費者提供了若干保護,卻仍然允許一些危險的風險。例如工廠化飼養場業者還是可以餵「家禽廢料」給牛吃。不幸的是家禽廢料,亦即類似像養雞場所產生的廢料,裡面也可能含有牛類蛋白質,因為政府的規定准許把牛的組織餵給家禽吃。而牛血也可能加在牛乳替代品中,餵給牛犢吃。大多數小牛都吃不到牛乳,只能吃這種替代配方。還有食品加工及餐廳的「廚餘」,裡面可能含有牛的組織,也可能被餵給牛吃。
二○○四年美國發現狂牛症後,食品藥物管理局曾有機會禁止這些可能導致狂牛症的病源進入牛飼料裡。可惜政府官員提出的一套規定不夠完備,只限制年齡較大牛隻的組織成為飼料。而更能保護消費者安全的政策,應該是不分年齡,一律不許所有牛的任何組織,進入動物飼料體系內,也禁止廚餘、牛血和家禽廢料。
二○○六年秋季,美國農業部決定縮小對狂牛症的檢測。官員所提出的理由是,美國查到此症的比例很低。目前美國每年僅有四萬頭牛接受檢測,只及前一年的十分之一。照理是為防止狂牛症散播而定的規則,卻不夠完備,因此這種有限的檢測是保護不了消費者的。
大腸桿菌
牛與其他反芻(有蹄)動物特別適合吃草。但是在工廠化飼養場的待宰區裡,牠們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吃的多半是玉米及黃豆。這些澱粉類的穀物可以使牠們長得更快,肉質也更嫩,這個過程稱為肥育(finishing)。然而科學家卻指出,現代牛隻以穀物為主食,會危及人類健康。
康乃爾大學一位研究人員發現,牛隻在屠宰前的五天內若餵食草料,其糞便中的抗酸性大腸桿菌,比餵食玉米或黃豆的牛要少很多。大腸桿菌生存於牛的腸道內,宰殺時排出的糞便,可能使大腸桿菌污染牛肉。
蔬菜如果是用糞便做肥料,卻沒有先做成堆肥,或是灌溉和清洗蔬菜的水,裡面含有動物排泄物,都會遭到大腸桿菌污染。二○○六年大腸桿菌污染菠菜事件,正是動物排泄物可能污染蔬菜的鮮明例子。
脂肪
根據科學家關懷社會聯盟的一項研究,完全在牧場上飼養(只吃草)的牛,所生產的牛肉和牛奶,裡面所含的有益健康的脂肪含量較高,包括可以預防心臟病和強化免疫系統的omega-3脂肪酸。這項研究也發現,以草飼養的牛,其牛肉的脂肪總含量,低於飼養場生長的牛。
不惜一切代價只求長得快
工廠化農場只顧增加每年飼養的數量。可是為此所採取的一些作法,卻使消費者的健康堪慮。
荷爾蒙
食品藥物管理局及農業部,准許美國工廠化養牛場使用荷爾蒙(以及前面提到的抗生素)來促進肉牛生長及乳牛泌乳。政府的規定固然的確禁止對豬及家禽使用荷爾蒙,可惜這個限制不適用於讓豬與家禽吃進抗生素。
據估計,美國供屠宰而飼養的牛,有三分之二注射過刺激生長的荷爾蒙。用於肉牛的荷爾蒙共有六種,其中三種是天然的,三種是人工合成的。歐盟自一九八○年代起禁用肉牛荷爾蒙。歐盟執委會曾任命一個小組,專門研究肉牛荷爾蒙對人體是否安全。其一九九九年的報告發現,牛肉裡殘留的荷爾蒙可能影響人類荷爾蒙的平衡,造成生育問題及乳癌、攝護腺癌、結腸癌。歐盟禁止所有打過荷爾蒙的牛肉進口,這表示美國牛肉一律進不去。
合成牛生長荷爾蒙(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 rBGH)是一種基因改造、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打進乳牛體內可以增加泌乳量百分之八至十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一九九三年,僅根據孟山都提出的未公開研究報告,即核准rBGH。加拿大、澳洲、日本、歐盟都禁止使用rBGH。
美國有大約百分之二十二的乳牛注射了這種荷爾蒙,大批飼養(五百頭以上)如工廠化農場上的牛群,則有百分之五十四使用了rBGH。使用這種激素會使乳牛的乳腺遭細菌感染率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結果又要用更多抗生素去治療感染。
此外,注射過rBGH的乳牛所泌的乳汁,裡面另一種名為類胰島素成長因子一號(IGF-1)的荷爾蒙含量就比較高。人體內的IGF-1,已證明與乳癌、結腸癌有關聯。研究人員認為,過去三十年來雙胞胎的出生率上升,可能與人體內的IGF-1含量增多有關。
六大惡行
在美國,一個小時內有超過一百萬頭陸上動物被宰殺作成食物。在牠們被屠宰之前,這些農場動物──每年將近一百億頭──大多數過著被虐的生活。雞、豬、牛、火雞和其他動物,不被視為社會的個體,只被當成肉、蛋和牛奶的生產單位,許多天性都被壓抑。以下六種常見的農牧企業作法,是當中最恐怖的虐待。
一、格子籠飼
在美國,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蛋雞被密集地關在狹小的金屬格子籠裡,這些籠子疊了好幾層高、在無窗的雞舍裡長長地成列排放。每隻雞占有的籠子空間不及一張紙的大小。雞鴨被牢牢地困在什麼都沒有的籠子裡,幾乎無法展現任何天性,包括築巢、棲息、走步、沙浴、覓食、甚至是展翅。
二、家禽的快速生長
在美國,被宰殺作為人類食物的陸地動物中,十分之九是肉雞,業者稱之為「炙肉」(broilers)。每年約有九十億隻肉雞被宰殺。雞肉業挑出可快速生長的雞隻育種,使用促進生長的抗生素,已經產生一些身體功能不彰、骨架幾乎崩解的雞。要了解這樣的生長速度,阿肯色斯大學報告指出,如果人類生長快得像今日的雞,我們在兩歲生日之前,就會重達三百四十九磅。也因此,百分之九十的肉雞都有明顯的腿部問題和畸型,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肉雞有著骨骼疾病造成的慢性疼痛。
三、強迫餵肥的鵝
法文「Foie Gras」指的是「肥肝」,也是被稱為「肥肝醬」的精緻美食,出自鴨或鵝過度肥大的肝臟。專為肥肝而飼養的鴨鵝在連續幾周,一天二至三次被大量強迫灌食,從直接插入喉嚨的管子灌進胃裡。如此地大量餵食,讓這些鴨鵝的肝腫大到正常大小的十倍之多,嚴重妨礙肝功能,下腹漲大,使得如站立或走路這類簡單的動作,都會又困難又疼痛。
四、待產欄及箱式小牛飼養
在美國,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的母豬或母牛,在懷孕四個月時,會被關進隔離的「待產欄」──個別的狹小鐵籠子,動物在其中甚至無法轉身,頂多只有往前或往後踏一步的空間。這實在太殘忍,但這些不人道的圍欄方式,仍然是大多數美國豬肉業者的標準作法。同樣地,被養來當作食用小牛肉的大部分小牛,都被關在條板箱裡,頸部都上了鍊子,這也使牠們無法轉頭。讓動物無法施展天生的行為,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身心影響。
五、長途運送
每年在美國有數十億隻農場動物,要忍受著長途運送的辛苦,其中有數百萬隻的豬、牛和「不再下蛋」的蛋雞,要穿越整個美國。無論天候酷寒或嚴暑,這些過度擁擠的卡車都沒有提供任何保護,長途運送的動物也沒有食物、水或休息。情況之惡劣,使得運送途中的死亡都被視為正常。
六、電擊家禽
在屠宰場裡,從卡車上被卸下的家禽,從運送欄被倒到輸送帶上,腿被鉤環倒吊著。家禽的頭部經過電擊致昏槽,打算在牠們的脖子被割開之前先讓牠們麻痺。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都極為痛苦。
你餐盤裡的葡萄跟草莓是怎麼來的
加州,待熟的葡萄藤在夏日艷陽下快速成長;雖然初夏熱度可以為這些結實累累的農產品帶來生機,供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享用,卻也能帶來毀滅。在園裡工作的農場工人瑪莉亞在高溫以及直接日曬的環境下,忍受口乾舌燥的痛苦。
連續工作了將近九個小時,瑪莉亞在一陣昏眩後暈倒。她的男友鮑提斯塔趕忙將她抱了起來,並乞求幫助。工頭走過來,站到他們前面。他要鮑提斯塔安心:「這種狀況見多了。」工頭和他的上司對瑪莉亞進行的創意療法,如在皮膚上塗抹消毒用酒精,或是放一條濕頭巾在她身上。最後,瑪莉亞的男友和工作夥伴們獲准送她到診所,不過工頭要他們在提到瑪莉亞的工作地點時,千萬不要說實話。送往診所花了大約兩個鐘頭。診所一看到瑪莉亞,立刻叫救護車轉送醫院。等她到達醫院時,她的體溫是華氏一百零八點四度。
瑪莉亞撐了兩天,但是她年輕的身軀熬不過這樣的折磨。才從墨西哥小鎮來到美國幾個月,在葡萄園裡工作才不過三天,十七歲的瑪莉亞就撒手歸西,永遠離開她的家人和愛她的男友。這種事在二○○八年竟然還會發生,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但是類似瑪莉亞的悲劇在美國農業界非常普遍。
可生食的食品,像是葡萄、草莓以及生菜等,需要謹慎、穩定的雙手來維持它們視覺上的完美,以滿足現代的消費者的口腹之慾。供國內消費的這類「專業農作物」多數生長在加州山谷的高溫下,在整個收穫季節中,那裏的日間溫度多在華氏一百度以上。
草莓和生菜工人一天要彎腰數千次,從加州中央海岸的沃土上採收這些值錢的農作物。工人為了微薄的最低工資辛勤工作,養活住在美國的每一個人,這個故事在美國一代代複述,不曾改變。
農場工人因為高溫致死的比率比一般大眾高二十倍。瑪莉亞之死是一個有力的例子,見證了糧食系統所承受的壓低價格壓力,如何導致這些在經濟鏈最底端工作的工人,無可避免地被壓榨。食物製造者以及零售業者成功地轉嫁責任,不必替那些為他們創造利潤的員工,擔負健康的責任,而漠不關心、不加干涉的政府也成了教唆的同謀。
可以指責的對象不勝枚舉。但是美國農業界層層轉包的制度,讓責任從最大的企業轉移到最小的公司。
瑪莉亞的雇主不是實際的製造商兼酒釀造商,而是一家沒有大量資產且與出售商品沒有直接關聯的農場勞動力仲介。因此,零售商與製造商得以和責任隔絕。雖然瑪莉亞過世,但是酒商仍舊以一瓶一點九九美元的特價出售,依舊享有對顧客友善的自由派名聲。只有在加州馬瑟德鎮一家農場勞力仲介悄悄地關門了。
這個導致瑪莉亞送命的系統仍舊繼續運作,沒有任何改變。
狂牛症
多年來,動物飼料一直被當做處理廢棄物的管道,從路上被撞死的動物,到像是腦、脊髓、腸子等「屠宰廢料」,都成了飼料。科學家認為「狂牛症」(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是因為牛隻吃進別的受感染動物的神經系統組織如腦及脊髓,所傳染到的。而吃進這種組織的人可能感染「新變型庫賈氏症」(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vCJD),此症會導致失智,最後是死亡。把狂牛症阻絕於食物供應體系之外十分要緊,因為它不像大多數由食物引起的疾病,消費者無法透過把肉煮熟,或是任何其他消毒方法來保護自己。自二...
目錄
第一部分
食物有限公司:記錄片
第一章 改革速食共和國:與艾瑞克‧西洛瑟對談
第二章 大企業如何掌控我們的飲食習慣 撰文/羅伯‧肯納
第二部分
食物的內部戰爭
第三章 有機食品─健康食品,以及更多 撰文/蓋瑞.賀許伯格
第四章 食物、科學,以及全球饑荒的挑戰─誰將掌握未來? 撰文/彼得.普林格
第五章 乙醇騙局:燃燒食物、變成汽油 撰文/羅伯.布萊斯
第六章 刀叉下的氣候危機 撰文/安娜.拉佩
第七章 廉價食物:工人買單 撰文/阿圖羅‧羅菊桂資
第八章 金融危機與全球饑荒 撰文/穆罕默德‧尤努斯
第三部分
你可以怎麼做
第九章 何必麻煩? 撰文/麥可‧波蘭
第十章 宣告你的食物主權 撰文/喬伊‧薩拉丁
第十一章 吃得簡單 撰文/瑪莉安‧奈索
第十二章 改善兒童的營養:給市民和家長的健康手冊 撰文/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
第十三章 為民眾生產:健康處方 撰文/派斯頓‧曼寧醫生
第一部分
食物有限公司:記錄片
第一章 改革速食共和國:與艾瑞克‧西洛瑟對談
第二章 大企業如何掌控我們的飲食習慣 撰文/羅伯‧肯納
第二部分
食物的內部戰爭
第三章 有機食品─健康食品,以及更多 撰文/蓋瑞.賀許伯格
第四章 食物、科學,以及全球饑荒的挑戰─誰將掌握未來? 撰文/彼得.普林格
第五章 乙醇騙局:燃燒食物、變成汽油 撰文/羅伯.布萊斯
第六章 刀叉下的氣候危機 撰文/安娜.拉佩
第七章 廉價食物:工人買單 撰文/阿圖羅‧羅菊桂資
第八章 金融危機與全球饑荒 撰文/穆罕默德‧尤努斯
第三部...